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莉莉,孫峰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現階段,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常常引進綜合測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此種評價手段過多的關注結果評價、淡化過程評價,重視共性性評價、淡化個體成長評價。由此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存在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按照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明確規范的發展評價方式,整體性判斷學生學習情況和職業素養的發展情況,學生可以更為全面地認識自我以及充實自我,朝向優秀的人才方向發展與轉變。高職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發展性取向項目的實施,全方位分析學生學習情況與成長規律,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
所謂的建構主義,是以認知心理學為前提構建的一種新型教學理論,此理論明確知識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間斷變化之中的,學生學習不是單一的記錄事實,而是體現學生學習意識,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培養學生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特殊的認知風格。建構主義理論凸顯學生充當課堂學習的主體,在某種真實的環境中設定學習活動,組織學生按照小組的模式參與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只是發揮輔助職能和指導職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學習資源。以往的教學評價,教師充當評價的唯一主體,關注總結性評價的過程。立足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視角,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體現教學評價的階段性和情境化特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自覺地評價和反思,還可以通過評價過程拉近學生和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健全學生知識體系。
分析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多元智力理論能夠給高職教育中學生發展性評價提供條件支持。圍繞這一個基本理論,個體智力包含多個內容,如言語智力、邏輯智力、視覺智力、自然智力與運動智力等,相關智力彼
此之間互相獨立被個體所擁有。按照不同的組合模式,讓個體表現出特殊的智力特征。智力的內涵是提高個體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生產出具備現實價值的產品,對于個體而言,涉及優勢智力領域以及劣勢智力領域,不同個體由于智力的組成結構存在差異,呈現個性化的智力結構。多元智力理論主張智力的培養是動態進展的過程,是由生理視角轉變為心理視角,在轉變為創造產品能力視角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受到教育環境的積極影響,個體自身的潛能可以被充分激發出來。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已經運用到多元智力理論,高職學校飛快建設的過程中,管理者需要關注學生發展性評價,提供對應的評價視角。以往的評價過程,關注學生言語能力與邏輯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元智力理論拓展了評價的局限空間,延伸評價指標的存在范圍。主張把多種智力與智力互相組合,更為公平與公正的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基于多元智力理論,強調學生智力的差異性發展,帶領學生尋找自己存在的優勢,延伸到其他智力領域。評價階段旨在思考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提供針對性的發展建議,讓個體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
開展高職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類型,培育高能力人才,讓學生可以擁有動手實踐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增強學生自身的理論素養。社會發展對高職學生提出了綜合性人才轉變的嚴格要求,并不單單是傳統智力領域下對個體知識與技能的發展要求。
對高職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完善現有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基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自我的強項和弱項了解,啟迪學生在職業發展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特征與多樣化的特征,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積極成長。學生在良好的發展性評價中得到學習的滿足感和自豪感,提高對生活的信心,拓展學生個性,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優勢,確保高職院校學生能夠智力與體力一同發展,提高院校教育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并沒有把學生的學業成績當作唯一權衡標準,而是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進行深度和廣度延伸,鼓勵學生彰顯自身個性,確保學生可以全面成材。發展性評價項目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在學校的具體表現,給學生后續努力與奮斗指明方向。學生分析自身存在的優勢,可以更好地發揮自我優勢,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為更多地得到他人肯定與被他人尊重付出努力,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實現終身學習。
把高職院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和普通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對比,學生的智力成長和能力發展存在共性,高職教育教學的特點是以個性化為主的。因為生源主體相對特殊,在教學指導工作中應納入發展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盡可能地培養優秀人才,讓學生一方面能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對團隊合作與創新創業知識的認同。因此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凸顯著經濟社會轉型對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提出的需求,最大化順應學生個性張揚的成長特點,讓學生可以更為積極地成長。
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可以凸顯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主要是尊重和認可人員,挖掘人自身的潛能,激發內在積極因素,提高人員的創造活力與生命力。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發展性評價,最大化地給學生帶來寬容與和諧的學習環境,強調學生個性成長,使得學生了解生命的真諦、感悟生活的歡樂,逐步健全學生人格。以人為本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更多地相信學生與信賴學生,利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滿足學生精神需求,保障高職教育教學工作的時效性與科學性。
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需要形成科學的評價思想,指導學生職業發展應該體現出現代化的特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目標重點強調人才發展,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要關聯教育教學的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人才培養目的,對傳統評價模式進行轉變,保證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為學生職業發展助力,逐步輔助學生實現職業發展的終極目標。高校教師要靈活地通過考試等相關模式,全方位研究學生學習狀態,掌握學生的基本特征。發現并指出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制定針對性地培養計劃帶領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信息,關聯時代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制定職業發展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發展性評價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需要體現工作過程的導向性,研究和學習項目相關的課程,關注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院校教師對學術化的課程內容進行轉變,革新知識取向的思想觀念,把學生能力發展視作本位落實發展性評價活動。學業評價階段,結合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考核模式,比如卷面考核與上級考核一體化,理論與實踐考核一體化,日常作業與期末考核一體化,研究報告、成果展示與學習總結一體化等。把以往的記憶能力考核朝向應用能力考核的方向轉變,把單一的卷面考核朝向多種考核方向轉變,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給院校教師提供改進教學環節的條件,全面給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帶來動力。以發展性評價為入手點,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與職業發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
實際的高職教育教學發展過程,對學生進行整體性測評的模式。教師主導評價的所有環節,很有可能出現評價不夠科學的情況,造成教學評價體現主觀性,難以保障教學評價的公平性。評價過程的不合理情況能夠約束學生學習動力的提高,造成教學效果和教育評價的基本目標相違背,因此需要在學生發展性評價中分析多個評價主體,包含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以及企業評價,凸顯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多維度,把職業教育學生發展性評價項目落到實處。教師評價是學生發展性評價活動的基本主體,教師以此指導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讓學生能夠擁有全面發展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強調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在班級中的行為表現與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激勵和贊揚。
針對學生評價,現階段一些教師以工作過程為主開發課程體系,執行項目教學以及實訓引導工作,教育教學設計了小組合作模式、任務驅動模式和問題指導模式,學生參與學習任務要互相溝通,因此及時把學生視作評價主體所組成結構,成為新時期下學生發展性評價的基礎項目。評價指標結構中配置對應的比例,發揮學生評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參與評價活動。具體來講學生評價包含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相評價、學生對學習作品評價等多個形式,帶領學生加入評價活動,調整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傳統評價形式,體現學生占據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加入合作學習的主動性,確保項目教學活動能夠高效率進行。針對企業評價,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頂崗實習是不能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加入實習活動,初步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掌握崗位能力的要求,形成職業精神。企業在校企合作以及工學結合中承擔了培育人才的重要責任,企業安排指導工作人員帶領學生進行具體實踐,培養學生對于崗位工作的認知,提高學生在工作崗位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并且頂崗實習的場所是企業,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此階段不能和學生面對面溝通,企業中指導人員要負責監督和管理學生的表現。企業指導教師掌握學生實習效果,必要地融入企業指導人員,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情況進行評價。具體的頂崗實習階段,指導教師要記錄學生實際表現、監督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并記錄學生實習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實習歸納。
高職教育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最為關鍵的目的是全面評價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評價機制的建設,要把形成性和總結性互相融合、自信和良性互相融合,結合評價內容以及性質運用多個評價措施,顧及學生個性成長的差異。首先是過程評價,學生發展性評價階段,教師需要強調過程性評價,學生的學習是長時間積累的過程,應該納入學生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內容,提高評價效率。排除期末考試的參考依據,在學業評價中結合期中考核、平時作業與實訓成績等,提高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借助檔案袋評價的模式,落實學生發展性評價項目。其次是個性化評價,對學生進行發展新評價,重點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潛在的問題,為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科學性意見。因此應該思考學生的智力組成結構和認知風格,執行個性化的評價方法,讓學生針對性選擇職業發展的模式,師生一同規劃個性成長內容,這樣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社會發展能力培養能夠有機統一,推動高職教育學生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運作效率。
高職學校學生的發展性評價過程,選取的工具要按照平常內容的不同形式挑選對應的技術,依托評價量表和等級表或者觀察記錄等信息,密切體現出質性評價以及量化評價的優勢,輔助學生制定學習改進計劃。評價工具的具體運用過程中,要思考評價的最終目的、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的基礎指標等,對評價結果進行針對性輸出評價工具,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規范的利用好學生發展性評價工具,拓展評價工具的性能,利用評價工具的功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能夠滿足發展性評價的需要。并且重視發展性評價的信息反饋,信息反饋也是最終的操作環節,涉及相關人員鑒別和區分數據證據,評估發展性評價的治療。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評價結果反饋要強調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讓發展性評價體現出激勵和促進的功能。評價信息反饋包含單一反饋以及公開反饋的結構、全部反饋與部分反饋的結構、整體參與與個體反饋的結構、正面信息與負面信息反饋的結構等,學校可以對學生發展性評價進行常態化設定,學生群體之間能夠形成自主成長的氣氛,在多次的發展性評價中提高教育的育人效用,確保高職院校學生能夠不斷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學生發展新評價的過程,體現出長期性、全面性和綜合性,應該是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民主化相處的行為體現。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涉及宏觀層面,還要涉及具體層面。除了做好單項評價項目,還要關注綜合評價項目。通過形成科學的評價思想、優化評價功能、設定發展性評價內容,整體評價學生、分析多個評價主體,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整合多樣化評價機制,全面評價學生、調整發展性評價工具,反饋評價結果等措施,真實與有效地反饋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信息,給教師教學工作的調整帶來條件支持,提高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挖掘優勢與彌補不足,使學生更好地充實自己并提高自我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