本刊記者 肖獻法 文
2022年8月29—30日,值中國重汽集團重組改革創新發展4周年之際,筆者作為百家媒體代表之一來到濟南,參觀了位于萊蕪區的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觀看了中國重汽發展的主要歷史和成就展覽以及重組改革4年來的重要成果展覽,聆聽了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在中國重汽重組改革創新發展4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并見證了大會對4年來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進行的表彰。
通過此行,筆者對中國重汽重組改革4年來的“強勢躍升”和一系列重大跨越有了一個系統深入的了解。經過4年的發展,中國重汽不僅在重卡市場攀升至行業“第一”,而且在技術、產品、工藝裝備、經營機制等方面均實現了“強勢躍升”和“跨越”。這些“躍升”和“跨越”不僅對中國重汽,而且對我國重卡行業乃至商用車行業發展,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和積極的推進作用。
譚旭光在講話中表示:4年來,中國重汽“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向高效市場化經營機制的重大跨越。”

圖1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在紀念大會上作重要講話
2018年9月1日,經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任命譚旭光同志為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開啟了山東重工對中國重汽的戰略重組,開創了中國國企改革“先整合后重組”的先河。譚旭光稱:“此次重組極大地震動了全球重型商用車行業,改變了全球重型商用車的競爭格局;讓中國重汽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追捧,紅籌上市公司股價迅速從10.88港幣飆升到23.15港幣;讓中國重汽迅速成為全球商用車界關注的焦點。”
還記得,譚旭光在2018年9月1日召開的中國重汽集團黨委2018年第1次(擴大)會議上,代表新一屆領導班子作出莊嚴承諾:“用3~5年時間,將中國重汽打造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之后,在譚旭光的帶領下,中國重汽以壯士斷腕的氣魄,首先作出了一系列制度上和文化上的重大創新和改變。
首先,開啟“3項”重大改革,深化改革企業運行機制。譚旭光在重組改革4周年紀念大會中介紹:2019年1月24日,中國重汽職代會通過了《中國重汽集團深化改革十條意見》,開啟了“海陸空”全方位同步改革,推動中國重汽機制市場化、業務核心化、管理精益化,為高質量發展鋪平了道路。一是“三能”機制改革讓重汽“活”起來。迅速導入“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場化“三能”機制。全面推進高目標、高競爭、高激勵的市場化考核,徹底打破了“大鍋飯”,以業績論英雄,真正拉開收入差距,同崗位業務人員月收入差距最多超過30倍。二是主輔分離改革讓重汽“專”起來。“心無旁騖攻主業”,房地產、醫院、幼兒園、低端零部件、非主業參股企業一個不留,累計退出企業89家,非主業資產變現90億元現金流,集團資產負債率從70.3%降到60.2%。三是降本增效改革讓重汽“好”起來。所有費用實行歸口管理,堅決斬斷利益鏈,實行公開透明招標。僅采購降本一項,即累計貢獻251億元。
其二,全面導入“3個文化”和“1個核心價值觀”,帶來新氣象新面貌。譚旭光介紹:自2018年9月以來,“中國重汽全面導入了‘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的核心價值觀、‘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重塑了中國重汽領導干部的精氣神,為‘一潭死水’的中國重汽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圖2 重組后的2019—2021年3個完整年度,中國重汽累計營收4 562億元,較之前的3年同比增長56%
正因為上述舉措,中國重汽快速實現了向“高效市場化經營機制”的重大跨越;隨之,中國重汽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節奏發生了很大變化。譚旭光在講話中概括:“和過去相比,我們現在的干部隊伍價值觀高度統一、主動性迅速提升、執行力空前強大,就像一支大型交響樂團,大家已經統一到同一個‘交響樂譜’上!”也正因如此,攻難關、解難題、挖潛力,用數據說話、憑業績領獎,在中國重汽蔚然成風。近年來,盡管重卡、輕卡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但中國重汽以實際行動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和行業領先。
譚旭光在講話中說:近幾年,“我們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實現了向中國商用車領軍企業的重大跨越。”

圖3 展廳內的汕德卡系列重卡(左列)和豪沃系列重卡
他說:“重 組 后的2019—2021年3個完整年度,中國重汽累計實現營收4 562億元,較之前的3年同比增長5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9億元,較之前的3年同比增長110%;累計銷售整車116萬輛,較之前的3年同比增長59%。其中,重卡市場占有率從重組前的16.5%提升到2022上半年的23.3%,從國內行業排名第3位躍居到第1位;柴油輕卡市場占有率從重組前的12.5%提升到2022上半年的15%,從國內行業排名第4位躍居到第2位。重卡出口占我國行業出口總量的50%,2022年1—7月達到了創歷史新高的4.83萬輛,同比增長46%。”
行業統計顯示,4年來中國重汽在重卡市場的占有率和排名分別為:2018年16.5%、第3位;2019年16.3%、第3位;2020年18.5%、第3位;2021年20.5%、第2位;2022上半年23.3%、第1位。也即,自2021年開始,中國重汽改變了長期徘徊在重卡市場第3的狀況,當年升至第2位,2022上半年升至第1位。按目前節奏,有望在2022年重卡市場全面登頂。
譚旭光在講話中說:近年來,“我們重塑了自主高端重卡‘黃河’品牌,實現了向行業一流科技的重大跨越。”
他說:4年來,“推動中國重汽從引進、模仿、跟隨向自主正向研發的歷史性轉變,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1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7億元,增幅185%,4年累計100多億元,超過之前10年投入的總和。研發人員從2018年的1102人增長到現在的3561人,增幅223%。重塑‘黃河’品牌,(2020年)重磅推出全球首款風阻系數0.37的全新一代高端黃河重卡,實現了向世界一流水平的邁進,圓了幾代中國重汽人的心愿。2021年,研發國內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黃河’牌雪蠟(列)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冬奧會期間登上雪蠟車,讓全體中國重汽人感到無比榮耀!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氫燃料電池重卡在港口等多場景批量應用,走在了行業前列。(2022年)研發出全球首輛日檢1.2萬管的移動核酸檢測車,在科技防疫中彰顯國企擔當。”
可以看出,4年來,中國重汽通過轉變研發模式和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在產品研發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為盡快占領和引領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除了上述重大創新產品,2021年底中國重汽2022商務大會期間隆重推出的全新一代汕德卡C9H、大排量(15 L)黃河重卡X7、持續熱銷的S-AMT16自動擋系列新品和特種作業車等,以及完全自主開發的3~16 t全系列(集成式)電驅橋等,均展現出了中國重汽卓越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實力。
譚旭光在講話中說:2020年,“我們高標準建成了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跨越。”
據悉,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生產基地一期項目(下簡稱:該重卡生產基地),是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實現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僅用280天)的高端智能制造工廠,體現了新時代的中國重汽速度,是中國重汽4年來堅持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的一個重大成果,堪稱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綠色的重卡生產基地和商用車領域標桿式的數字化“燈塔工廠”。

圖4 展廳內展示的新“黃河”重卡(均采用新能源)

圖5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生產基地(萊蕪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沖壓)
據介紹,該重卡生產基地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更有諸多首創技術。例如,車架全自動縱梁加工生產線和焊裝生產線全自動化率達到100%;沖壓生產線在國內商用車首次采用伺服壓機+數控液壓墊;總裝生產線采用行業首創的無線非接觸式供電技術。
筆者參觀時看到,該重卡生產基地正在有序運轉的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操作工人,沖壓、焊接、涂裝、裝配均實現了自動化操作,零部件配送全部由AGV智能配送,車間干凈整潔低噪,印證了“高端、智能、綠色”制造。另悉,該重卡生產基地一期產能達到10萬輛,目前主要生產黃河X7系列 (均為新能源)、豪沃TH7/TX系列等重卡產品,與其他生產基地形成有力互補和支撐。
這4年的實踐證明,中國重汽重組改革發展是成功的、有目共睹的,實現了譚旭光履職中國重汽后第一次領導干部大會上作出的莊嚴承諾。而之所以成功,譚旭光在講話中這樣概括:“在于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集團作出的重要指示,心無旁騖攻主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發展之路!在于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讓我們在最艱難痛苦的時候擁有了戰勝一切的勇氣和力量!在于那些為了中國重汽的未來發展事業做出‘犧牲’的同志們,你們舍小我顧大我,中國重汽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在于每一位追逐夢想、燃燒激情、忘我奮斗的員工,成績屬于全體中國重汽人!”

圖6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生產基地(萊蕪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焊接)

圖7 展廳內展示的重汽曼技術MC13H(540PS)柴油發動機動力總成

圖8 展廳內展示的濰柴WP13H 50%熱效率(560 PS)柴油發動機動力總成

圖9 展廳內展示的重汽混合動力總成

圖10 展廳內展示的濰柴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總成
面向未來,譚旭光在講話中提出了“5個必須”:第一,必須實現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車集團的戰略愿景;第二,必須構建堅不可摧、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競爭力;第三,必須打造中國商用車走向世界的最亮麗名片;第四,必須在持續改革中爆發奔騰不息的澎湃動力;第五,必須為百年重汽烙下生生不息的鮮明文化基因。其中在“第1個必須”中,譚旭光指出:“我們用4年的時間實現了中國產品領先。要再用3~5年的時間,全面邁向世界一流梯隊,成為世界頂級商用車品牌之一;全系列商用車銷量力爭翻一番;中重卡率先邁向世界一流品牌,在主要細分市場建立領先優勢;輕卡、客車要堅持技術驅動、價值驅動、品牌驅動,加快導入高端皮卡、VAN車;新能源商用車要與同行企業充分協同合作,在燃料電池、純電動、混合動力等領域確保走在行業最前!”
總之,重組改革4年來,中國重汽創新發展成果豐厚,不僅在2021年、2022年以來先后晉升到國內重卡市場的第2位和第1位,而且還為今后鞏固行業地位和快速發展積蓄了雄厚的力量。未來,中國重汽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