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環抱中,一棟棟居民樓矗立在藍天下;村部前的廣場上,各種文體活動接連不斷、豐富多彩;依托村里四大產業基地,養殖、種植業蒸蒸日上……這個充滿幸福感的村莊,就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官營子村。
作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近年來,官營子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搭建法治和文化平臺、土地流轉平臺、產業平臺、綜合服務平臺等,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不斷邁上新臺階。
實現鄉村有效治理,黨建引領至關重要?!跋胱屓罕娦欧?,除了政治素質過硬外,更要出于公心和實干?!贝妩h總支書記張慶年說。村黨總支從建強制度入手,積極推行“陽光三務”“一事一議”“四議一審兩公開”等制度,各項事務都公開透明,促進村民自治的規范化、正規化、合法化。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全體村民治理荒山禿嶺、調整產業結構、開發鄉村旅游,把一個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發展成為富裕、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黨總支十分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和村民法律意識提升,為村民搭建了法治和文化平臺。走出村部,就來到3 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廣場,其中包括文化長廊、法治長廊、村史展覽及各種健身場地等,既能開展文化活動、進行普法宣傳,又能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土地糾紛在農村極為常見,而在官營子村,卻多年無一例,這主要得益于村黨總支搭建的土地流轉平臺。平臺遵循自然、自愿的原則,讓村民自己給土地分等,并參照上一年的玉米平均價格給土地定價,大家將自家零散土地流轉給農場,農場整合所有土地進行統一調配,從而形成了“按等定價、集中連片、市場化”的發展模式。土地流轉平臺的搭建,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地糾紛,讓土地逐步走向市場化,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益。
抓好鄉村治理,關鍵要拔窮根。為了實現村民整體富裕的目標,村黨總支積極搭建產業平臺,打造產業基地,讓家家有事做、有錢賺、有奔頭。經過探索實踐,確定了“一點帶四區”的發展理念,以家庭農場為根,形成“東養殖、西雜糧、南林果、北棚菜”四大產業格局。截至目前,養殖基地的養殖小區內,各類高標準養殖圈舍達5 萬平方米;林果基地、雜糧基地各2000 畝;棚菜基地發展蔬菜大棚千余棟。全村624 戶實現了家家有項目、有存款,人均年收入達3 萬元,每戶每年收入可達10 萬元。日子好了,人心齊了,整個村子和諧穩定,多年來無刑事案件、無上訪問題。
村黨總支搭建的綜合服務平臺,讓村民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生活便利、豐富多彩。2019 年,官營子村集中建設住宅小區,村民統一搬進裝有電梯的樓房。小區附近建有蔬菜大棚,每戶都有自己的菜地,一年四季蔬菜自給自足。說起現在的好生活,村民姚東紅高興地說:“兒子、兒媳婦養了20 多頭肉牛,我在村里的養驢合作社上班,一家人一年賺個20 萬元不成問題,還能住樓房、用自來水、逛超市,守家在地把錢賺,這日子過得真美??!”
“四個平臺”建設為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了“官營子樣板”。一個宜居、宜農、宜游、宜業四宜相合,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相融的秀美村莊正闊步前行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