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銀行伍角紙幣,1936年生產,紙質,長7.5厘米,寬13.5厘米,舊藏。呈橫長方形,雙層細麻紙粘在一起,經壓平打光處理,色發黃。朱色油墨印制。正面上方自右至左印有“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銀行”字樣,中心為一麥穗圖案,兩邊對稱的花卉圖案中分別印有“伍”“角”字樣。麥穗圖案下方有“公歷一九三六年印”的字樣。四角花瓣圖案中間分別印有“伍”字樣。背面朱印長方形,四角和中心各有1枚五角星,上方印“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字樣。
神府革命根據地地處陜西北部,包括神木、府谷、佳縣、榆林部分地區,是陜甘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9月,神木縣革命委員會創立,隨著中國工農紅軍武裝斗爭告捷,政府、軍隊等機構的成立和完善,神木等革命陣地持續加強和擴充,神木府谷革命根據地基本成形。1935年秋,中共中央決議將神木府谷革命根據地改稱“神府特區”。
1936年4月15日,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成立。當時,為改善百姓的艱苦生活、提高集市活躍度、方便百姓交易,中共神府特委決定成立“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銀行”,并在特區范圍內發行“流通紙券”輔幣,材質分別為紙、布2種輔幣。紙質券面額為伍分、壹角、伍角、壹圓4種類型;布質券僅有壹角1種。1937年初,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改稱“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銀行繼而更名為“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銀行”。面對敵人的經濟封鎖,以上貨幣的發行,起到了一定的抵制防御作用,使當地的經濟狀況得到很大改進。4月,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銀行宣布撤除,該行所發行的紙券停止流通并不再印刷。
1937年,中共中央為了團結全國一切政治力量一致抗日,同國民政府通過談判達成了“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協議,承認國民政府的領導地位。按邊區政府不設立銀行、也不發行貨幣的協議,邊區銀行沒有對外公開,八路軍的軍餉由國民政府發給,當時的邊區成為法幣流通區域。但是,國民黨給八路軍提供的軍餉均是伍圓、拾圓等大面值法幣,因此在交易過程中,經常出現找零困難等問題。
為了方便邊區日常市場交易、抑制物價上漲、繁榮邊區市場經濟、加強貨幣流通,邊區政府以邊區銀行主要經營且信用好的光華商店的資本作為保證,于1938年3月以光華商店名義發行代價券,即“光華券”。由此,形成了以法幣為主、“光華券”為輔的兩者同時流通的狀況。“延安光華商店代價券”發行之始,只有票面為貳分、伍分、壹角、貳角、伍角5種面額。其中,貳分面額的主圖案是花紋,正面呈黃藍色、背面印刷為黃色;伍分面額的主圖案是花紋,正背面印刷為棕色;壹角面額的主圖案是花紋,正背面均印刷呈紅棕色;貳角面額的主圖案是山莊,正背面均印刷為紅棕色;伍角面額的主圖案是亭子,正背面均印刷為藍色。1938年發行量為9.9萬元。




1940年秋,由于國民黨未按時支付八路軍軍餉,使邊區面臨嚴重的財政虧空和法幣入不敷出等問題。為此,邊區政府責成邊區銀行加大“光華券”伍角券的印發量,并增加發行“柒角伍分”新面值的代價券,以此彌補主幣供給不足的狀況。此時,新增的伍角面額的主圖案是紡織羊群,正面為紅色、背面呈深藍色;柒角伍分面額的主圖案是延安寶塔山,正面為棕色、背面為藍色。
1941年初,國民黨違信背約,發動皖南事變,停止對八路軍供給軍餉之外,采用“軍事上包圍,經濟上封鎖”的措施圍困陜甘寧邊區,并且不許各地國人救助、不許公私款項帶進邊區、邊區的土特產也禁絕互換友區貨品,致使陜甘寧邊區八路軍及百姓面臨嚴峻的溫飽問題。陜甘寧邊區政府為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遂于1941年1月30日正式頒布法令: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1941年2月15日,邊區政府又發出通知,指出禁止使用法幣的目的是:一是促進邊區經濟自給,限制外貨入境,刺激邊區工農業生產;二是為了使境內群眾免受法幣狂跌的損失;三是防止法幣外流;四是政治上對國民黨封鎖邊區予以有力回擊。
至此,“延安光華商店代價券”經過2年9個月之后,光榮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逐步退出了貨幣流通的歷史舞臺。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變化,陜甘寧邊區政府于1941年2月18日宣布,發行陜甘寧邊區銀行券。該公告提出“政府為了穩固邊區金融,便利資金流通,保障法幣不外流,茲故決定發行陜甘寧邊區銀行發壹角、貳角、壹圓、伍圓等面額鈔券,自公告之日起流通使用,仰軍民人等一體執照。”1941年發行的壹角面額,主圖案是田野風景,正面是深棕色、背面是藍黑色,尺寸是39毫米×77毫米;貳角面額,主圖案是羊群,正面是藍灰色、背面呈棕色,尺寸是49毫米×92毫米;伍圓面額,主圖案是城門,正反印刷呈深綠色,尺寸是73毫米×137毫米。
陜甘寧邊區銀行券的印刷發行象征著邊區自主創立了自己的貨幣體系,擺脫了依附于法幣的局面。它的發行對于邊區獨當一面、改善當地經濟環境、破壞國民黨政府封鎖圍困根據地的妄想、堅持抗日戰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推動作用。

陜甘寧邊區銀行券從1941年2月發行至1944年6月停止發行,總共經歷了3年半的時間,最后勝利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發行時間短,流通領域相對較窄,回收又很徹底,傳世的實物極為稀少。
貨幣是市場生活的具體表現,在革命年代,陜甘寧邊區每一種貨幣的發行,均體現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具體方針的落實,同時在促進商品流通以及保障人民群眾經濟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國貨幣體系的建立以及金融行業的發展深受其影響,值得我們不斷研究、學習和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