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娜,熊淑云,袁增紅,鄭小英,汪真輝
(廣東省中醫院,廣東 廣州 510370)
無創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在改善通氣與換氣作用極佳,臨床使用率極高,但其在起到極佳療效的同時也極可能給患者帶來并發癥,腹脹便是其中發生率極高的一種[1]。腹脹可提高患者發生嘔吐、窒息的風險,還抬高了患者隔肌進而干擾通氣,直接影響無創通氣效果及預后,且可使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進一步加重[2]。且重度腹脹的痛苦也會給患者心理造成極大壓力,進而可能抗拒治療,對患者疾病的進展造成嚴重影響[3]。該病臨床主要以通過調節胃腸道菌群藥物進行干預,或以按摩手法或熱敷等方式進行胃腸減壓、促進排氣緩解腹脹癥狀,但這些手段收效并不十分理想。為降低無創通氣患者腹脹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預防及改善方法。我院近年來結合中醫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筆者運用四子散熱熨神闕穴,預防及改善COPD無創通氣患者腹脹癥狀及生活質量,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者,其肺功能評價均在Ⅱ~Ⅲ級之間;(2)符合中醫“肺脹”的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斷標準(2011版)[5];(3)胸腹部皮膚完好無損傷;(4)對熱療能耐受者;(5)年齡在60~85歲。
1.2 排除標準(1)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者;(2)合并支氣管擴張、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肺結核、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者;(3)合并各種腫瘤,合并腹部手術史及合并心、肝、腎、腦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和使用植入心臟起搏器的患者;(4)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嚴重智力缺陷,不配合檢查者;(5)胸腹部皮膚有破損、潰瘍、炎癥、水泡、膿腫者。
1.3 研究對象納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COPD行無創通氣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本研究經廣東省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進行COPD常規治療,治療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相關要求。給予抗炎、解痙、平喘藥物治療,氧療等。無創通氣治療為選擇S/T模式,初始設定吸氣壓為14 cm H2O,呼氣壓為4 cm H2O,逐步自低到高,每天6 h以上。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四子散熱熨腹部神闕穴,2次/d,30 min/次。藥物組成:紫蘇子100 g,萊菔子100 g,白芥子100 g,吳茱萸100 g,粗鹽250 g。用法:把四子散與粗鹽250 g混勻放入瓦煲中或鐵鍋中用文火炒熱,有香氣為度,裝入布袋,用雙層布袋保溫,用力搓揉后使用,藥包溫度控制在60~70℃。將四子散熱奄包在臍周以順時針方向熱熨,操作前評估患者的體質和心理狀況,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用藥目的及意義,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藥熨手法:先試溫,以患者耐受為宜,將四子散藥包放置患者腹部神闕穴,以神闕穴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輕熱熨腹部,待藥包溫度下降時改用重手法熱熨,歷時30 min,之后將有余溫的藥包放置患者下腹部熱敷,增加其功效。注意事項:敷藥期間應注意嚴格掌握中藥的溫度,藥熨溫度適宜,以免燙傷。密切觀察皮膚情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兩組均治療5 d。
1.5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腹脹發生情況、不同時間點腹圍及生活質量。(1)腹脹發生情況:腹脹判斷標準分正常、輕度、中度、重度4個等級[6]。正常:無腹脹癥狀;輕度:時有時無的輕微脹滿感,對患者無明顯影響;中度:明顯脹滿,經常發作,對患者造成影響,但在可忍受范圍內;重度:持續脹滿難受,嚴重影響患者休息。(2)腹圍:每天干預結束后使用皮尺測量各患者的腹圍。(3)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問卷,項目設置參照中華醫學會COPD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4]。分成癥狀、生活能力和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3個部分,采用百分制,根據各個條目的權重賦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低。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重復測量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對照組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齡61~85歲,平均73.8歲;病程3~22年,平均10.8年。治療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齡60~85歲,平均74.2歲;病程4~21年,平均11.2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腹脹發生情況比較治療組26例患者無腹脹癥狀,腹脹發生率為13.3%(4/30),腹脹患者均以輕度為主,無重度腹脹患者;對照組12例患者無腹脹癥狀,腹脹發生率為60.0%(18/30),7例重度腹脹患者。兩組患者腹脹發生率比較,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4.067,P=0.000)。(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腹脹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腹圍比較無創通氣第1、2天兩組患者腹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時間因素與分組因素存在交互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腹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存在時間效應,兩組均如此,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兩組患者腹圍均逐漸減小;兩組患者腹圍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存在分組效應;治療第3、4、5天兩組患者腹圍比較,治療組患者腹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腹圍比較(±s,cm)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腹圍比較(±s,cm)
注:F時間主效應=164.342,P時間主效應=0.000;F分組主效應=16.786,P分組主效應=0.019;F交互效應=31.375,P交互效應=0.001
組別 例數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F P治療組30 88.51±6.34 86.23±4.28 84.49±3.30 80.29±2.65 79.63±2.46 17.583 0.000對照組30 88.46±6.27 87.95±6.09 86.76±4.64 85.79±3.41 85.04±3.25 3.657 0.012 t 0.020 1.265 2.183 6.975 7.269 P 0.983 0.210 0.033 0.000 0.000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31.21±4.14 16.85±3.42 14.647 0.000對照組 30 31.50±3.68 22.96±4.34 8.220 0.000 t 0.286 6.056 P 0.775 0.000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常見慢性疾病。該病的發生、發展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50歲以上發病率已高達15%以上[7]。COPD屬中醫學中“肺脹”“喘證”等范疇,其病位在肺,病機為患者反復感受外邪,長期喘咳,使肺氣虛衰,痰瘀互阻,難以根治[8]。COPD患者病情遷延難愈,患者臟腑衰敗致氣機失調,而氣機失調又正是無創通氣并發腹脹的病機[9]。氣機即氣的運動,機體代謝、生命的維持全賴于氣機。如臟腑之氣失調則會引發臟器功能紊亂,繼而疾病相應而生。COPD患者臟腑衰敗,進行無創通氣后氣機失調更為嚴重,大腸無力傳導,因此出現腹脹癥狀;另外,無創通氣患者長時間不活動致胃腸蠕動減少,極高吸氣壓力又使氣體容易進入胃部。因此胃腸脹氣現象十分普遍[10]。臟腑衰敗、氣機失調、邪氣入胃、胃腸蠕動減少等多種因素互為作用之下,COPD無創通氣患者則可并發腹脹癥狀,嚴重的腹脹可致使膈肌上抬,從而使患者通氣更受限制,加重COPD呼吸障礙癥狀,降低無創通氣治療效果[11]。因此,對出現腹脹癥狀患者采取有效的對癥處理十分重要,也是保證無創通氣治療效果的關鍵之一。中醫認為神闕穴通達百脈、承上啟下,其位于腹部臍中,該處表皮角質極薄,筋膜皮膚相連,在神闕穴外敷藥物,臍窩可使藥物極易有效保留,又有大量血管、淋巴管、神經,使藥物能被極快吸收,起效迅速,藥效更能充分發揮[12]。
熱熨法屬于中醫外治法范疇,可通過熱蒸汽作用促進熱熨處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血液循環及代謝,達到調和氣血、驅寒祛濕、舒筋活絡等作用[13-14]。采用四子散熱熨COPD無創通氣患者神闕穴,結合了手法熱熨及熱敷,四子散即紫蘇子、白芥子、吳茱萸、萊菔子4種藥物,將諸藥混合加熱后熱熨,具有利氣疏導、下氣化積、祛風除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通絡止痛等作用[15-16],對癥腹脹現象。手法熱熨過程,對腹部垂直向下加以壓力,可推動并刺激胃腸管蠕動,且熱敷可使諸藥通過熱滲透得以迅速在神闕穴吸收,通過臍部豐富的經絡藥效由表及里迅速發揮作用,刺激機體胃腸蠕動,起到上行下調、通氣利導、調節氣機作用,可促進患者恢復胃腸功能,進而使患者腹脹癥狀得以緩解。本次回顧性分析了60例COPD無創通氣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采用四子散熱熨神闕穴的治療組30例患者腹脹發生率為13.3%(4/30)且以輕度腹脹為主,而僅常規治療的對照組腹脹發生率為60.0%(18/30),癥狀以中度及重度腹脹為主,治療組患者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腹圍方面時間因素與分組因素存在交互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時間點腹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存在時間效應,兩組均如此,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兩組患者腹圍均逐漸減小;兩組患者腹圍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存在分組效應,治療第3、4、5天兩組患者腹圍比較,治療組患者腹圍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四子散熱熨神闕穴可對機體起到極好的行氣、利氣、導氣效果,并有效促進機體胃腸功能恢復,減輕呼吸機治療引起的腹脹,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四子散熱熨腹部神闕穴可明顯降低COPD無創通氣患者的腹脹發生率,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該方法簡便易行,藥物獲取方便,價格便宜,患者易于接受,可在臨床上推廣運用,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參考文獻
[1]鄧麗英,胡結養,鄒小芳.萊菔子熱奄包外敷神闕穴對COPD患者無創機械通氣并發腹脹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9,18(3):51-53.
[2]伍敏莉,梁金燕,許浦生.萊菔子熱奄包外敷神闕對無創通氣并發腹脹患者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18):81-84.
[3]楊亞婷,魏道琳,李秀,等.綜合干預降低無創機械通氣患者腹脹發生的效果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20,25(6):924-927.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
[5]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011版)[J].中醫雜志,2012,53(2):177-178.
[6]梁金燕,黃曉君,余斯玲,等.萊菔子熱奄包外敷神闕穴治療無創通氣并發腹脹患者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醫學,2021,45(1):17-18,21.
[7]ZOUMOT Z,DAVERY C,JORDAN S,et al.Endobronchial valves for patients with heterogeneous emphysema and without interlobar collateral ventilation:Open label treatment following the BeLieVeR-HIFi study[J].Thorax,2017,72(3):277-279.[8]劉艷琴,梁繁榮,任玉蘭,等.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探討針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經穴使用特點和規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8,52(12):18-22,25.
[9]肖鵬云,辛大永,秦鴻.針灸聯合四君子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無創通氣并發腹脹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20,15(13):1993-1997.
[10]黃瑾,高雯,熊暉雯,等.中藥外敷聯合穴位按揉緩解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腹脹[J].護理學雜志,2015,30(5):12-13.
[11]李艷平,姚靜松,張立宏.耳穴貼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無創通氣后并發腹脹的療效觀察[J].醫學綜述,2021,27(4):829-833.
[12]明州彥,楊小鳳,劉融星,等.吳茱萸熱奄包藥熨腹部治療ICU機械通氣并發腹脹患者療效觀察[J].內科,2019,14(5):513-515,522.
[13]袁文娟,李穎芳,魏永紅.子午流注四子散熱熨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淮海醫藥,2021,39(4):403-406.
[14]殷君,肖瑩瑩.艾箱灸背俞穴結合四子散熱熨雙涌泉在改善胸痹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4):185,191.
[15]熊淑云,何文芳,李觀藍.四子散熱熨背部腧穴配合體外膈肌起搏對COPD患者臨床癥狀、血氣分析、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0):2194-2197,2253.
[16]艾怡然.腹針結合四子散熱敷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