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 青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城市特色的塑造及風貌彰顯等內容的重要性凸顯,風貌規劃由粗放、定性的風貌控制向“精細化設計、可落實管控”方向發展。山水城市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作為其風貌特色塑造的重要抓手不容忽視,可從強化人的感知和體驗出發,通過特色感知體系的構建及明確管控手段支撐強化山水城市風貌特色塑造,發揮山水資源優勢。研究以韓江新城產業與分區規劃為例,從工作方法創新和技術運用角度入手,總結基于人感知視角的山水城市風貌管控。
現場踏勘是規劃工作者認識城市的傳統方法,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項目團隊集中時間開展短平快的調研工作,對城市風貌易形成“籠統且碎片化的意向”,并無系統性。故此次規劃事先構建風貌調研框架,旨在將“籠統而且碎片化的意向”轉化為“系統性認知”。
根據調研框架對城市現有發展邊界進行實地踏勘,了解“邊界地區”建設情況;對能眺望到至高點或景觀風貌良好的點進行標記,并對其現狀風貌進行評估,提出風貌提升要求,將其作為山水感知體系中的高價值區域,對接下一步開放空間節點及眺望景觀體系的建構;對見山近水的道路進行實地踏勘,通過梳理并形成現狀線性開放空間體系,成為景觀大道、慢行區及慢行道選擇與風貌改造的依據。
綠化開放空間的系統性和山水景觀的可見性共同決定了山水特色的體驗感,故在現狀感知體系的基礎上,規劃結合生態保護重要性和建設適宜性分析,梳理現狀水網體系,形成“近郊山廊+濱水岸線+城市公園”復合開放空間體系(見圖1),此外,規劃有意識地復制新城現有“見山望水”的美好感受,依托多個高價值開放空間節點,形成“眺望點+視線廊道+眺望景觀”構成的眺望體系,共同構建規劃山水特色感知體系(見圖2)。

1開放空間體系建構(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2眺望體系建構(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在構建山水特色感知體系的基礎上,將“無形的感知”轉譯為可落實的管控措施,成為山水特色規劃能否傳導落實的關鍵。因此規劃基于此構架,深入分析開放空間和眺望體系的管控措施,將管控內容和法定性規劃內容相結合,以確保其落實到位。
在“近郊山廊+濱水岸線+城市公園”復合開放空間體系中,為強化山水城市特色資源優勢,除公園綠地外,本次規劃對城市建設布局進行留白,如近郊山廊,該留白區域作為城市集中連片建設地段的“金邊銀角”,雖禁止大規模建設,但其承載的景觀生態功能是組團化山水城市的靈魂所在。
本次規劃將留白區域劃進管控單元范圍內,引導管控單元內非集中建設區用地的管控研究。以F管控單元為例(見圖3),該單元除建設用地外,還包含從崗山水庫以西到北溪岸邊的1條近郊山廊,該廊道內有村莊、林地、耕地、園地等,在以往的用地管控中,此類型廊道通常作為非建設用地進行留白,但此種方式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全域全要素管控”的主張,故本次分區規劃除引導傳統建設用地的控規編制外,對開放空間體系中非集中建設區部分,識別區域內的低效建設用地,引導其以用途管控為導向的地類細化,并結合其鄰近集中建設區提出管控措施。

3F管理單元全地類統籌管控(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構建眺望體系是實現“見山、望水、留鄉愁”的最直接保障。規劃通過GIS技術進行視線分析,將眺望空間體系管控直接轉化為視線廊道內建筑高度管控,從而落實眺望體系的規劃內容。
在以往的規劃實踐中,高度管控基本圍繞用地性質、城市區位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城市主導功能及城市重要地段5個維度綜合分析得出結論,而對視線廊道的管控止步于“眺望空間體系規劃”這種較“虛”的規劃內容,視線分析局限于建筑師在建筑單體尺度上的思考,城市尺度上的視線管控落實受制于規劃傳導,難以落到實處。
本次規劃通過對用地性質、城市區位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城市主導功能等進行綜合分析,形成高度管控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感知體系建構遴選高價值開放空間節點作為景觀眺望點,并基于眺望點形成兩類視線通廊:觀山視廊與眺水視廊。規劃通過管控扇形視線廊道內的建筑高度,原則為保證一級觀山視廊內建筑物遮擋山體不超過山體高度的80%,二級眺水視廊無遮擋。以此為標準構建若干建筑限高面(見圖4),運用GIS技術進行柵格分析,最終得到建筑高度表面(建筑限高面—地形表面),從而對視線廊道覆蓋區域內的建筑高度進行整體修正,最后將視線廊道的高度管控結果疊加到高度管控基準模型上,修正基準管控模型。在確定基本的高度管控后,結合功能和城市天際線美學特征,確定標志性建筑選點,突破“韻律與節奏”單一美學特征,增加標志物,以豐富城市天際輪廓線(見圖5),最終得到高度管控模型。該高度管控不僅兼顧經濟效益、區位等要素,而且可通過廊道內建筑高度的管控確保山水城市的“山水特色感知”不受開發建設的影響。

4建筑限高面建構(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5修正高度控制(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自此,規劃以開放空間體系和眺望體系的建構,支撐山水感知體系,并通過開放空間范圍內土地用途管制及規劃區高度管控,落實開放空間體系和眺望體系的管控,從而使山水特色感知這種無形的規劃設想,通過一系列管控手段得到真正落實,進而為風貌規劃管控的落實提供參考。
特色風貌感知的主觀性及城市風貌品質呈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風貌規劃的成果在傳導機制及落實管控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研究以韓江新城產業與分區規劃為例,系統性樹立山水格局,構建山水特色感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開放空間體系和眺望體系的管控措施,將管控內容和法定性的規劃內容相結合,以確保其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