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瑋瓊 楊勛超 姜 北 趙 巖 毛文超 王師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因睡眠中上呼吸道阻塞性病變引起的以打鼾、呼吸不暢頻繁發生、呼吸暫停等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OSAS具有潛在致死性,是一種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睡眠呼吸疾病。2型糖尿病以葡萄糖水平異常升高、胰島素代謝異常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研究[2]表明,OSAS發生與機體糖代謝密切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S患病率較高。相關研究[3-4]發現,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內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異常升高與血管內皮損傷程度有關。由于每小時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AHI)為評估OSAS發生及病情的重要指標,但AHI與血管損傷標志物的關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AHI及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分析AHI與sVCAM-1、ET-1、vWF的相關性,以進一步說明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升高的可能原因,從而為更有效評估2型糖尿病合并OSAS的發生提供幫助。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南區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85例作為OSAS組。OSAS組納入標準: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糖尿病診斷標準[5],確診為2型糖尿病;②經多導睡眠監測儀診斷,確診為OSAS[6];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住院期間發生呼吸道感染;②合并患有上呼吸道阻塞、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疾病;③合并患有精神疾病;④腎、肝臟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另選取同期收治的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無OSAS組,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與OSAS組一致。所有研究對象或其直系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實施(倫理批號:20150623)。OSAS組和無OSAS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多導睡眠監測方法 囑患者檢查當天禁飲濃茶、咖啡等,并避免午睡。采用多導睡眠監測儀(美國偉康公司ALICEG-4)監測患者AHI、氧減指數(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最低血氧飽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根據AHI結果將85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分為輕度OSAS組(5~15次/小時,33例)、中度OSAS組(16~30次/小時,28例)和重度OSAS組(>30次/小時,24例)。
1.2.2 血管損傷標志物測定 抽取患者入組后第2天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4℃條件下,3 000 r/min離心15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檢測血清sVCAM-1、ET-1和vWF水平。
1.3 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兩組患者AHI、ODI、L-SaO2及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差異;比較不同病情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采用Pearson檢驗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ODI、L-SaO2與血管損傷標志物sVCAM-1、ET-1、vWF的關系。

2.1 兩組患者AHI、ODI、L-SaO2比較 OSAS組患者AHI、ODI明顯高于無OSAS組(P<0.05),L-SaO2明顯低于無OSAS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AHI、ODI、L-SaO2比較
2.2 兩組患者血管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明顯高于無OSAS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2.3 不同病情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血管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重度、中度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明顯高于輕度OSAS組(P<0.05),重度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明顯高于中度OSAS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病情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血管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2.4 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ODI、L-SaO2與血管損傷標志物的關系 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ODI與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均呈正相關(P<0.05),L-SaO2與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均呈負相關(P<0.05)。見表5,圖1~9。

圖1 AHI與血清sVCAM-1水平的相關性

圖2 AHI與血清ET-1水平的相關性

圖3 AHI與血清vWF水平的相關性

圖4 ODI與血清sVCAM-1水平的相關性

圖5 ODI與血清ET-1水平的相關性

圖6 ODI與血清vWF水平的相關性

圖7 L-SaO2與血清sVCAM-1水平的相關性

圖8 L-SaO2與血清ET-1水平的相關性

圖9 L-SaO2與血清vWF水平的相關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引起機體炎癥及免疫反應異常增加,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進而引發冠心病[7]。研究[8]發現,隨著OSAS嚴重程度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的發生風險明顯增加。OSAS患者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可引發心肌代謝紊亂和血脂代謝異常,促進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8]。因此,本研究探討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與血管損傷標志物sVCAM-1、ET-1、vWF的關系,可能對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OSAS及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冠心病有重要意義。
研究[9]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指數水平升高,可能通過促進脂肪合成并選擇性沉積在上呼吸道,導致患者睡眠時呼吸道塌陷甚至出現閉塞,是引發OSAS主要機制。此外,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升高易通過引起呼吸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影響患者呼吸肌功能[10]。AHI是診斷OSAS的關鍵指標,本研究通過多導睡眠監測儀監測患者AHI、ODI、L-SaO2,結果發現OSAS組患者AHI、ODI明顯高于無OSAS組,L-SaO2明顯低于無OSAS組,提示AHI、ODI、L-SaO2升高與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發生OSAS有關。
sVCAM-1是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內皮細胞脫落后進入血液中的主要表達形式,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明顯升高,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及免疫調節等過程[11-12]。ET-1是一種血管活性多肽物質,具有長效調控血管收縮的作用,是啟動和促進冠心病發生及病情進展的重要指標[13]。vWF作為一種反映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指標,其主要由內皮細胞合成,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vWF水平異常升高,在血小板活化、血管生成及平滑肌細胞增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4]。樊凡等[15]研究報道,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升高與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發現,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明顯高于無OSAS組,與樊凡等[15]研究相似,提示血清sVCAM-1、ET-1、vWF水平異常升高可能與2型糖尿病患者OSAS的發生有一定聯系。可能原因:OSAS患者由于缺血、缺氧誘發血管痙攣和再灌注損傷,患者血管內皮細胞更易受損,導致膠原、基底膜暴露及血小板黏附聚集;同時長期缺氧狀態下,炎性因子會在內皮下大量累積,誘發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從而釋放sVCAM-1、ET-1、vWF水平[16-17]。通過比較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sVCAM-1、ET-1、vWF水平,發現輕度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最低,其次為中度OSAS組患者,重度OSAS組患者血清sVCAM-1、ET-1、vWF水平最高,進一步提示sVCAM-1、ET-1、vWF水平變化可能參與2型糖尿病合并OSAS的病情進展。此外,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ODI與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均呈正相關,L-SaO2與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均呈負相關,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升高可能與血管內皮損傷有關。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ODI、L-SaO2與血清sVCAM-1、ET-1、vWF水平密切相關,患者病情可能與血管內皮損傷程度有一定關系,可能為2型糖尿病合并OSAS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據。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且為單中心研究,未來需要納入更多的樣本及多中心研究,以進一步驗證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AHI與血管內皮損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