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申學仁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給人們留下了無窮回味,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中國、一個自信且開放的中國。
與此同時,冬奧會上的兩位“望岳”少年引人注目,他們既是奧運冠軍,又是學霸,還是演員。18歲的谷愛凌除了滑雪還有很多愛好,她喜歡物理,持續寫作,還熱愛時尚,今年秋天她將入學斯坦福大學開啟人生新的階段。剛滿18歲的蘇翊鳴此前是一位童星,參演過多部影視作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蘇翊鳴表達了他對未來精彩人生的期待,希望同時兼顧學業、滑雪、影視以及更多職業選擇。
這樣的“00后”運動員讓我們欣喜。他們在努力實現既定目標、專注奪冠的同時,還有人生的多樣選擇。“更全面、更不同”,或許就是生長于中國發展最快時代的年輕人的特征,這是時代賦予他們最鮮明的標簽。
這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讓我們欣喜。他們因喜愛而選擇,因熱愛而堅持,因深愛而無所畏懼。無論是喜愛、熱愛還是深愛,都是自由而單純的愛,讓堅持有了生長的動力。沒有一個成功的背后不是“努力+”。谷愛凌說,她不是所謂的“天才”,她只是比別人更努力。蘇翊鳴說,努力永遠不會欺騙人。
努力,是一種熱愛的方式。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記憶。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的海歸科研工作者努力拼搏在屬于他們的賽場,贏取屬于個人更屬于國家的崇高榮譽。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經歷,但他們都有對知識的無限熱愛和對科研的持久堅持。正是這份熱愛與堅持,才讓這個群體不斷發出光和熱,才使新時代的中國精彩綻放。
同樣,我們也關注到另一個年輕的群體,他們出謀劃策,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他們默默耕耘,提供優質人才服務;他們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貫徹始終。他們就像奧運志愿者,用一張張飽含暖意的笑臉,以“特別能處”的青春姿態,為廣大海內外人才提供著有“溫度”的專業、細致、周到的志愿服務。
科研是一條漫長的路,科技自立自強是一條艱難的路。科研與奧林匹克運動一樣,始終在突破極限,向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奮力奔跑;科研與奧林匹克運動一樣,需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熱愛與堅持;科研與奧林匹克運動一樣,需要一群將熱愛與堅持融入血脈的青春健將。
中國科研的競技之路永無止境,仍有很多紀錄需要去打破。我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可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