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玲,陳范驊,任鵬遠,斯琴,敖嵐,李云,賀芳
(1.呼倫貝爾市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2.內蒙古維納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100; 3.鄂溫克族自治旗自然資源保護與發展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100);4.鄂溫克族自治旗林業和草原發展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100)
樟子松幼苗在出苗后1個月左右極易被猝倒病和立枯病侵染,造成當年生苗木秋季木質化程度不高,進入冬季容易出現凍害,翌春容易出現生理干旱。多年生容器苗也會出現生長不良,主干不明顯,導致樟子松育苗成活率不高,出圃苗木合格率低等現象。針對樟子松育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提高苗木營養、復壯苗木、提高苗木木質化程度入手,噴施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增加苗木營養,補充氨基酸和各種微量元素,從而到達抗病增產的效果。
1 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葉片角質層對防止植物體內水分蒸發起到保護作用,同時由于角質層的化學成分中富含臘質,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水分經葉片自由進入植物體。葉片角質層所含的羥基脂肪酸與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所含的氨基酸有很強的親和性,能夠軟化葉片角質層,使富含多種營養元素的水溶液滲入到葉片中,促進植物生長。
在樟子松幼苗生長過程中,受根系生長發育不充分等因素影響,從土壤中吸收營養元素的能力和數量有限,同時很大程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能很好地解決由于缺乏有效營養造成幼苗黃化、立枯等問題。施用葉面肥后,既能促進葉片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又能促進土壤中的一些難溶性元素被螯合,形成具有良好溶解度和易被作物吸收的螯合物,促進作物的吸收。
通過葉片吸收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與大量元素后,提高了葉片中葉綠素與酶活力,同時軟化后的角質層也提高了CO的滲透性,增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干物質的積累,促進植株纖維化,提高苗木的木質化程度。
高鈣氨基酸葉面肥應選擇新型功能肥料“道邁豐”,養分成分氨基酸≥10.0%,鈣(Ca)≥3.0%,還含有特種氨基酸(RGRN)等。該肥料以特有的高山原生植物的提取物(RGRN)為增效因子(特種氨基酸),不含植物生長激素,能促進植物對養分吸收、運輸、轉化和能量的再分配,并促進養分轉化。
每667 m苗床需“道邁豐”5 g(加清水稀釋成7 500倍液)和200 g磷酸二氫鉀(稀釋成0.2%的濃度)均勻噴灑在幼樹葉片表面。苗木生長初期,噴施液濃度以0.1%左右為宜,后期可以增加,但不能大于0.3%。
葉片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與水分的持續時間有關。通常情況下,噴施葉面肥后能保持葉片濕潤30~60 min最佳。葉面施肥應關注溫度、濕度、風力等因子,應該選擇溫度適中、無風陰天、濕度較大天氣,以下午或傍晚作業為宜。在樟子松長出針葉至6月中旬(海拉爾地區)全苗后,便可以進行葉面肥噴施,應選擇“道邁豐”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鈣元素型)和磷酸二氫鉀兩種葉面肥。6月中旬進行第1次噴施,以后每隔10 d左右噴施1次,8月上旬停止噴施。
噴施時霧滴要細小,噴施要均勻,特別要注重針葉背部的噴施,以增加其吸收效果。
本著“低濃度高頻次”的原則噴施葉面肥,特別是在幼苗期,噴施的間隔時間控制在7 d以上。
對樟子松幼苗噴施“道邁豐”和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后,每667 m可產1年生樟子松苗5萬株,平均苗高提高3 cm。2年生容器苗地徑可達0.5 cm,苗高增加4 cm。苗木顏色深綠,根系和枝丫粗壯,苗木質量優良。1年生樟子松苗針葉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與苗高、地徑成正比,提高了苗木健康度。
可使2~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植株纖維含量增加,葉片變厚、挺直、變糙,增強光合作用、養分轉化和抵御病蟲害能力,提高了春季樟子松對生理干旱的抵抗能力,顯著提高了苗木造林成活率。
土壤真菌多數與植物共生產生菌根菌,對植物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真菌具有敏感性,噴施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不僅改變其群落特征,對豐富其多樣性也具有顯著影響。試驗證明,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豐富了根際真菌多樣性,葉面肥施肥處理對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促進作用要高于非根際土壤真菌,根際土壤真菌豐富度指數和多樣性指數均高于非根際土壤。噴施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促進了真菌對土壤養分的分解,增加了根系的吸收能力。
高鈣高鉀氨基酸葉面肥施用量少,效果明顯,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對樟子松育苗有良好的效果。樟子松幼苗期針葉對葉面肥具有很好的吸收效果,但必須掌握適時的噴施時間、合理的噴施濃度和必要的噴施條件,同時應積累葉面肥噴施的實驗數據,不斷改進施肥方案,進一步提升苗木培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