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峰,李縣輝,郭俊鑫,高 利,張淑媛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吉林臺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新疆 伊犁 835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對發電企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相繼頒布了多項法規制度,遏制發電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1]。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底,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國家能源集團在《國家能源集團發電企業安全風險預控工作指導意見》中指出,要根據國家能源集團關于風險預控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指導發電企業規范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強化作業安全風險預控,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發電企業由于作業現場環境、人員復雜,因此在電力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風險。現場的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是各項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吉林臺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吉林臺公司)是新疆最大的水力發電企業,下轄5座水電站(薩里克特水電站、塔勒德薩依水電站、吉林臺一級水電站、尼勒克水電站、溫泉水電站)、1座220 kV聯合升壓站以及伊寧集控中心。5座電站分布在新疆喀什河全流域,各電站距離跨度大,人員少且能力參差不齊,不確定安全風險較多,安全管控難度大。
(1) 安全風險管控體系不完善。吉林臺公司雖按照制度要求進行了全公司范圍內的風險辨識、評估等工作,但其安全風險評估存在著一定的遺漏,沒有科學、系統、全面地開展資料收集、風險辨識與評估等工作,所得到的安全風險清單不能完全覆蓋全電站的工作。
(2) 安全風險清單不全面。風險清單與實際的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無法實時同步更新,在實際的安全生產工作中應用性不強,大多數的安全風險清單僅用于存檔,無法發揮其對于安全風險管控的重要作用。
(3) 現場信息獲取不及時。吉林臺公司管理人員集中在伊寧市的集控中心,與所屬各個電站距離較遠,管理人員無法及時獲知各電站現場安全風險管控情況,不能對現場安全管理問題做出針對性的決策。
(4) 現場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足。現場人員多為一線作業人員,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且各電站安全管理人員不足,無法在現場實時監管。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現場多憑經驗開展安全工作,作業安全風險不能得到有效管控。
為解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吉林臺公司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和國家能源集團的工作要求,利用現有資源,基于信息化構建了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該平臺以安全生產標準化要素為基礎,風險管控為主線,采用“平臺+APP+終端”的方式,對各類風險進行流程化、閉環管理,并結合智能硬件設備,實現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和自動預警。
根據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安全風險管控制度,并將相關制度上傳至平臺,所有人員均可通過平臺或APP在線查看或下載風險管控制度,實現制度實時在線查詢與管理功能。
2.2.1 安全風險分級管理
平臺在安全風險管控功能模塊內設置了LEC/LS/PSE等評估方法,根據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的流程以及內容要求,對流程、步驟及指令等進行固化,人員只需按照平臺提示逐步完成即可,實現了風險辨識和評估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同時,安全管理人員可在線制定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計劃,根據風險管控職責劃分,將任務推送至相應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責任人按照任務要求,通過平臺客戶端或APP開展現場安全工作,完成后由計劃創建人審核通過并更新到安全風險庫中。電站全員均可參與風險辨識工作,全面了解現場存在的風險。
基于風險辨識和評估,可得出每一個風險點的危害因素、可能導致的后果、風險等級等信息,并通過分級管控明確每一個風險點對應的管控層級、管控責任單位/部門、管控責任崗位、管控責任人等,將風險管控工作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從技術、管理、個體防護、培訓教育、應急處置等方面逐一制定預防、消除、減弱、隔離、聯鎖、警告、個體防護等預控措施,形成完整的風險辨識和評估信息,按不同的風險類型匯總成公司級安全風險清單。
2.2.2 “兩票系統”對接
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對接“兩票系統”。人員在“兩票系統”開具兩票時,可隨時調用平臺中安全風險清單,關聯本項作業安全風險相關信息,包括風險等級、危害后果、管控層級以及管控責任人等信息,降低人員的工作量,實現標準化管理。平臺獲取到“兩票系統”作業信息后,在平臺三維地圖模塊進行風險動態顯示,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實時監管現場作業情況。
2.2.3 安全風險管控及智能預警
基于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中的各項安全業務,建立智慧安全管控可視化中心,同時按照吉林臺一級水電站全廠地理信息數據,構建包括廠房區(含廠內道路)、大壩區和泄洪區在內的水電站三維地圖,基于安全風險清單,自動生成紅、橙、黃、藍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直觀地展示各區域安全風險狀態。安全管理人員可通過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的大屏或客戶端進行查看,實時掌握重點管控區域的安全管理情況,同時結合平臺的其他功能模塊的數據信息,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決策。
結合平臺其他安全業務,智慧安全管控可視化中心將平臺內的各類安全生產預警內容進行自動匯總,包括重大隱患逾期未整改預警、人員異常行為預警、高風險作業不規范預警、區域非法狀態預警等。根據提前設定的預警條件,當出現預警事宜時,平臺將自動根據出現預警事件的安全風險等級,向對應的安全風險管控人員推送預警信息。其中重大風險預警信息將推送至各電站負責人及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層級用戶;一般風險預警信息將推送至受風險影響的人員與管控責任人。當平臺大屏業務顯示非預警信息時,預警信息會在大屏中心上方位置滾動播放,提示安全管理人員存在預警信息。
各項作業任務都是由班組人員來完成,因此,班組人員的安全對于電站安全生產來說至關重要。人員安全生產技能不足、生理或心理問題以及作業現場環境問題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為增強人員的安全意識、了解作業風險、掌握風險管控措施,平臺增設了班前會功能模塊,人員可利用手機APP或智能終端進行班組人身安全風險預控。若已關聯工作票,平臺將根據作業自動生成人身安全風險分析預控任務并下發至相關人員,確保開展人身安全風險分析預控;若未關聯工作票,則需在班前會分配任務或添加臨時工作任務,自動勾選、關聯人身安全風險分析預控任務。工作任務下發后,班組成員可在手機APP上開展人身安全風險分析預控,班組長可實時查看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若風險預控未完成,則后續工作任務無法繼續,實現安全風險管控“一事一分析、一人一分析”。
風險預控分析完成后,系統根據平臺內人身安全風險預控數據庫內容自動進行匹配分析,對班組人身安全風險預控辨識結果進行評判。若風險預控分析結果無法自動匹配,則推送給相關責任人審核,告知其未識別的風險以及辨識錯誤的風險措施等,幫助人員了解與掌握現場的風險及對應的管控措施,逐步提高風險辨識能力,且在作業完成后,作業人員可補充填寫預控措施及效果評價。班組長或工作負責人可隨時在手機APP或智能終端上查看本班組成員人身安全風險預控分析完成情況并進行檢查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所有班組成員在進入作業現場前已完成風險預控分析,了解作業現場存在的風險及對應的管控措施。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班組人身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流程
(1) 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固化了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的相關內容與步驟,實現了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的流程化、標準化,便于人員對現場作業風險辨識和評估;完成了覆蓋公司生產全過程的安全風險清單,并將風險點的管控責任落實到對應的責任人;與“兩票系統”的對接,實現了數據互通,通過調用標準的風險辨識與管控措施,不僅減少了人因失誤,也降低了人員工作量,便于安全管理人員對作業現場的實時監管。
(2) 通過建立智慧安全管控可視化中心以及三維地圖展示,結合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的其他功能模塊,安全管理人員可隨時獲取各電站安全風險管控現狀及預警信息,能夠針對性地做出并實施安全決策,實現對各電站風險的智能管控。
(3) 利用平臺及智能終端,強制性落實班組人身安全風險預控,確保了班組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前完成人身安全風險預控分析、了解作業現場存在的風險、掌握并落實對應的管控措施,逐步提升班組人員安全風險管控能力。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采用“平臺+APP+智能終端”的方式,構建安全風險智能管控平臺及智慧安全管控可視化中心。通過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兩票系統”對接、全風險管控及智能預警以及班前會功能模塊開發、三維地圖風險展示與標準化的作業監督等,實現了對現場作業的實時監管。異常情況的及時發現與處置,降低了人員工作量與人因失誤,提升了安全風險預控和管理能力,有效遏制了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