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冬
1
這是一段有質感的模糊生涯。
生命初生的火焰映照著同樣初生的生命,懵懂,純真,稚氣,愚笨,怯弱,焦慮,匯聚在縣城五一小學這所煉爐中噼啪作響。孫悟空在老君的八卦爐中待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煉出了火眼金睛,“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想想一到五年級也才五年,真不知道會煉成什么鬼樣子,也許報告書上的分數與評語可以應付一陣子,卻無法應對一輩子。
一場自我生命的鴻蒙初開,寄宿于一段如氧氣般存在的生涯,這段恢宏而模糊的開篇,注定載入個人的史冊。
2
對于一個力弱膽怯的小學生而言,五一小學的校園實在太大了,里面的人太多了,教室的窗戶太高了,通往操場的臺階太難登攀了,很長時間都令他無所適從。
每當刺耳的下課鈴聲響起,渾身是勁的同學們如潮水般涌向操場、涌向廁所、涌向校園每個開心的角落,偶爾也會裹挾在人群中奔涌向前,但他清楚自己并不具備像樣的雄心,教室中一方小課桌就足以他馳騁,不需要上廁所的時候只需要待在這里,這是他勉強可以掌控的完整世界。一年級的時候,在桌上翻看連環畫,二年級開始在桌上用半透明的紙蒙在書上摹畫各式各樣的“菩薩頭子”,三年級看見桌面的木板紋理清晰而平坦,就直接用圓珠筆搞創作。再后來學了某篇紀念魯迅的課文,才明白桌面上那些形態各異的“早”字的由來,勤奮的精神斗志必須一任接著一任干!他手中削鉛筆的小刀瞬間變成了刻刀,伸向這不知樟木還是柞木的無辜桌面……直到緊迫的上課鈴聲響起,工程正半。
再后來,他在下課奔涌的人群中越跑越快,越來越有勁。
3
上課了,整座校園便沉浸于廟堂般神圣的氣氛中。
除了門衛師傅人影晃動,個別有公務的校長教師在忙碌,這時候如果還有哪個學生無故游離在教室之外,他將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與心慌,遲到、曠課、沒完成作業——這些理由只會讓游離變得更具負罪感。教室里面老師的講課聲、同學們的朗讀聲,以及思考、答題的鴉雀無聲,都是對游離落單者的責罰與棒喝。多年之后,他會明白任何對本職的游離都是可恥的,都是一場親手謀劃的對自己的背叛。
以危害而論,心的游離更甚于身體的游離,年少時候的游離更甚于成年后的游離。也許誰也避免不了對世界的一次次游離,而多一次令人傷感的游離,就必將用更大的氣力來彌補、追趕、拯救,有的或許要至白頭,有的仍空悲切。
停電了,不能拉電鈴上課,門衛師傅便用手中的鐵錘敲響那塊像風鈴般懸掛在屋檐下的廢鐵,當…當…當…聲音莊重渾厚而悠遠,聽起來與這神圣的氣氛更匹配。
4
文具盒是個很奇怪的物件,它那一方小小的空間里面可以藏匿誰也無法捉摸的時間和夢想。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兩塊鐵皮卷包起來的文具盒里,只有一支看不出牌子的鉛筆,一塊臟兮兮的方塊橡皮擦,一把脫了漆的折疊小刀。隨著時間一頁頁翻過,不僅有逐漸多起來的家庭作業,也有文具們的消耗與補充,鉛筆多了一兩支,還是筆頭自帶橡皮的,而方塊橡皮換成有顏色有水果香味的,當鉛筆可以更換筆芯之后,藍色圓珠筆便華麗上場……文具的江湖與電視里的江湖一樣在翻江倒海,華山論劍,只是在最后畢業的時候,軟包復合式結構的文具盒率領那些頂級配置的文具們,依然沒有殺伐出一篇錦繡文章。
奇怪的是,他總覺得那里面的筆們并沒有荒廢時間,所有在時光里的描摹與涂畫都有屬于它的意義。而隱居在文具盒里面的鋼鋸條改裝成的多功能戰刀和納鞋底的木柄錐子,更是為他闖蕩了校園里各處上等的泥質戰場,那些在大地上一刀一錐劃出來的線條,足以表達心中攻城略地的遠大理想,并不愧對頭頂的藍天白云及炎炎烈日。
他瞧不上那些女同學貼滿卡通和明星畫片的課本和文具盒,他都是自己動手畫的,而且只畫英雄與俠客。
5
從五一小學到他家門口之間只夾著一個體校,而對于更多學生來說,這里正好可以擱置放學與回家之間的空余時光。
體校俗稱燈光籃球場,那曾是一個類似小型體育場的建筑,四周都有供人們坐著觀看籃球賽的臺階,東邊的最高,從外側仰望,紅磚砌的看臺就像一堵高高聳立的雄偉城墻,頂上有一排鐵質管子焊接的欄桿,站在上面手扶欄桿,環視四周,東邊的寶塔、西邊的文廟和五一小學校園都盡收眼底。剛放學的學生是無暇眺望風景的,在這個老師和家長都不管的風水寶地,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從來不在看臺上寫作業,也很少能在球場看到籃球賽,卻幾乎天天看到其他學生做作業。他終于弄明白了一件事:家庭作業原來不一定非要在家里完成。
6
相比在看臺上寫作業的學生,在球場上下起勁玩鬧的才是主流??吹贸鰜恚麄兲枰@一方夾在學校和家之間自由的凈土。
如果說是女媧創造了人,那么所有的游戲都是小孩子們創造的。因為無論什么環境和物件,甚至是空無一物,只要有小伙伴在,他們都能鼓搗出各式戲法:奔跑類的,帶情節的,純力量的,拼反應的,考勇氣的,連唱帶跳的,裝瘋作邪的,相互傷害的……可謂無窮無盡。當然,絕大多數經典戲法是一代代傳下來的,那些創始人也必定是個在上古時代念書的小孩子。假如排除哥哥姐姐的傳幫帶,每屆小學生都會是上屆學長的嫡傳弟子,僅對游戲課程而言,校園里面的教師顯得與門下弟子們并無瓜葛。
球場的南側看臺只有兩米來高,底部還有一面起穩固作用的水泥斜坡,同學們紛紛跑上斜坡,再轉身蹲下從上面滑下來。跑上滑下的人一多,局面就開始混亂了,有被下面的人拉下來的,有鞋底打滑的,有被書包背帶絆倒的,有的撞庝了忍不住大哭起來,有的被楓楊樹掉下的毛毛蟲嚇得大叫——最后背影與暮色一哄而散。只是有些書包就這樣被折磨致殘,回家后,細心的母親會在埋怨聲中縫補起讀書人的苦難。
他對熟悉的溜斜坡早沒了興趣,他準備對球場北側一人多高的看臺進行挑戰,試了幾次沒敢跳下去,但他還是蹲在那里目測、醞釀,直到突然被人一把推了下去!——這一定是個閑得無聊且看穿了他心思的人。
生活,其實需要這樣的緩沖地帶。
7
不知道從哪年哪學期開始,五一這所全縣最優質的小學也開始感受到了學習之外的召喚。
校門口的小吃大軍已經進攻到了眼皮底下,綠豆冰棒,烙“香蕉”糊,酸梅粉,雞蛋糕,油炸粑,鍋貼餃,層出不窮的香味撩擾著校園內的童心,砍成一截一截的甘蔗就像爆破筒伸進了大鐵門門縫中,無堅不摧。面對形勢所迫、童心所向的諸多渴望與召喚,學校的回應只有提上日程。
8.1.2 無筋菜(茶葉狀木耳)的采收方法:當耳片達到直徑2.5~3厘米時,集中人力開始搶收采摘,必須堅持采大留小的原則進行,如果耳片大小均勻可一次性采摘完畢,此品種采摘之前必須噴水浸透耳片(禁止耳片半干),以免造成外形難以達到的效果,將嚴重影響產品高質量和銷售高價位。
組織春游,夏令營,秋季運動會,學習參觀食品廠,包場看電影,諸如此類的集體活動既放松又解饞,還兼顧鍛煉身體、開闊眼界、增進團結和友誼,從后來的課堂紀律與學習成績來看,實踐這個唯一標準至少在學校檢驗出了一條真理:得童心者得天下。
歷來的集體活動,都同時受到個人英雄主義者與弱者的青睞。走出課堂,學習成績基本清零,無論從個頭、身板、膽氣、臉皮和社會經驗這些硬實力來看,成群結隊的同學們都是嚴重的參差不齊。英雄、弱者和中間分子混編的隊伍,是人類自古至今的團隊標配,有了出風頭的英雄,弱者才可以在草地上放肆地吃著零食,在電影院里整齊地敲打著座椅,在觸摸社會的途中揣摩西天取經團隊的細節描寫,也在帶隊老師的指引下升華活動的主題思想。
如今,五一廣場已被商住,電影院已頹廢,雙港塔已倒塌,唯有芝山獨自歲月靜好??h城中走一走,人群中仍有英雄、弱者的脈絡,只是當年的英雄已然遲暮,弱者或已崛起,物非人非。
8
八十年代的五一小學,是一個主體呈“田”字布局的教室建筑群,教室寬敞,回廊相通,青磚灰瓦的構建,古樸而充滿時代的質感,應該是1951年最早建成的校舍。從學校吱吱呀呀作響的木質后門進來,濃密樹蔭下可以看見兩間造型獨特的八角教室,每當經過這里,熟讀課文的同學便會脫口而出:“在井岡山艱苦斗爭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樓。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八角樓的燈就亮了?!?/p>
大概是1986年,學校開始拆除舊房建設新教室。那時的教室木框窗戶四處漏風,很少有玻璃,連透明的塑料薄膜也是緊俏的物資,每到冬天北風呼嘯,就要想辦法拿硬紙殼把破漏處蒙上。校園內墻壁上的很多拐彎抹角的位置,被一屆又一屆擁擠而頑皮的學生用身體、衣服、書包磨出了極具質感的包漿,與木質桌椅門窗班牌、水泥黑板講臺、石灰墻面、紅石臺階、泥土操場、塑料三道杠、棉質紅領巾以及的確良校服一同見證了時光的烙印與流連。
同學們的任務是參加勞動,高年級每人交一車磚頭或碎石,大家分工協作,推著借來的大板車,四處找磚石材料,在揮汗如雨建設校園的畫面里,催人奮進的歌聲也開始響起:“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
最后的高潮,幸福地出現在他和同學們手上磨出的水泡與臟兮兮的臉龐上。
9
人的生命架構,必是在初期的一段時間和一處空間里搭建成形的,并且擁有獨特自我的起點,從此努力將腳下軌跡與別人區分開來。
毫無疑問,最好的空間就是學校,最好的時光就在少年兒童身上。能擁有五一小學這樣一所優秀而具備生命質感的學校是幸運且幸福的,鄱陽縣城很多人在這里實現了生命最初的萌芽,然后從此發軔出屬于各自命運的枝丫。花朵也好,棟梁也好,小草也好,所需的養分隨之從最初的汲取處一直源源不斷從根系、莖干輸送到花葉,一刻也未曾停歇。
他畢業的時候,是在1986年的夏天。
他的小學生涯完成情況在記憶里卻是模糊不清的,只記得等報告書的心很焦躁不安,聽見窗外有人喊他的名字就慌得不行,怕面對老師送來的成績,怕面對一切結局,他想把頭蒙在毯子里繼續裝睡,因為這份怕里飽含著愛與不舍,他怕被人發現他眼睛潮濕的樣子??傊詈笫钱厴I了。但有一定可以肯定,無論后面的初中、高中學業情況怎么樣,走入社會之后的命運怎么樣,這小學時光已經深深種進了他體內,成為了身心的一部分,此后的意念、認知、審美、氣質、表達、行動,都與這段最初的時光水乳交融,并且終生不渝。
這是一段有質感的模糊生涯,這是一段只屬于自己的傳奇。在這段傳奇里,還有他一直沒有找到的小學畢業照合影,一直沒有回憶起來很多老師、同學的名字和容貌,一直沒有能補充完整的童年往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也罷!人生總有遺憾與難以捉摸的事物藏匿在時光深處,隨風而去,無法釋懷時就聽一曲王菲的天籟之音,聊以為寄:
想你時 你在天邊
想你時 你在眼前
想你時 你在腦海
想你時 你在心田……
10
2021年暑假,一個將要上高一的少年,偶爾會在自家陽臺凝望僅僅相隔著兩米來寬過道的母校五一中心學校。五一中心學?!诲e,正是曾經的五一小學。
少年的爺爺說,這孩子戀舊,重情義。剛上初中的日子,少年偶爾會在放假期間溜進五一校園,在窗外踮起腳尖,偷偷凝望那幾間盛滿他小學時光的教室。時光里沒有人可以返程,但總有人還可以深情回望,駐足流連。不錯,這少年是他的兒子,這是一對同為五一校友的父子,只是兒子的校園仍在眼前,他記憶中早已模糊不清的校園已遠在天邊。眼前與天邊,中間隔著兩代人的輪回,隔著三十來年的滄海桑田。
學校后門口一株繁茂的泡桐樹歪歪地探著身子,每年春天開花秋天落葉,開大朵的白桐花,落大片枯黃的葉。樹干挺粗的,上面斑駁的樹皮裂開了長長的口子,倔強的根須把水泥地面都頂破了,看起來站在這里應該有些年頭。這樹有時候靜靜的,像一個認真聽講的好學生;有時候屌屌的,像一個特立獨行的小毛孩;有時候穩穩的,像一個老成持重的學長,任由學弟學妹們爬上爬下,也愜意地享受著自由生長的時光。如今,學生們在這樹下的小攤小販處買零食、早點和文具,家長們在這樹下停車、躲陰、接送小孩,校門口人越來越多,而樹只有這一棵。
其實這樣自由而別致的樹,在整個縣城也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