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華悅
人與人之間,容易犯兩種錯誤。
一種是把壞的當成好的。這并不少見。出了差錯,上當受騙,于人生而言,自然是一種損失。那么,該如何止損?
有些人止損的方式,是從此用“壞”的方式看待人與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人變得戰戰兢兢,什么都往壞處想:接近自己的人,說不定別有用心;無事獻殷勤的,非奸即盜。若是天降好事,也不愿深究前因后果,而將其歸之為“有陰謀”。總之,一切看似美好的人與事,都被認為背后有巧妙偽裝鋪設而成的一個個坑。這樣的人生看似止損了,其實之后的路并不平坦。因為會產生第二種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好的當成壞的。
試想,當一個人總是用“壞”的目光審視周邊的一切,人會變得敏感、愛挑刺。再好的人身上也會有大大小小的漏洞。而這些漏洞,便成了“壞”的證據:看,表面看似好,實則內里壞透了。最終,周圍一切都被看成不好,人又怎么會感受到美好呢?
不完美,本就是人生常態。人生的止損,不是被“損”所困,而應該在看似壞的局面中尋找機遇與教訓,扭正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