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 | 李美錕 攝影 | 李楠 小模特 | 郝嘉睿 呂沐錦 鳴謝 | 天空之城兒童攝影
作為一名父親,陶勇醫生對于孩子使用網絡的態度是怎么樣的呢?作為一名眼科醫生,對于孩子使用電子屏幕,他是否和普通家長有著共同的焦慮呢?


近幾年在育兒圈流行一個詞—“雞娃”。隨著電子屏幕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上網課越來越成為常態,漸漸地又出現了一個新詞—“雞眼”,表達了父母想要拼命在互聯網時代保護孩子眼睛的態度。
父母一邊希望孩子能夠擁抱這個新媒體時代,一邊又在擔心網絡使用上的風險,用眼問題尤其是小年齡段孩子的父母最擔心的事。在我們這次的采訪中,陶勇醫生以父親和著名眼科醫生的雙重身份,和我們分享了互聯網時代的養育這個話題。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腦,可是以前,電腦可是個新奇玩意兒。陶勇醫生說:“我第一次接觸電腦應該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候電腦叫‘微機’,我就像著了迷一樣地喜歡上了它,覺得它非常神奇。后來在暑假的時候,我還纏著父母給我買了學習機,自己敲幾個代碼,就可以在屏幕上閃現出蹦蹦跳跳的小人兒,新奇無比。整個暑假我都和那臺學習機形影不離。”
現在有的5G、寬帶、Wi-Fi等各種網絡通道,支持我們可以隨時上網,但陶勇醫生回憶起當年自己上網的經歷,說出了一個讓大家都快遺忘的詞:撥號。“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是在大學五年級,那時候網速很慢,要撥號上網,打開一個門戶網站的首頁有時需要半分多鐘。”但是能上網搜索專業信息、看新聞,讓陶勇醫生覺得又被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對了,當時網上還有一個叫做‘聊天室’的地方。”陶勇醫生笑著回憶說,他就是在那里開始試著進行網絡社交的。



陶勇醫生還分享了一件趣事。有一次,他在老家和父親吃完飯散步,路過一個網吧,老人看見那些眼睛熬得紅紅的少年,對著電腦屏幕不斷敲擊鍵盤,就很感慨地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努力呀,這么晚還在加班工作。”老人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在玩游戲,還以為他們是在用電腦工作呢!陶勇醫生說,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電腦也好,互聯網也好,是客體,而人應該是操控它們的主體,你認為可以用它做什么,它就可以做什么。
陶勇醫生對待孩子使用網絡持開放的態度,他認為網絡已經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是生活必需品,無論你怎樣看待它,是洪水猛獸也好,是潘多拉魔盒也罷,“觸網”都已經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關。陶勇醫生的女兒在三年級的時候會自己打視頻電話了,正式“觸網”。對此他說:“讓孩子晚接觸網絡不如早接觸,這樣孩子能形成更好的免疫力和自控力,免得長期被壓抑后反而一發不可收拾,變成網癮少年,這更麻煩。網絡只是工具,工具沒有對錯,出問題的是使用它的人。與其禁止孩子接觸網絡,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利用網絡這個寶藏,成為自己的學習工具,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分配。”
不過,陶勇醫生工作再忙,也非常關心孩子的網絡使用問題。他希望網絡能成為孩子的學習資料庫。做科研工作的他經常需要從網上查找資料,所以他也希望孩子能學會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資源寶庫,并且認為這是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技能。另外,陶勇醫生希望孩子可以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鍛煉社交能力。所以他也支持女兒有自己的社交賬號,融入和其他同學的網絡交流。但是,在不讓孩子過度依賴和使用網絡上,陶勇醫生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他認為孩子的心智尚在發育,還無法真正地約束自己,所以他建議在電子游戲上,還是讓孩子少接觸為妙。陶勇醫生說:“孩子每學期的課表我都很關注。總體來說,孩子在學校的課程很豐富。課余時間我們也需要幫孩子安排好,這并不是說要給孩子報多少班,恰恰相反,我們應該給孩子留出充足的自由閱讀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的時間、探索自然的時間等。我認為,和那些提升孩子成績的課外班比起來,培養孩子的自我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更重要,要讓孩子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享受主動獲取知識后帶來的快樂感。這種能力會讓孩子受用終身,我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


陶勇醫生近期關注的互聯網話題
虛擬與現實,是我比較關注的話題。虛擬主播出現的時候,其以假亂真的程度令我興奮。我就在想,科普視頻是不是也可以呢?于是我主動和一些技術團隊做了深度溝通,他們采集了我的視頻和聲音素材,讓人工智能學習,創建了我的數字分身。現在我寫一段科普文稿,不到5分鐘,就會自動生成一個『我本人』在講話的科普視頻,我甚至還可以給『我』選擇不同語言和方言,非常有趣。我女兒看到了也非常興奮,她也躍躍欲試,想寫一段話來調侃我,讓她的虛擬老爸『親口』說出來。
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鋪天蓋地、真真假假。尤其是公眾人物,會有很多相關新聞報道。但陶勇醫生說,雖然他知道有很多關于自己的新聞,但他從不會主動搜索這些,因為他想把時間放在對自己成長有意義的事情上。“網上的知識都檢索不過來,哪有時間浪費在去查自己的‘八卦’上。不過有時候也有朋友會轉發給我一些報道或者網友評論,這里面我比較關注的是曾經的患者給我的留言,很多鼓勵、感謝的話語會讓我感到溫暖,也充滿力量。我會覺得我做的很多事情是值得的。”陶勇醫生說。
面對一些不實報道,陶勇醫生也想得很開,并且他覺得這也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網絡上的消息和報道,很多都是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流量,真實性必然打折扣,能想通這一點,所以陶勇醫生并不在意,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自己持續行得正、走得直,網友不會被那些不實報道蒙蔽眼睛。他真誠地說:“只要我堅持朝著正確的方向并且走得足夠快,流言蜚語就會被我甩在身后,化為碎屑。”陶勇醫生希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女兒也擁有良好的互聯網素養,擁有一雙明辨是非的眼睛,在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面前,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

因為陶勇醫生是眼科專家的身份,我們更好奇他對于孩子護眼的態度和做法。陶勇醫生和大家分享了他給女兒的護眼秘籍:20-20-20法則—每20分鐘近距離用眼,就向20英尺(6米)遠處眺望20秒鐘休息眼睛。陶醫生笑稱:“我會告訴孩子,經常用電子產品會視疲勞、傷害到眼睛,爸爸是眼科醫生,所以你要好好愛護眼睛,不能讓爸爸丟臉哦。”
保護自己女兒眼睛的同時,陶勇醫生也沒有忽略他的社會責任,他也正在通過多種渠道向公眾宣傳正確的眼健康知識。關于孩子每天可以使用電子屏幕多長時間,國際上通用“3-6-9-12”規則,即,禁止3歲以下孩子觀看電子屏幕。禁止6歲以下孩子使用電子游戲機。控制9歲以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12歲以下孩子單獨瀏覽網頁。

“這些正確的眼健康知識,我們眼科醫生是有責任告訴大家的。”陶勇醫生如是說。“我們都知道,孩子們面臨的生活環境和我們小時候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就生活在電子產品環繞的時代,在城市中,離開了網絡,我們甚至可以說是寸步難行,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但我認為,電子屏幕并不會成為洪水猛獸,只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多注意眼睛的休息就好。”所以陶勇醫生并不建議父母完全隔絕孩子與電子屏幕的接觸,也不贊成總是因為限制孩子看電子產品時間這個問題把親子關系搞僵。對此,他建議用“曲線救國”的方法。比如陶勇醫生近期出版了一本關于保護視力的科普漫畫故事書—《保護眼睛大作戰》,不少孩子看了之后反而開始教育他們的父母:“媽媽,你晚上關著燈看手機是不對的。”“爸爸,你看手機的時間太長了。”可見,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形式普及用眼的科學知識,孩子們是愿意接受的,也是容易接受的。在使用電子產品和使用網絡這些話題上,父母也可以去嘗試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多開啟自己的養育智慧,就可以做到和眼科醫生一起保護孩子明亮的眼睛,陪他們去看這個明亮的世界。


陶勇醫生一直以來都踐行著自己的做人準則:凡有約,必提前到。拍攝當天早上8點30分,陶勇醫生和助理耿龍老師就已經到達了拍攝地點,足足提前了30分鐘!助理耿老師說:“今天是周一,這個時間還是早高峰,陶醫生擔心遲到,很早就出門了。這么多年來,他凡是和別人有約定,一定都要求自己提前到達。”陶勇醫生很靦腆,和工作人員禮貌地打了招呼之后,就打開電腦開始進行線上會議。對于他來說,每一分鐘都很寶貴。早早來候場的陶勇醫生,給拍攝團隊吃了一顆定心丸,保證拍攝能準時開始。
男寶模特的媽媽一直鼓勵孩子主動去找“陶叔叔”打個招呼,希望能讓他在拍攝中更放松。于是,小男孩離得遠遠地喊了一聲“叔叔好”就跑了,當時陶醫生戴著耳機一直在忙工作,沒有聽到孩子叫他。后來,孩子把聲音稍微放大些,陶勇醫生才聽到,他抬起頭看到了小男孩后,立刻站起來伸出手,和小朋友握了手,又親昵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和他說了幾句話。得到了回應的小男孩害羞地跑回媽媽身邊,陶醫生也立刻戴上了耳機,恢復到剛才嚴肅的工作狀態。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每次補妝、轉場、孩子休息的時候,陶勇醫生都會馬上接通電話會議,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但是當大家都準備就緒,他也會馬上掛掉電話回到現場,和小模特親切互動,真是能做到狀態一秒切換。
雖然北京已經入秋,但是臨近中午,氣溫還是迅速地升到了30℃,拍攝場地又是在戶外,明晃晃的大太陽直曬。為了體現出11期雜志封面的秋天感,拍攝團隊還給陶勇醫生選了高領毛衣和厚長褲,真的很熱!看著陶勇醫生臉上不停地流下來的汗水,大家都有些愧疚,也在默默地加快拍攝和轉場的速度。陶勇醫生拒絕了現場工作人員給他打傘,也不肯休息,一直在默默地堅持著,微笑著和孩子互動,特別耐心。助理耿老師說:“陶醫生就是這樣,雖然工作很多,但他在完成每一件事時都是這么努力。”確實,這次拍攝,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陶勇醫生對待事情專業、認真的態度,大家都深受感動。
還有一些『小碎片』
一起尋寶
兩個小模特在草坪上玩得不亦樂乎,攝影師卻想要一張陶勇醫生和兩個孩子坐在帳篷門口的照片,這可怎么辦?只見陶醫生靈機一動,喊道:『這里面可能有寶藏,你們要不要來和我一起尋寶?可能是棒棒糖呢!』兩個孩子立刻眼睛放光跑到陶醫生身邊坐下,開始猜測寶藏里的棒棒糖是什么味兒的。仨人聊得熱火朝天,攝影師也立刻捕捉到了很多難得的鏡頭。
『打全壘式』關水管
拍攝的草坪很漂亮,每天都會澆水養護。拍攝當天既曬又熱,草坪維護人員自然是把所有的水管都打開了。雖然噴射的水能折射出漂亮的彩虹,但是會影響拍攝,于是美術總監原麗老師和編輯一起開始滿草坪尋找工作人員幫忙關水管,偌大的草坪,四個角,倆人頂著大太陽在競速跑,好像是在打壘。好在一切順利,水管關好后,拍攝也很快完成,完美收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