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2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8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3周年,在這一歷史重要節點,本期分別在重點欄目“學‘習’進行時”“今日視點”刊發文章,記錄下這些年“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并從相關數據和亮眼的成績中看到了其給予世界的平臺和機會。
“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世界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的堅實的平臺。在《“一帶一路”: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一文中,專家稱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跟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成功搭建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多元貿易平臺。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國秉持疫苗全球公共產品的“第一屬性”,截至2022年3月,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1億劑新冠疫苗,其中很大一部分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說,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對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因而在國際上獲得贊譽。
有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3年來,大灣區經濟總量從2018年的約10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21年的約13萬億元。從這一亮眼的數據可以看出,大灣區正朝著建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穩步前進。
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迸發出的蓬勃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諸多支持政策,為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和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奮斗逐夢,共享大灣區發展機遇,繪就宜居宜業的美好生活藍圖。今年全國兩會,來自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大灣區發展建設建言獻策。《粵港澳大灣區三周年: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專題既綜合報道了大灣區的發展成效,又選擇從港澳青年、老年人關心的創業就業和跨境養老等話題入手,講述了大灣區發展正逢好時節,破浪前行!
本期“聚焦‘雙碳’”欄目刊發了本刊記者采寫的文章《張家口:氫能源應用的成功探索》。2022年北京冬奧會,“綠色”主題貫穿始終,清潔能源載體——氫氣在本次盛事中的廣泛應用,讓張家口因成功探索氫能源而聞名。正如文章所說,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區,張家口市從2017年就開始積極推進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同時高標準高質量地推動了氫能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這場冬奧會堪稱集中展示了中國在氫能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發展成果。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張家口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價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燃料電池公交運行地區。無疑,它在助力張家口經濟騰飛的同時,也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推進了一步。
總之,中國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得堅實有力。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