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6年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干得越久,越覺這項事業既平凡又偉大。
回想縣關工委成立之初,為爭取支持推動,時任關工委主任、縣政協黨組原書記羅敬東同志帶領關工委干部奔走于縣委、縣政府之間,愣是用“耗、追、堵”的辦法爭取到黨政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我們成立了由縣委政府分管領導、退休縣級干部和優秀退休干部“三結合”的領導機構并沿用至今,關心下一代工作也由此納入了全縣整體工作統籌推進。此外,羅書記還走鄉鎮、進社區、入學校,推動組織全覆蓋。經過一代代“關工人”的接續努力,全縣現有關工組織109 個,專(兼)職工作人員65 名,“五老”骨干158 人,建立了縣有工作委員會、鄉(鎮)有辦公室、村(社區)有小組的三級工作網絡和網格化管理運行機制。這些老一輩關工人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一直感染著我,激勵著我,引導著我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
新時代賦予關工人新使命,全縣“五老”精神振奮,積極投身到偉大實踐中。在農村,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給達西村“復信”精神為引領,創建達西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塔里甫艾山“小黑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品牌,“自治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龐玉建義務擔任講解員,為近3 萬人開展黨史教育。在城鎮,我們聚焦基層治理,打造金宇社區“七彩服務”、幸福社區“兒童之家”服務品牌,縣一小原校長石為民成為“常駐嘉賓”,致力于孩子校外輔導管理。在學校,我們全覆蓋配備法制副校長11 名,吳素梅、青必峰等一批政法戰線退休的老同志活躍在一線,參與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校外輔導活動250 余場次,受教育2.54 余萬人次。他們所做的普通的事,處處映射著關愛明天的偉大光輝,沒有這些樂于奉獻的老同志,我們就做不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縣、鄉兩級關工委組織人手少,任務重,加強自身建設尤為重要。為抓好學習,不斷提升關工干部的素質能力,現任縣關工委主任、縣政協黨組原書記康玉新,親自制定學習計劃,帶頭參加學習活動,為了備課有幾次甚至忙到凌晨。縣關工委秘書長、縣委老干部局原局長張黑娃,在摔傷了腿還沒有痊愈的情況下就參加學習。
這些老同志們把本應享受清福、兒孫繞膝、下棋休閑的時間,用到了關心下一代工作上,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卻處處散發著耀眼光芒。這光芒既是共產黨員的黨性體現,又是老同志的責任擔當,也必將激勵著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更大的熱情、更好的標準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