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大
說兩個數學概念:常量和變量。常量指相對固定的數據,變量指隨機變動的數據。我并不是給大家普及數學知識,而是想套用一下這兩個名詞。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量就是指那些可控的、容易量化的因素;變量則是不太可控、相對模糊的因素。
1
和朋友打高爾夫球時發現,很多人總是想改善自己的一號木。這是所有球桿中最長的一支,打得最遠。但是,一號木太長,開球距離很遠,一般在200~300碼(1碼約等于0.9米)。這樣的長度和距離會讓擊球效果很不穩定。即使職業選手也難免失誤,更別說業余選手了。
所以,我經常試圖說服這些球友,不要太在意一號木能否打得好。因為這是個長期積累的結果,還需要一些天賦。對業余選手而言,這就是一種變量。
業余選手應該從更可控的事情入手,比如切桿和推桿。切桿,是短距離擊球,一般也就10~40碼;推桿是在果嶺上把球推入洞,距離更短,可控性更大。
這些技術不需要力氣和柔韌性,只要勤加練習,每個人都能提高。對于業余選手而言,這就是常量。
推桿加上切桿會占到所有桿數的一半左右。所以,練好這兩項技術,便能大幅提高成績。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要聚焦在更可控的事情上,由此帶來的進步,不會太受變量的影響。
2
“別太在意那些不可控的事情。”這是NBA馬刺隊教練所說的一句話。
2014年,馬刺隊輸掉了一場重要的比賽。有媒體采訪教練,本以為他會責備隊員。
誰知,他說對這場比賽很滿意。
記者很驚訝地說:“難道沒什么值得檢討嗎?比如,你們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對手的一半……”
教練卻說:“三分球主要靠球員的手感外加一點運氣,今天只能說我們運氣不好。我不太在意不可控的事情。但是,我們平時訓練的戰術,以及快攻上籃的配合,今天都運用得很好。這些才是可控的。所以,這場比賽我們打得不錯。”
教練很清醒,關注確定的東西,同時接受變量帶來的負面效應;不會因為運氣不好而懊惱,堅持在常量上下功夫。
3
我太太是某企業的大客戶經理,她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當日的工作必須當日完成。
幾天前的晚上,她收到一個大客戶的詢價函,當時我們在外面和朋友吃飯。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但她還是堅持制作了一份材料,報到了公司的產品部。
有意思的是,客戶在同一時間將這份詢價函發給了其他業務部。
第二天,其他業務部門也來找產品部門詢價,這叫“業務交叉”。
公司為了防止業務的惡意競搶,有一條規定:哪個部門第一時間向產品部提交材料,這項業務就屬于哪個部門。
在這里,“快”就是一種常量,能控制,也能量化。而且快慢之間,沒有模糊地帶。
我的公司有一部分業務,需要商業外包。我們和一位銷售員合作了4年,這類業務只找他。
為什么呢?
這項業務同質化很嚴重,各公司價格、服務都差不多。但這個銷售員有個特點,就是回復消息特別快。
就因為這一點,我們一直找他。
除了“快”這個常量,還有一個常量就是“多”。
很多想做自媒體的人,大多沒寫幾篇文章、沒拍幾條視頻,就放棄了。
沒“量”,一切都是空談。有了“量”,才能得到足夠的反饋,才能不斷迭代優化。
這也是常量,也許是最笨的辦法,卻是最靠譜的辦法。
4
大家都很焦慮,人人感慨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擔憂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時代拋棄了。其實,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
時代要淘汰你,與你何干?連杰克·韋爾奇都說:“再牛的人,也無法預測3年后的事。”
與其焦慮不可控的變量,還不如去追求可控的常量。
畢竟,“如果”是縹緲的,“結果”才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