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云 羅 松 王繼昌 毛 媛 劉光躍
(菏澤市林業局,山東 菏澤 274000)
林木種質資源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核心資源,是維系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資源,是國家重要的自然戰略資源,具有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種功能。林木種質資源是森林資源的遺傳基礎,是保護、發展和利用森林資源的核心。開展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加強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對于改善生態、改善民生有重要意義。菏澤市是中國第一批、山東省第一個平原綠化達標城市,是全國最大的林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多年來,菏澤市一直重視林木良種的選擇、引進、繁育和推廣,具有豐富的林木種質資源。2011—2020年,筆者通過全市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對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分布狀況、增減變化、利用狀況及古樹名木保存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以期為菏澤市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菏澤市下轄2區7縣,共16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全市除巨野縣核桃園鄉有低山殘丘外,其他地區均為黃泛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壤為潮土類,平均海拔約50 m。
菏澤市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7 ℃。菏澤市原生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由于黃河多次淤積和長期砍伐利用,原生植被已不復存在。
對菏澤市行政區域內2區7縣所屬的16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國家和省級濕地公園、國有林場(苗圃)內所有的林木種質資源進行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野生林木種質資源、主要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古樹名木和引進樹種(品種)種質資源。
野生林木種質資源主要調查的是菏澤市自然分布的樹種,調查內容包括種類、地理分布、生長情況等。主要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調查的是用材林、生態防護林、經濟林和觀賞樹木及花卉等樹種(品種),調查內容包括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空間分布、生長情況等。古樹名木主要調查的是菏澤市樹齡超過100 a的古樹及具有特殊文化歷史紀念意義的名木,調查內容包括古樹名木資源的類型、分布、數量及生長情況等。引進樹種(品種)種質資源主要調查的是引進的菏澤市沒有的樹種(品種)種質資源,該樹種已經適應菏澤市環境條件,能正常生長發育。調查內容包括引種樹種(品種)種類、生長情況、用途等。
因林木種質資源分布廣泛,此次調查遍及菏澤市的各個角落,故以各縣(區)為基本調查單位組織開展區域內資源調查工作。筆者通過查閱收集到的菏澤市林業各類資料、對當地林業相關工作人員(管理人員、林業技術人員)進行詢問了解,對菏澤市的林木種質資源,包括野生林木種質資源、主要栽培樹種(品種)、引進樹種(品種)及古樹名木資源,分別開展外業調查、登記和拍照,并對林木種質資源進行標本采集及制作。
此次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共填寫主要栽培樹種調查表21 786份、古樹名木調查表295份、引進樹種情況調查表11份、采集標本3 639份。
3.1.1 菏澤市林木種類較為豐富。根據2011—2020年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情況,目前菏澤市共有林木種質資源74科、162屬、352種。其中,裸子植物9科、35種,被子植物65科、317種。菏澤市栽培主要用材樹種有楊柳科、榆科、豆科、楝科、苦木科、玄參科、木樨科和無患子科等8科、14屬、43種、44個品種,栽培主要經濟樹種有薔薇科、芍藥科、柿科、葡萄科、鼠李科、石榴科和胡桃科等7科、12屬、34種、186個品種,栽培主要綠化樹種有松科、柏科、銀杏科、羅漢松科、南洋杉科、紅豆杉科、木蘭科、小檗科、懸鈴木科、桑科、海桐花科、千屈菜科、山茱萸科、衛矛科、冬青科、黃楊科、槭樹科、漆樹科、蕓香科、五加科、忍冬科、禾本科、百合科和棕櫚科等樹種。
3.1.2 野生種質資源數量較少。菏澤市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地基本為耕地,致使當地野生林木種質資源數量較少。經調查統計,菏澤市常見野生林木種質資源有枸杞、構樹、檉柳3種,主要分布于東明縣、鄄城縣、鄆城縣、曹縣、單縣和牡丹區等沿黃縣(區),其他地區分布較少。3種樹種均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不屬于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
3.1.3 牡丹種質資源豐富。菏澤市牡丹種質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牡丹文化底蘊深厚。目前,菏澤市牡丹種植面積超過3.07萬hm,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 237個栽培品種。另外,當地還有芍藥傳統品種約460個,進口品種約170個。
由圖1可知,菏澤市各縣(區)林木種質資源均有豐富分布,其原因可能是得益于黃泛沖積平原深厚的土壤與溫帶季風性氣候,使得大部分樹種在菏澤市都能夠很好生長。

圖1 菏澤市各縣(區)林木種質資源分布圖
調查結果統計顯示,牡丹區、東明縣、曹縣分布種數多,分別為218、216、207種,分別占總種數的61.93%、61.36%、58.81%;牡丹區、東明縣分布屬數多,分別為113、108屬,占總屬數的69.75%、66.67%;東明縣、牡丹區科數分布多,分別為67、59科,占總科數的90.54%、79.73%。單縣科數分布最少,為42科,占總科數的56.76%;鄆城屬數分布最少,為62屬,占總數的38.27%;鄄城縣種數分布最少,僅有130種,占總種數的36.93%。
調查發現,20世紀80年代菏澤市栽培的新疆楊、鉆天楊、箭桿楊、214楊、大青楊、白花泡桐、鄄優1號、鄄優2號、抗蟲榆和蜂窩瘤皮榆等優良林木品種,以及80年代隨處可見的檉柳,現在少有發現;20世紀80年代栽培的蘋果品種小國光、元帥、印度青等現已不常見。雖然這些品種因市場變化、病蟲危害、生境改變等原因被淘汰,但也造成了很多有價值的種質資源丟失。
根據1982年種質資源調查情況,菏澤市當時有林木種質51科、106屬、228種,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屬、205種,裸子植物5科、14屬、23種。40年間,僅菏澤市林業系統記載,當地就引進用材樹優良無性系和果樹新品種共1 888個,其中黑楊321個、毛白楊129個、柳樹246個、泡桐134個、刺槐401個、白榆142個、臭椿64個、國槐119個、苦楝17個、川楝5個和杞柳20個,果樹新品種290個。
菏澤市園林綠化的觀賞樹種(品種)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原因是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及城鄉一體化建設,城鎮公園、道路、水系造林綠化要求不斷提高和用種需求不斷加大,菏澤市引進的綠化樹、觀賞樹種類急劇增加,極大地豐富了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雖然一些樹種隨著城市建設、林業發展被淘汰,但是林木種質資源依然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變化趨勢。
調查發現,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各縣(區)的城鎮主干道及高速路兩側,以楊柳科、銀杏科、松科、柏科、杉科、玄參科、衛矛科、冬青科、黃楊科和薔薇科為主。此外,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單縣浮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曹縣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萬福河濕地公園等幾大濕地公園林木種質資源分布豐富且保護良好。農田林網、河堤綠化林木以楊柳科為主,樹種相對單一,以黑楊居多,較少部分使用毛白楊、柳樹、紫穗槐;農林間作大部分是桐、糧間作,以泡桐為主,棗、糧間作較少。
蘋果、梨、桃、葡萄、杏等經濟樹種以片狀分布為主,多以果園、采摘園形式呈現,在村莊內地有零星分布;棗樹、石榴、山楂、無花果等以在村莊零星分布為主;柿樹、木瓜樹少有片狀分布,在菏澤市農村、城鎮居民院內栽培較多。
根據調查統計,菏澤市古樹有23科、37、屬47種共2 371株,均為典型的溫帶落葉闊葉樹種或常綠針葉樹種,以側柏、柿樹、白梨、國槐居多。菏澤市古樹以古樹群為主要保存形式,有古樹群43個(2 071株),其余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地點有公園、陵園墓地、老果園、景區等。菏澤市古樹名木以三級古樹為主,其中的側柏、國槐等長壽樹種現仍保持良好的生長勢,牡丹、棗樹、胡桃、碭山梨等樹種易受病蟲害侵害,生長勢較弱。
保護林木種質資源是實現林業資源長期利用的基礎和根本保障,但部分機構和工作人員對種質資源的認知度偏低,對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意識、重視程度不高。部分地區未真正落實國家對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相關政策,未給予物資、資金、專業人員等支持。由于相關部門對種質資源保護的宣傳力度不夠,致使公眾缺乏對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的基本認知,對種質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一些種質資源流失。
目前,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只停留在課題研究階段,課題結束后,收集保存的資源就會自然丟失,即使保留下來的資源,管理比較粗放,技術手段落后,未將種質資源保存與良種選育緊密結合起來,對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低,失去了種質保存的意義。
菏澤市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已無專門的林業機構,基層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由于基層各方面條件較為艱苦,工資待遇較差,很難吸引專業技術人才,致使現階段基層單位林業技術人才緊缺。市縣級林業部門無專門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管理機構,造成資源管理人員不固定,進而導致林木種質資源管理工作脫節、無序。
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是一項長期性、高投入、低產出甚至短時間內無產出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長期給予資金支持。由于缺乏資金投入,相關部門無法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工作,已收集的種質資源也面臨著流失的危險,更無法開展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工作。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爭取市縣政府的支持,將種質資源保護納入市縣政府財政預算,同時爭取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為資源保護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在收集保護好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引種適宜當地的優良林木。另一方面,林業相關部門要通過報紙、微信、短視頻等媒介進行宣傳,同時開展線下科普和相關法律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大眾對林木種質資源重要性的認知度,增強群眾的資源保護意識,建立全民參與的保護機制和體系。
一方面,基層部門要加大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提高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各地應成立專門的種質資源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邀請專家授課、舉辦技術培訓班,同時選派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學習進修,提高管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為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菏澤市為平原地區,林木以用材、經濟樹種為主,不易就地保存。在菏澤市建立林木種質資源庫,是保存主要造林樹種種質資源、保持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截至2021年底,菏澤市已建立2處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1處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資源庫保存面積共830 hm,保存菏澤市主要林木種質資源(品種)1 341份。
目前,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仍處于資源收集保存階段。根據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保存現狀,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交流,開展以鄉土樹種(楊柳樹、楸樹、刺槐、苦楝、白榆等)為主的良種選育;另一方面要立足當地牡丹種質資源豐富的基礎,建立健全牡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創新利用體系,進一步挖掘牡丹種質資源的優勢和潛力,促進牡丹產業標準化、產業化、專業化發展。
菏澤市果樹品種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必須不斷進行果樹品種改良、更新、換代。只有引進優良的果樹新品種,儲備豐富的果樹種質資源,才能選育出滿足不同層次需要的優良果樹,讓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菏澤市通過此次種質資源調查,摸清了當地林木種質資源家底,查清了林木種質資源分布規律,掌握了各種質資源在菏澤市的生長狀況,可為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豐富,以被子植物為主,近幾年呈逐年增加趨勢。從分布地點看,菏澤市林木種質資源多分布于鄉鎮、縣(區)交通主干道及高速公路沿線,濕地公園內林木種質資源豐富且保護良好,農田防護林、河堤防護林樹種則相對單一。菏澤市各縣(區)林木種質資源分布不均,以牡丹區、東明縣分布最多,單縣、鄄城縣分布最少。菏澤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多以古樹群形式保存,集中分布在鄆城縣、成武縣、牡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