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張玉榮 通訊員 吳獻基
高州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地處粵西桂東的交通要沖,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高州地名由“高涼”演變而來。高涼,是古代嶺南一個極為重要的古郡縣。高涼文化,是嶺南地區的代表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高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共登錄不可移動文物337處;也是2021—2023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高州還是名人輩出之地,在歷史上廣為人知的巾幗英雄冼夫人及其子孫馮盎、高力士,還有西晉嶺南道醫先驅潘茂名、中國現代稻作學之父丁穎等。
冼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致力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功勛卓著,被尊稱為嶺南“圣母”。她常教育子孫說:“我事三代主,惟用一好心。”這就是高州“好心”文化的源泉。
“好心”精神是冼夫人文化的精髓,弘揚“好心”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塑造冼夫人文化品牌的精神實質及內涵基礎。在高州,有眾多以“冼太”命名的公共設施。“冼太大橋”“冼太大道”“冼太小學”等項目已竣工惠及百姓,讓城市留下更多冼夫人印記。注冊有“好心高涼”商標,目前,已涵蓋了11個類別99種商品。用“好心”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各單位、各部門根據各自工作特性,開展形式多樣“好心”志愿服務活動,用行動不斷豐富“好心”精神的文化內涵,“好心”精神已深入人心。
高州城區有座冼太廟,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廟外有座冼夫人騎馬雕像,身背弓箭、目光堅毅、英姿勃發。《小康》記者走訪發現,冼夫人的名氣,不止在粵西地區,其影響力覆蓋廣東、海南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或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有紀念冼夫人的廟宇、紀念館等2000多座。冼太廟管理所所長張明志告訴記者,冼太廟和冼夫人文化被作為茂名市“海絲申遺”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佐證材料,通過對冼夫人廟宇進行全面普查發現,茂名全市共有各類冼廟591座,其中,高州市373座。
據了解,高州冼夫人文化遺存眾多,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高州加大冼夫人文化遺存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保護,讓冼夫人文化遺存大放異彩。一大批有關冼夫人文化遺存已列入保護清單,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例如,維修了舊城冼太廟、“電白郡縣城舊址”、高州冼太廟等文物古跡,投入8000多萬元擴建冼夫人文化廣場,立項建設冼太文化園項目,高州冼太廟入選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此外,高州還從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全方位擦亮冼夫人文化品牌。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紀念活動,打造冼夫人文化活動品牌;成立冼夫人研究會,致力冼夫人文化研究,成果豐富,出版了冼夫人研究書箱20多種;加快冼夫人文化向海外傳播,創作一批冼夫人題材的文藝精品;創建“冼夫人”文化標識,弘揚“好心”精神等。

高州木偶戲是廣東省地區的傳統戲劇,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2006年,高州木偶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逢年例,冼太廟熱鬧非凡、香火鼎盛。在高州,有一大批有關冼夫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冼太回娘家·更衣節”“高州冼太廟銅鼓音樂”“高州年例”“高州冼夫人祭祀”“冼夫人銅鼓舞”等,高州通過深入挖掘、收集、整理,把有關冼夫人文化的項目申報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走訪高州市文化館,《小康》記者發現,高州非遺文化豐富多樣、特色鮮明,文化館內設有非遺文化展覽廳,通過實物、圖片、文字全方位介紹了全市非遺項目。至目前為止,高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有33項,其中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1個(高州木偶戲)、省級4個(高州木偶戲、高州木刻畫、緬茄雕、八音鑼鼓)、地市級18個。
近年來,高州創新方式方法,積極開展非遺文化展演工作。組織本地非遺項目參加廣東省“非遺過大年”活動和深圳文博會展覽;線上舉辦“2022年春節里的非遺”活動。通過非遺文化惠民活動積極繁榮非遺文化。今年上半年已舉辦非遺進校園、進農村展演197場(次),通過演出與學術交流、學術講課和展覽,推動非遺文化傳承。辟新路,挖掘整合非遺文化資源,推動各鎮、村根據自身文化遺存、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目前,長坡鎮建設冼夫人文化小鎮、分界鎮儲良村委會打造龍眼母樹文化、杏花村打造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高州還頻出新招,大力推進“非遺+旅游”結合,開發文旅項目,積極把表演類的非遺項目推上旅游平臺,通過旅游平臺傳揚高州非遺文化。構建了冼太誕、年例、荔枝節、龍眼節、豐收節等縣市級節慶平臺。特別是高州木偶戲、八音鑼鼓、高州山歌、銅鼓舞等非遺文化的展示,有力助推分界鎮勇奪“鄉村振興大擂臺”全省冠軍。高州正在開展緬茄雕刻非遺項目的包裝設計工作,建設緬茄公園;牽頭高州市教育局開展了“藝術特色學校”創建活動等等。
高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基因,艱難曲折終見光明的高州革命歷史進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的小小縮影。從1925年茂名縣第一個中共黨員朱也赤在高州活動起,從此烙上深深的紅色烙印,高州人民的血液注入紅色基因,從此代代相傳。
走訪高州市革命歷史博物館和曹江鎮“功臣第”等紅色場館,可以深入學習了解高州市在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各個時期的紅色歷史和英雄人物。高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冬青告訴《小康》記者,展廳通過全息影像為觀眾介紹文物,只要點擊屏幕,就能細致看到展品的三維動畫,了解文物背后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
近年來,高州認真貫徹落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高質量高標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學校師生、群眾紛紛到此學習了解高州革命斗爭史,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