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張玉榮
竹林掩映、陽光斑駁,在云浮市云安區六都鎮大營村,有堵長約70米、高約2米的土墻,雖是殘垣斷壁,卻因是陳璘軍營遺址而入選廣東省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同樣入選的陳璘史跡還有不遠處的龍崖陳公祠,目前正在修繕中。
土墻內外是菜田地,雖人跡罕見,仿佛有練兵操戈之聲穿過時空隧道回響耳際。龍崖陳公祠門口豎著一塊陳璘戰功碑,由韓都督第十五代孫炯錫與其他后裔捐建,碑文詳細記載了“露梁海戰”壯觀場景。公祠內墻上掛著的陳璘肖像圖,名為《陳璘受降圖》。
陳璘(1532—1607),字朝爵,號龍崖,原籍韶州翁源縣(今韶關市翁源縣)。1577年,奉朝廷之命從翁源舉家遷到東安縣(今云安區所在地)落籍。1598年,他領軍在東南沿??箵糍量?,后任大明水軍都督,率領大明水師赴朝抗倭、大敗日軍。自此,日軍龜縮本島,300余年不敢覬覦中華。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已開始重視陳璘文化開發與傳承,著力收集整理史實,積極打造陳璘文化品牌。尤其近幾年來,陳璘文化的保護規劃和開發利用得到充分重視,深入挖掘搜集陳璘有關史料,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陳璘咁(那樣)大功勞”,在三羅地區,如有人取得了一定成績而沾沾自喜時,人們會不吝嗇地送上這樣一句話。這句說話在云浮地區一直流傳了400多年。
在當地,至今仍流傳大量有關陳璘的民間傳說。許多傳說結合當地的地名、民俗風物,充分展示了陳璘從善除惡、大智大勇的形象?!瓣惌U傳說”也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崖陳公祠和陳璘軍營遺址現正在積極申報為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高度重視保護傳承,積極做好陳璘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展覽工作。從建起陳璘史跡展示館到建成露梁海戰展示館,從保護修繕龍崖陳公祠再到組織規劃陳璘文化網上展館建設,相關工作緊鑼密鼓。記者了解到,陳璘文化網上展館目前正在建設,以小程序、H5、網頁等方式對陳璘文化和歷史事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介。
云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樹清告訴《小康》記者,云安近年來連續舉辦“陳璘文化大講堂”,深入學校、農村、機關和企業進行宣傳推廣,開展宣講活動,累計聽眾達到10萬人次以上。經過幾年來的努力,陳璘文化的系列遺產得到較好保護和傳承發展,為規劃發展云安陳璘文化產業搭建平臺、夯實基礎。該區組織專人深入挖掘搜集陳璘有關史料,相繼出版了《陳璘史實與傳說》《抗倭英雄陳璘》《陳璘傳奇》等6本書,并積極在媒體弘揚、傳承、研究、傳播陳璘文化,面向全國組織開展了抗倭名將陳璘人物形象設計征集活動等。云安正計劃以陳璘文化為主線,串聯周邊人文景觀;開發陳璘文化系列工藝品和農副產品,豐富旅游產業結構;創辦陳璘文化節等,使“軟文化”轉化為“硬經濟”。云安還創新打造了擂茶舞,讓陳璘文化精彩故事通過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云安區致力于把陳璘文化打造成為云安特色文化品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介。圖為云安區開展陳璘文化大講堂進校園、進社區活動。
近年來,云安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優惠政策,推動陳璘文化項目化、產業化,取得一定成效。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該區整合各方資源,規劃打造以陳璘文化為核心,集僑界文化交流、中韓商業文化交流、國防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園—— 中韓陳璘文化創意產業園。
西江之畔,有座六都陳璘文化公園,是當地美麗江濱風景線重要節點。公園不大,紀念陳璘將軍的碑刻、涼亭引人注目。云安還規劃在南鄉村委大營村打造一個以龍崖陳公祠為核心的陳璘文化主題公園,集紅色文化、體育文化為一體的文化主題公園。
目前,居住在韓的陳璘后裔有2000多人,血脈的相連成為兩地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因為陳璘將軍,云安區與韓國海南郡、南海郡、莞島郡、統營市、麗水市等城市結下了深厚友誼。
以陳璘文化為媒介,中韓兩國陳璘后裔文化交流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據不完全統計,自2004年起,韓國官方和民間團體到云浮交流陳璘文化有20余次,云浮出訪韓國約10余次。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國,國內市場上口罩極為短缺,韓國陳氏宗親會等組織積極協助在韓購買了3萬多只防疫口罩寄給云安區。在后來韓國因疫情口罩短缺時,云安陳璘后裔同樣組織購買一批口罩贈送給韓國陳璘后裔,充分彰顯兩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友誼、精神。
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6月23日,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市長李慶新會見韓國駐廣州總領事韓在爀一行,雙方進行了座談交流。雙方希望以“中韓建交30周年”為契機,以陳璘文化為紐帶,以友好城市為依托,不斷拓展文藝、旅游、經貿等領域合作,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關系。
“疫情前,我們去韓國很勤,參加那邊兄弟們舉辦的紀念活動,參觀露梁海戰公園、皇朝別廟等陳璘古跡。他們非常重視我們,很希望能和云安建立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往來?!标惌U后裔陳漢軍告訴《小康》記者。陳璘在韓后裔會看漢字,也很積極學說漢語。在韓國,統營市堅持每年舉辦大型“閑山大捷”紀念活動,海南郡舉行“鳴梁大捷”紀念活動,韓國莞島郡每年舉辦大型“張保皋水產品節”等,都與陳璘相關,使陳璘文化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
疫情后,中韓陳璘后裔雙方的交流從線下轉為線上。陳璘后裔陳月繼、陳鏡波給《小康》記者看手機,幾乎每個月他們都有在微信上和韓國后裔互相慰問互送祝福,拍攝當地生活場景互相分享。
“為更好地在韓國推廣陳璘文化,韓國陳璘后裔們對中國留存的陳璘相關資料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當地族譜。”云安區陳璘文化研究協會顧問馮家廣對《小康》記者說,他正在協助對陳璘文化史跡館進行升級,幫助擦亮“陳璘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