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萍
在江蘇省溧陽市南山片區戴埠鎮,藏著一個遠離都市的世外桃源——蛀竹棵村。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像一幅靈動的水墨丹青畫:農舍紅瓦映青山,澗溪潺潺泛綠水,蒼穹湛藍無窮碧,白云悠悠繞峰飛。走進這個美麗鄉村,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的家規家訓。“家貴在和,人貴在勤”“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尊老愛幼,從點滴做起;與人為善,從小事做起”……樸實而真誠的句子如同一面面鏡子照著村民、照著路人,澄澈著每個人的心。家家立家規、戶戶亮家訓成了這個村的特色,而做成這件事,朱富金和陳紅妹兩位老人功不可沒。
今年,朱富金94歲,陳紅妹88歲。二十八年前,喪偶的兩人經人介紹結為夫妻,住在蛀竹棵25號。兩家變一家,兩人共有七個子女,盡管是老來相伴,但相處得十分融洽。逢年過節,子孫們相聚一堂,總要坐滿兩大桌,讓鄰居們羨慕不已。走到他們家門口,會看到圍墻上有一塊醒目的黑板,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粉筆字,都是最新的時政要聞。在不影響路人通行的空曠處,還有序排列著幾塊木制板,用油漆工工整整地寫著黨規黨章、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人好事等內容。家里墻上貼著手抄報,整齊堆放著宣傳木板,里屋朝南的一張書桌上放著當天的報紙,上面全是鋼筆圈劃出來的重要新聞。
退休前,朱富金是村里的會計,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踐行村會計的職責,宣傳和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廉潔自律,深得村民信賴。退休后,朱富金就以書寫板報的形式做起了村里的義務宣傳員。為了讓板報內容更貼近群眾,朱富金自費訂閱了十幾種報紙,每天都認真看報。每次要出板報時,朱富金都會和妻子商量寫什么素材,而喜歡閱讀的陳紅妹發揮這一優勢,也將自己看到的最新時事資訊收集起來,供朱富金參考。
“親筆寫的字,比電子屏上的字更能傳遞情感,只要用心出黑板報,大家都能感受到。”上到國家政策法規,下到各種生活小竅門,朱富金都一筆一畫認真地寫在黑板和自制的木板上,日復一日堅持了二十多年。
“朱老辦的黑板報我們都愛看,內容大多是村民們所需所求的知識,如土地流轉政策、美麗鄉村建設、村規民約等,對村民們起到了宣傳、教育、啟發的作用。”村民楊正蓮說。
在朱富金家院子里有一座用大水缸、磚頭搭起的簡易升旗臺,他每天都會莊重地解下竹竿上的繩子,開始升旗,目送著國旗冉冉升起。他說:“我是吃過苦的人,現在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真得感謝中國共產黨,寫黑板報也是為了告訴大家,國家政策好、發展好,我們的日子才會更好!而每天升國旗,正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
朱富金常說,愛家鄉、愛民族、愛國家的情懷需要從小培養。他和老伴看到村里的孩子們放學后無事可做,就組織成立了一支“紅領巾”志愿服務隊。孩子們放學后輪流做值日生,書寫板報;周末變身環保小衛士,在村里撿拾垃圾;在陳紅妹的指導下,看書讀報做摘抄,用作板報素材。夫妻倆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養成閱讀的習慣,更在潤物細無聲中播下志愿服務和弘揚傳統美德的種子,將來一代代傳承下去。
此外,陳紅妹還加入美麗鄉村巾幗服務隊。她是巾幗隊伍里最年長的一位,且在村里口碑好、人緣好,使得這支服務隊伍非常有凝聚力。志愿者們打理好庭前院后的環境衛生,清掃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呵護花草,用心維護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為營造干凈綠色的居住環境貢獻著力量。
兩位老人的言行感動了鄉鄰。2015年,朱富金家庭被村里推選為戴埠鎮“最美家庭”。2018年,經溧陽市婦聯推薦,層層評選,朱富金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面對這樣一份榮譽,朱富金想的更多的是,還能為村里做些什么。他提出,蛀竹棵的民風好,就是因為每家每戶的家風好,如果能把各家的家風以家訓家規的形式展示出來,豈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朱富金的提議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夫妻二人利用茶余飯后的時間到每家每戶征集。村民們非常支持他們,認真思考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優良傳統,書寫成家訓家規。朱富金全家總動員,有的整理,有的謄抄,幾個月后,整理出一百多戶村民的家訓家規。
鎮、村兩級婦聯把這些征集來的家訓家規制作成牌匾,掛在每一戶家門上。村民們又高興又激動,這是他們世世代代立身做人的標準,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精神,現在掛在家門口,就代表著這個家的精神,比榮譽還要珍貴!而最高興的莫過于朱富金、陳紅妹夫妻倆了,他們看著自家門前掛的家訓家規“心懷感恩,勤勉做事;知足常樂,誠信做人”,一字一頓地說:“咱們蛀竹棵村有‘魂’了!”“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朱富金帶領全家傳遞著最美家庭的正能量。
圖片由楊正蓮提供
編輯 王冬艷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