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明, 丁明鋼, 杜 娟, 劉 彪
(1.中交通力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75; 2.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3.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
三角形桁架是實體桿件組合穩定結構,柔索只能受拉,無抗壓剛度。使用拉索和梁組合形成三角形桁架,拉索材料強度高,具有輕型化特性,不能簡單稱為桁架結構。若索承受張拉力,則形成穩定三角形結構,可稱為“張力索桁”,是桁架結構的“衍生”名稱。
“張力索桁吊橋”是新結構,原理是將斜拉橋和懸索吊橋技術作結合、改造、創新應用,充分發揮二者優點,克服弱點,獲得結構穩定、剛度大、變形小、自重輕、橋面系受壓、抗風穩定好、跨度大特點,采用結構架設的重力剛度作自張拉成橋。將懸索吊橋幾何不穩定和非線性變形,轉變為幾何穩定的桁架彈性剛度,使結構技術向輕型和優化發展。張力拉索材料有強度高、自重輕、抗拉剛度大、傳力直接特點,適合用作大和特大跨徑橋梁、大空間屋蓋[1],可與拱梁作組合使用。
拱橋是拱形曲線使材料受壓、彎作功承載,具有外形美觀、結構穩定、剛度大、施工不便特點。大跨徑拱橋自重很大、施工很困難,有材料強度、結構剛度、穩定和安全困難需要解決。拱橋形式很多,跨徑大、小差別大,按使用、材料、經濟、技術條件而定。鋼材強度高,結構自重較輕,很適合用作大跨徑橋。鋼管混凝土施工較方便,已用于大、中跨徑拱橋。
大和特大跨徑拱橋發展,雖然可采用斜拉橋原理架設施工,架設費用高,也很困難。
鋼拱橋材料強度高,但有結構穩定需要加強。鋼管混凝土有鋼管溫變脫空影響,也有剛度、穩定、笨重、防護問題,使用受到局限。
使大和特大跨徑拱橋獲得發展,需要優化結構和減輕自重。有必要采用穩定性好的鋼結構,宜采用輕型復合鋼橋面板,方便施工、養護。采用“張力索桁-拱組合橋”結構,加強拱肋桁架強度、剛度和穩定。將“張力索桁吊橋”橋面加勁桁架部份材料分離,用作拱肋桁架,既有拱特性,又便于形成和加強“張力索桁”,減輕拱肋桁架自重。橋面采用大型號熱軋H型鋼作邊加勁縱梁和縱、橫格梁,焊接形成簡單鋼格構形式和正交異性板鋼橋面。加設玻纖網和環氧—煤焦油混凝土復合黏結層,加鋪改性瀝青混凝土防護層,加強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剛度。
“張力索桁”是穩定結構,適合與梁或桁架作組合應用。采用張力索與拱肋桁架組合,具有“似拱非拱”特性,承受懸吊橋面系,使鋼結構加工簡便、經濟合理。具有剛度大、穩定性好、自重輕、跨度大特點,張力拉索材料強度高、拉力大、自重輕、便于加強,主要承受全橋重量(圖1)。
“張力索桁”與拱肋桁架都是穩定彈性結構,可共同組合形成“張力索桁-拱組合橋”。將吊橋橋面加勁桁架部分材料分離,用作拱肋桁架,既具有拱的強度、剛度、穩定作用,又便于形成和加強“張力索桁”,減輕拱肋桁架自重,再懸吊橋面系。主要是加強拱的抗彎剛度和穩定,實現索、拱共同承重和變形協調。彎矩的作功原理是力乘力臂,梁(桁架)高、拱的矢高、懸索的垂度、斜拉索的塔高都起力臂作用,唯梁(桁架)高度起的作用小。在集中活荷載作用時,曲線拱肋桁架比平直桁架梁的抗彎剛度強大。拱肋桁架是壓彎受力,不易變形。矢高與拱推力相乘,形成巨大抗彎平衡力矩。而平直桁架梁是純彎曲受力,抗彎剛度小、容易變形,大跨度鐵路鋼桁架橋都用鋼拱肋加強跨中抗彎剛度。這個結構特點的概念很重要,利用拱的抗彎特性,是作結構創新應用(圖2)。

圖2 張力索桁-拱組合
“張力索桁-拱組合橋”是拉索和拱共同承受荷載,因為拉索是使用“名義彈性模量”,已經“應力剛化”,即成橋過程作預應力張拉,結構承受荷載的拉索強度高,故主要是拉索承重和保證安全,而不是拱肋桁架受壓作主要承重,與一般拱橋概念不同。拉索剛度強大,對拱肋桁架起到承重和穩定作用,比單獨拱肋桁架承重推力小,更合理、安全,顯出組合結構優越性。橋面系懸吊在拱肋桁架上,具有重力剛度平衡和穩定作用,與拱肋桁架共同協調變形。采用大小2種分離三角形網狀吊桿懸吊橋面系,使橋面軸向受壓,加強橋面系剛度和穩定。拱肋桁架作組合使用的矢跨比變化靈活,大和特大跨徑可以是較小矢跨比(1/10~1/12)坦拱,拱肋桁架僅起輔助承重作用,是發展變化的新型結構,顯出拱橋壯觀和曲線美。這是研究大和特大跨徑拱橋而提出的,一般是作單跨形式使用。因為設有錨碇,可靈活作連續多跨使用,使錨碇設置適應地形、地質條件和廣泛應用。
單純大和特大跨徑拱橋自重很大,應用很困難,采用“張力索桁—拱組合橋”則可實現。
塔架是主要承重結構,特性與吊橋相同,施工方法相同。采用鋼筋混凝土箱形塔柱,使用滑升鋼桁架立模澆筑施工方便,比較經濟合理。只是塔架自重大,對地基和基礎要求較高。但塔架高度不宜過高,限制了跨徑發展,宜采用坦拱相配合。
拱肋桁架宜輕而強,關鍵是保持結構局部和整體穩定。鋼材強度高,是理想結構材料。但鋼材強度受結構剛度和穩定影響,強度潛力無法充分發揮,所以結構選型很重要。桁架桿件主要是承受拉,壓力,結構宜剛度大和自重輕。鋼管截面特性各向相同,但受壓有穩定和局部皺損失圓問題,影響材料強度發揮。鋼管不便作加勁、加強,可選擇適當管徑和加大管壁厚度解決。拱肋桁架只起有限承壓作用,主要是抗彎和保持穩定,不宜采用過大管徑,不同跨徑宜作管徑比選。鋼管混凝土材料強度能夠共同發揮,但自重大,管徑應適當,不宜用作特大跨徑拱橋。
鋼管拱肋桁架橫斷面采用三角形式的梯形,上弦桿雙管平行凈距30cm,保持三角形穩定形式,方便兩片桁架作平面加工,以便立起作梯形成型連接加工,方便張力拉索和橋面吊桿安裝連接。“張力索桁”特性是兩端剛度大,跨中段索桁高度和剛度小的變形較大。拱肋桁架除起到一定拱承壓作用,主要是起抗彎和穩定作用,桁架宜采用等高度形式,以方便加工。取高H=6m、寬B=4m較合理。腹桿鋼管為三角形,加大桁架高度可采用“米”字形,適用于更大跨徑。
鋼管拱肋桁架被張力拉索扣吊,獲得一定橫向穩定,又有兩端斜拉索抗扭保持橫向穩定,兩拱肋桁架之間加設平行鋼管橫撐桁架保持穩定,管徑可以較小。橫撐桁架橫斷面為三角形,縱向間距為40m,弦桿鋼管φ400mm×10mm,腹桿鋼管φ245mm×8mm。橫撐桁架腹桿為三角形,亦可采用“米”字形加大橫撐桁架高度。
鋼管拱肋桁架采用分節段吊裝架設,采用縱向夾板螺栓定位、連接和焊接,應使空中接頭減少。拱肋桁架架設吊裝與橫撐鋼管桁架相配合,使鋼管拱肋桁架逐步定位成型,保證施工安全。桁架節點傳力復雜,承受張力拉索和吊桿集中力。桁架弦桿鋼管在節點局部長度內,需要焊接橫隔鋼板,灌注C50混凝土形成鋼管混凝土擴散集中壓力。拱肋桁架腹桿在結點作相貫連接焊接,設節點板作加勁肋板加強連接。
鋼管拱肋桁架防護工作量大,為減少鋼管養護麻煩,桁架鋼管宜采用耐候鋼制造,僅作顏色涂裝處理。
拱肋桁架的邊界是在橋面加載后,可采用無鉸拱固結或雙鉸拱支承,采用系桿平衡拱推力,在橋面架設后加設系桿索和作張拉。
因為跨徑大和特大,將橋面加勁桁架部分材料分離上移作拱肋,使橋面系抗風穩定問題突出。為加強橋面板抗扭剛度和抗風穩定,采用加邊縱梁作加勁桁架,與橋面板共同組合形成板桁結構,并加設水平風撐桁架。加勁桁架與橫梁桁架同高,橫梁、邊加勁縱梁桁架和風撐桁架,都采用輕型方鋼管桁架,屬于輕型桁架,仍能夠形成較大抗扭剛度。在邊加勁縱梁外側加設建筑輕型鋼結構風嘴,內側加斜板導流。縱梁底面采用建筑輕型鋼結構裝修,形成封閉箱梁,養護方便。在橋面中央開設透風孔,保持橋面上、下風壓力平衡,避免升力引起橋面扭轉和發生渦激振動。拱肋結構剛度較大,橋面吊桿設為穩定小三角形斜吊桿,方便橋面架設安裝,成橋后再加設大三角形斜吊桿,以加強整體穩定,避免橋面板發生顫振的共振。橋面寬度和荷載都大,需要加設預應力橫梁桁架。橫、豎向風力作用,可簡化為橫、豎等代集中風力,作用在橋面吊桿節點作簡化計算。拱肋桁架鋼管受風作用較小,可在橫撐桁架節點加等代集中風力作簡化計算。
自重主要是由張力索桁拉索承受,受地震影響小,地震對塔架影響大,另作分析計算。
因為是穩定先進結構,為高次超靜定復雜結構,可采用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使用工作站計算機作大數據計算方便。
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逼近真實結構,使計算模型單元數量很大。要求計算機速度快和內存大,這是算力問題。一般PC微機算力有限,只宜計算簡化問題。圖形工作站是雙CPU,計算機速度快,內存可加大到16G、32G,顯存可大于4G,計算時間可長達數小時。自備工作站計算比HPC機方便、經濟合理,可達近100萬單元,利用結構對稱性可節省一半單元,計算模型規模很大。
結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逼近真實結構,不同類型單元組合連接復雜、困難。有限元程序無法完全提供標準模型,需要對程序模型作開發。再加設梁單元作連接處理,使單元數量龐大。對不同類型單元組合連接,需要加設“拓撲”梁單元作連接,具有拉、壓、彎、扭、剪切彈性空間功能。采用節點剛架單元替代節點桁架單元作“等代變換”處理,可節省2/3連接單元,使計算模型大為優化,方便實現模擬“仿真”建模[2]。
索結構計算存在“應力剛化”問題,采用高強度鋼絲索單元計算,需要作“應力剛化”處理,即成橋中實現預應力張拉。采用“名義彈性模量”E=4×1.95=7.80MPa經驗值計算,可避免結構矩陣單元坐標變化,只作一次線性計算[3]。
“張力索桁-拱組合橋”結構復雜,關鍵是計算方法。采用實用工程數值模擬“仿真”建模大數據計算,多種程序都可計算,程序是解決算法問題[4]。程序使用MATLAB數學軟件功能:矩陣、圖形、計算等功能,起到人工智能作用。計算需要對有限元技術作開發,利用圖形工作站計算,這是在長期學習和實踐中領悟獲得的經驗。“邁達斯”程序界面好,作基本節段建模后,再作修改、復制建模很方便。橫、豎方向風力作用,可簡化為橫、豎集中力作節點加載,使抗風作簡化計算方便。計算結果數據清楚、全面,云圖顯示直觀,便于作橋型方案比較計算,是研究新型、組合結構的科學方法。
“張力索桁-拱組合橋”既適合大和特大跨徑使用,也適合連續多跨使用。采用特大跨徑L=1000m作代表。取L=1000m,張力索桁拉索垂/跨比F/L=1/10,F=100m。拱肋桁架矢/跨比F/L=1/12,F=83.33m。拱腳在橋面下4m,塔架總高度控制在H=200m內,拱肋頂距離張力索桁拉索最低點約10m,以加大跨中段索桁的剛度。
橋面凈寬度B=25m,采用熱軋H型鋼作縱、橫格梁焊接,形成正交異性板鋼橋面,型鋼生產加工簡便、經濟合理,縱梁比采用槽形肋簡單。鋼橋面板厚度δ=14mm,加鋪玻纖網和厚度h=2.5cm環氧-煤焦油混凝土作復合黏結層,再加鋪5cm瀝青混凝土鋪裝層。邊縱梁高h=90cm,橫梁上弦桿高h=40cm,便于相互連接,再加設外懸吊桿鋼管混凝土牛腿。橫梁桁架內力大,采用預應力鋼管桁架,加設風撐鋼管桁架保持穩定,橋面架設后在下弦鋼管張拉預應力和壓漿處理。縱梁H型鋼h=25cm,間距L=33.3cm,安設在橫梁桁架上弦桿頂面,橫梁頂縱梁間空腹部填塞鋼筋混凝土,以加強橫梁桁架剛度和與橋面板組合形成板桁結構。張力索桁拉索、吊桿采用鍍鋅平行鋼絲或鋼絞線,作耐久性防護。
5.2.1 張力索桁架
“邁達斯”程序具有拋物線建模功能,張力拉索借助二次拋物線型建模方便。參照“張力索桁吊橋”斜拉索吊桿分組劃分形式,作拱肋桁架節點斜拉索吊桿分組劃分,確定吊點位置,修改拋物線形成折線形拉索。實際在吊點處局部段的索夾排列形成微曲線。張力拉索折線,在結構架設加載最終成型。張力索桁以索節點劃分索單元,按“名義彈性模量”作計算,按使用應力作調整、控制,修改單元特性作應力調整計算簡便。
5.2.2 拱肋桁架
拱肋桁架上、下弦桿軸線,可借助拋物線型自動建模。拱肋桁架鋼管φ600mm×12mm,為等高度桁架。拱肋桁架腹桿φ300mm×10mm,作等間距設置,作平面放線分段放樣焊接加工,再作翻立組裝焊接加工。在三角形式梯形上弦腹桿中心加設節點,作張力拉索和橋面吊桿連接節點,便于采用、設置變徑喇叭形鋼管吊桿錨頭。拱肋桁架應按使用應力作調整、控制,修改單元特性作應力調整計算簡便。
5.2.3 橫撐桁架
拱肋橫撐為等高度桁架,三角形橫斷面簡單。橫撐桁架腹桿采用三角形桁架。拱肋桁架與張力索桁相組合的橫向穩定性好,橫撐桁架起加強橫向穩定作用。
5.2.4 正交異性橋面板
正交異性復合鋼橋面板使剛度加強,僅作鋼橋面板控制計算,對復合鋼橋面板另作局部模擬“仿真”建模驗算。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按縱、橫矩形□25×33.3cm劃分作模擬“仿真”建模,使整體結構模擬“仿真”建模計算規模大小適當。正交異性橋面鋼板與縱梁、邊縱梁、橫梁組合為整體板桁結構,但各自形心坐標高度不同,需要采用型鋼L100×100×10mm梁單元作組合連接,起空間功能“等代變換”作用。
5.2.5 預應力橫梁桁架
預應力橫梁鋼管桁架總高度H=3m,兩端局部設腹板加強,上弦桿H型鋼h=400mm,下弦桿和三角形腹桿為鍍鋅方鋼管□200×200×6mm,加焊節點板連接,設4×7股鋼絞線預應力索,作整體模擬“仿真”建模計算。邊縱梁外側加焊懸臂吊桿牛腿鋼管混凝土,成橋橫梁桁架作預應力張拉和壓漿處理方便。
5.2.6 橋面系組合
橋面縱梁、橫梁上弦桿相互組合成整體,需要采用型鋼H250×10mm梁單元作組合連接,起整體功能“等代變換”作用。
5.2.7 抗風斜拉索
從塔頂索鞍加設抗風斜拉索,保持拱肋桁架抗扭轉和穩定,也保持橋面系抗風穩定,起安全保險作用。
5.3.1 建模
按數值模擬“仿真”建模,按線荷載和車輪壓力作模擬“仿真”加載比較,建模順利。
5.3.2 計算
內力計算順利,因懸吊橋面系參與整體計算,時間達5h,是橋面系索網吊桿使計算工作量加大。分別作恒、活載和風力計算,以便作內力比較。計算內力按應力控制安全,尚未作應力優化。示例圖形受GPU顯存影響,僅列出部分結果。
5.3.3 加載
采用四車道公路一級線荷載q=10.5kN/m作全跨加載,將線荷載轉化為等代均布節點荷載處理,以方便加載。組合結構跨中段剛度較弱,在跨中作四車道、30t掛車,作總重2 160t車輪分布加載比較,加載真實和麻煩。風力集中在橋面吊點作橫向4t、豎向0.8t加載,橫撐桁架作橫向16t加載。
5.3.4 變形
成橋恒載變形微小,證明拉索力已經“應力剛化”,結構按彈性變形計算。跨中2種活載變形都小δ=1.5cm,兩端剛度大。證明“張力索桁-拱組合橋”拱肋技術先進,比“張力索桁吊橋”和斜拉橋剛度都大。風對跨中段的橫向變形明顯(圖9)。
5.3.5 內力
恒載內力大,活載內力小,風載內力小,兩側內力相差明顯,證明結構受扭,兩端斜拉索明顯起抗扭作用。拱肋壓力不大,主要是拉索力承載拉力大(圖3~圖6)。

圖3 恒載Fx

圖4 活載Fx

圖5 恒載Mx

圖6 活載Mx
5.3.6 應力
應力大小與內力規侓相對應,橋兩側組合應力相差明顯,斜拉索抗扭作用大(圖7、圖8)。

圖7 恒載Cb(max)

圖8 活載Cb(max)
5.3.7 風力
網狀吊桿剛度大,橋面板桁組合結構抗風穩定性好,跨中橫向變形:橋面δy=1.78m,拱肋桁架δy=0.71m(圖9、圖10)。迎風面拉索力大,橋面板桁組合結構扭矩大,組合應力不大。

圖9 橫向變形Dy

圖10 扭矩Mx
“張力索桁-拱組合橋”與“張力索桁吊橋”施工技術相似,主要是準確計算、扣除內力計算彈性延伸索長。先架設拉索,再吊裝拱肋、成拱,后吊裝橋面,最后安裝斜拉索。
“張力索桁-拱組合橋”是“張力索桁”與桁架肋拱作組合應用,充分發揮二者優勢,克服拱橋自重大和施工困難。拉索承載能力巨大,拱橋剛度強大,形體壯觀和曲線美,有“似拱非拱”特性。將吊橋、斜拉橋和拱橋技術相結合,形成“三合一”組合技術優勢,組合橋型比單一橋型技術先進。吊橋折線拉索承重,斜拉索形成索桁保持穩定,拱肋強大剛度抵抗活載變形,分工、結合、互助效果好。拱肋桁架抗彎剛度很大,網狀吊桿保持橋面穩定。拉索與拱肋形成整體,材料強度、結構剛度和穩定相互配合協調,承重內力以拉索為主,拱肋受壓為輔。拱肋桁架壓力小,無明顯彈性壓縮變形,活載變形很小。這是組合結構的優點,比斜拉橋和“張力索桁吊橋”受力合理,變形更小,跨徑可超越斜拉橋,剛度大特點適合作載重大鐵路和穩定性好“高鐵”橋梁使用。
特大跨徑算例L=1000m計算成功,可發展達到L=1500m,再大跨徑塔架太高。一般大、中跨徑L=200~800m實現容易。連續多跨便于錨碇設置,使用更廣泛。采用模擬“仿真”建模大數據計算,是人工智能自動計算發展的實用方法。采用拱桁作結構加勁是創新應用,技術先進,經濟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