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蕾/江蘇省律師協會維護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工作站
加強農民工合法權益保護,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事關廣大農民工切身利益。近年來,在包括法律援助機構等部門持續合力整治下,農民工欠薪等案件數量明顯下降,各方面治理正在從點對點的整治逐漸轉向長效治理機制發展,實現“根治”的基礎不斷牢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的法律制度體系更加健全。2011年刑法修正案將惡意欠薪入刑。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定罪量刑標準。2017年人社部等30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印發《關于對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是我國第一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的專門性法規,是根治欠薪問題、筑牢民生底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舉措。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成為解決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的一項重要兜底保障措施。2021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 依法助力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依法懲治惡意欠薪違法犯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更是為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后盾,讓法律援助服務力量更強大,服務形式更豐富,受援范圍更廣泛,服務程序更便捷,保障措施更到位,質量監管更全面。
法律援助有效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各地切實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工作,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加大農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司法部開通“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各地通過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健全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等方式,扎實推動解決與農民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難點熱點問題。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積極協同司法行政部門開展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積極發揮法律援助作用,主動為農民工提供維權服務,推動化解清理農民工維權積案,預防社會矛盾激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取得良好成效。司法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萬余件,為53萬人次提供了法律援助。
農民工法律援助運行機制需不斷創新完善。《法律援助法》的實施拓寬了法律援助渠道,為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貫徹實施過程中,農民工法律援助的申請、協調、聯動等機制存在運行障礙。一些地方法律援助機構存在審查標準過嚴,未考慮農民工實際狀態,地區與地區之間尚未形成一體化協調與聯動,比如農民工難以在異地申請法律援助,往返工作地之間耗時、耗力、耗錢,維權成本較高等。
農民工法律援助隊伍建設不夠。從事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人才在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都相對短缺。目前全國法律援助律師占律師總數不到2%,遠不能滿足近3億農民工法律援助的需要。部分高精尖律師愿意參與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憑的是回報社會的一份情懷,許多農民工法律援助辦案人員專業程度不高,遇到疑難復雜案件把握不準,難以全面、有效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農民工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健全。《法律援助法》將法律援助補貼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且對法律援助補貼免征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但一些地區配套方案細則未落地,法律援助補貼具體標準和比例不明確,經費保障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現象。
法律援助制度宣傳普及和培訓教育有待加強。農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法律常識缺乏,有些農民工遇到合法權益受損時,往往存在“不懂依法維權”“不會依法維權”“不能依法維權”的情況,需要加強培訓教育。
加強法律援助宣傳,推動法律有效實施。組織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企業、工地,開展法治講座、法律咨詢,幫助企業分析涉農民工勞資糾紛帶來的危害,樹立企業誠信守法和自覺預防風險意識,預防、減少涉農民工糾紛案件發生。開展法律援助普法宣傳、勞動法律知識等專項培訓。依托新媒體新技術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法治宣傳,提升農民工法治觀念與維權意識,引導依法維權、理性維權,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各地應當盡快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地區協作和運行機制,為農民工提供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的法律援助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實行網上受理申請,幫助農民工降低維權成本,做到“應援盡援,應援速援”。加強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信訪、公安、仲裁、工會、婦聯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共同解決農民工欠薪等權益保障問題。
拓寬經費來源渠道,保障法律援助經費。各級政府應當保障充足的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專項經費,確保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得以有序開展,避免由于資金短缺而影響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落實;按照法律規定將法律援助補貼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明確補貼的具體標準和比例,并隨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時動態調整。大力發動社會群體募集捐贈。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補貼的使用、管理和監督。逐步提高法律援助律師的待遇,加強對法援律師權益的保護,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
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推進專業化職業化。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更多的法律專業人才,積極引導社會上的法律專業人才參與到法律援助工作中去,確保農民工法律援助的科學合理落實。加強專門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建設,擴大農民工法律援助律師隊伍,推動法律援助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滿足農民工法律援助特別是疑難復雜案件辦理的需求。重視對農民工法律援助人才培養,加強業務培訓、交流學習等,提升辦案人員法律素養和辦案能力。通過設置法律援助準入門檻、表彰獎勵優秀辦案人員等方式,吸引一批高精尖律師加入農民工法律援助隊伍。
大力推進質量評估,不斷提升辦案質量。農民工法律援助質量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控體系,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監控。制定法律援助工作標準,涵蓋咨詢、申請、受理、審批、辦理、結案、評估和費用發放整個工作流程,明確各個環節的工作職責和要求,引導規范辦案。加強法律援助重點環節監控制度,通過對抽查案件“旁聽庭審”等方式,全面了解和監督辦案人員的專業水平,對群體性、受援人投訴的案件重點關注,及時跟進督查并給予指導,將社會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