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劉小賤 圖:LiminalSpacebot、Jade Pike、柴仁緣 文:老稀奇

“閾值”一詞來自拉丁語“ limen ”。在生理學、心理學或心理物理學中,閾限是生理或心理反應的感官極限。這是知覺的邊界。一方面可以感覺到刺激,另一方面卻不能感覺到刺激。Liminal 作為形容詞,是指位于感官閾值處,因此幾乎無法察覺。潛意識的意思是低于知覺的。絕對閾值是感官可檢測到的最低感覺量?!伴撝怠彼枋龅氖翘幱谂R界空間的狀態,是由A 至 B 將至未至的狀態。這種狀態意味著處于新事物的懸崖上,但還沒有完全到達那里的狀態,可以在身體上、情感上或隱喻上處于臨界空間,可以理解為“薛定諤的貓”。盒子在即將打開卻尚未打開之間的模糊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所謂的“閾值”,而這種狀態在空間里、在情緒上的呈現,便是“閾值空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處于閾值臨界空間中可能會令人感覺到難以置信的不舒服。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渴望體內平衡和可預測性,而閾值空間恰巧模糊了大腦的這一“舒適”需求。
無論是在推特上還是在 Instagram 上,都有與 Liminal Space 相關的賬號,持續發布各種閾值臨界空間的照片。每一個賬號都有上萬人數的追隨者,可見這樣的話題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認同與支持。但是在心理學層面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這些不確定性的照片竟然能讓全世界范圍內的多數人都感受到相同的內心感觸。




?柴仁緣
很多閾值空間的作品都是在晚間創作,沒有日光之后畫面主體會更加突出,暗下的天色也會增加畫面中的神秘感與不確定感。這也是源自心理學的一部分,人類對于黑暗、暗處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于是在夜晚創作閾值空間的作品就恰如其分地迎合了畫面氛圍感。單純的黑暗不會講述恐懼與位置,恰恰是在黑暗中的場所可以實現此類效果。例如在黑暗中亮燈的加油站、黑暗中寫字樓下的無人快餐廳,這類主體一般都是給予人希望與庇護之所,但當身處黑暗之中,它們也會變得陌生與詭異,觀看者在作品中難以獲得發現綠洲般的希望,更多的是會產生心理上的不確定感。這種心理便使得在白天看似普通、正常的場景,在夜晚反而會給拍攝者、觀看者以陌生感,失去了被攝物體在日光下令人熟悉的感覺。
其實閾值空間體系成為視覺表達并且延展開來,至今依舊是一個不斷壯大發展的視覺體系。最早關于閾值空間的視覺表達是來自網站 4chan 上的一條提問,“有什么令人感覺到不自在的圖片”,針對這一問題便有了一張名為“后室”(Backroom)的照片。照片呈現的是一張黃色昏暗的貼上壁紙的房間,棕灰色的地毯,構圖并不嚴謹講究,看上去更像是一張隨手一拍或者快門誤觸所留存下來的照片,圖片里沒有任何恐怖的東西,但就是這張沒有任何文字詳細描述的照片,卻在該話題下得到了全世界網友的廣大認同。很多人都因為這張照片而感受到不自在、恐懼、焦慮等心理狀態。這便是“臨界空間”最早出現在公眾視野的狀態。但隨后根據這張照片所帶來的額外創作,同時也激發了網友上傳令自己感到不自在的
一張名為“后室”的照片,被觀看者截圖為感受到了房間里散發著地毯潮濕的發霉味道,回響著白熾燈嗡嗡電流聲的詭異。這張照片在發布之后,未料到會得到全球網友的追捧。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均對于這一張照片表示感受到了圖像傳達出的詭異與難以言說的恐懼??梢娨粡埛块g的局部照片就能讓全球網絡用戶都感到相似的恐懼,這本身便是意見很奇特的事情。更有甚者在追問房間的位置,也表示過曾所處于相似的房間中。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幅由電腦繪制而成的房間照片,雖然房間不存在,但給予了所有人真實的恐懼感。隨后便在網絡上開展了關于“后室”閾值空間故事的補完。直到今天,關于閾值空間“后室”的內容已經發展成故事、電影、游戲,可見閾值空間這一概念深深吸引著全世界。


[本頁圖] ?柴仁緣
照片所能傳達出的感覺正常來講是“因人而異”的,但閾值空間所表述的給予了不同年齡與閱歷的多數觀眾相同的詭異感受是令人沒想到的。這種反饋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集體潛意識”,引起內心感受的照片往往以建筑與空間作品為主。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接觸所產生的影響一樣,建筑空間可以激發人的某種感覺。這種感覺非常復雜,可以代表著逝去的舊時光,也可以喚醒不同閱歷、不同生活時期的人曾參與過的生活記憶。
其實無論是建筑攝影作品還是建筑本身所傳達出的感受就非常符合建筑本身的承載作用——容器庇護與時代的印記。恰恰是建筑空間的這種作用,使得它與它的照片喚醒觀看者的記憶,勾起觀者身處此處建筑中或相似建筑中的回憶,這種回憶包含著經歷的場景,記憶中的光線、色彩甚至氣味。這其中的影響還牽扯到了建筑的一個額外特性——時代感。很多國家具有風格的建筑都具備著鮮明的時代屬性,因此相似類型的建筑造型不盡一致,即使觀者沒有出現在圖片中的建筑空間里也會喚醒類似的舊時光回憶??臻g是模糊的,更具備開放性,因此閾值空間這類型的照片為何能如此引起社會面的共鳴就變得很好解釋了。
深入內心的情緒,閾值空間是一種傳達懷舊、迷失和不確定感的情感空間。這類情緒經常缺乏活動和目的,它們與短暫性的基本人類狀況有關,即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任何情緒都會隨時轉變,但在當變未變時的狀態使人獲得了一種怪異的超凡脫俗的感覺。



1. 無人商場的中庭是很多閾值空間作品創作地,這令很多在商場關門后尋找出口的顧客都能引起共鳴。

2.在規整的建筑中出現醒目的物體,也會增加作品的不真實感。

3.具有年代感的空間會增加空間本身的怪異。
并非所有的空間都能完美地“戳中”觀者的內心,太過新奇、個性強的建筑無法激發回憶。大型建筑的外立面、紀念碑、雕塑的臨界感非常模糊,也許會激發人的巨物恐懼癥。真正能激發觀者的反而是以“不確定”的室內空間為主,比如空無一人的建筑中庭區域、綿延的走廊、停車場、無人的游泳池。越是這樣的公共區域越是令人著迷,因為它的不確定感是最為強烈的。
最為普通卻又令人不安的臨界空間實際上每天都在被人使用,只是沒有人會在不經意間注意到這一點,也是因為這樣的公共空間在人多時不會傳達出這樣的心理狀態,反而是在人少的時候不確定感會放大。走廊也是臨界空間,它本身沒什么,只是通向更重要的房間。走廊讓你想知道在它通向的房間里會遇到什么。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走廊在恐怖電影中被廣泛使用,它們預示著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在《閃靈》中,看著主角丹尼在俯瞰酒店的走廊里打滾,誰都會感到些許不安。臨界空間是一個等待空間,每個人可以出于多種原因出現在這里:在酒店大堂等待著入住,在走廊中駐足等待前往房間,在購物中心的大堂中與人會面。也許某個特定的事件或情況會打斷這樣的狀態,使得一切的狀態懸而未決,這將對你的下一步產生重大影響。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無法控制這些情況及其發生的時間。

4.由視覺藝術家制作的3D空間還原了《閃靈》的詭異走廊。
最具影響力的是斯坦利·庫布里克對攝像機單點視角帶來的完美感的癡迷。通過這種方式,走廊的消失線成了他最青睞的電影形式之一。庫布里克的鏡頭會猛地向前或向后吞噬空間,掌握這一點需要絕對的技術精確度——這正是他標志性的手法。雖然后期有閾值空間愛好者使用3D建模完成了遠望酒店走廊的還原,去除了主角丹尼和他的腳踏車,但是單純的空走廊依舊能讓人毛骨悚然。

紐約 3D 藝術家杰瑞德·派克(Jared Pike)的超現實系列“夢幻泳池”體現了夢幻般的美學,這是一組具有幾何設計的現代主義游泳池,位于未知的位置。作品是通過3D 渲染圖像和部分視頻循環展示了一種懷舊但又略帶不安的感覺。派克的這一組作品創造了受閾限空間啟發的想象室內設計。“臨界空間是過渡、等待和不知道的地方——酒店內部、候診室和停車場是常見的例子。斷章取義,在沒有人的情況下看到這些地方,會讓觀眾覺得他們以前去過那里。”探索多愁善感、怪誕和不可思議的熟悉感等主題,讓人想起法國建筑師 Alain Capeillères在 20 世紀 70 年代標志性的游泳池,作品中的游泳池將自然寧靜的流動性與人造結構的彎曲、起伏形式并列。作品中創建的建筑看上去融合了多層停車場、蜿蜒的走廊、螺旋樓梯和迷宮一樣的房間,里面充滿了碧波蕩漾的綠松石水,這些設計融合了當下臨界空間所包含的全部元素。這些位置的超凡脫俗的布局和虛幻的比例在每件作品中都營造出一種迷人的張力,表現出了回到臨界空間這一主題——“這一次,存在于我們的夢境和清醒意識之間的某個地方?!?/p>

[本頁圖] @杰瑞德·派克(Jared P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