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關工委 馬永健 文/圖
69 歲的韓孝芳,給人的印象總是英姿挺拔、神采奕奕。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幼師崗位退下來的老教師曾身患癌癥。在與病魔搏斗多年之后,她依然精神抖擻的站在那里,支撐她的不只是對生活的信念,更是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念。
十年前退休至今,她一直擔任著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荊山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作為基層關工委的“領頭羊”,她把生死置之度外,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作為自己的責任,用她的話說就是,為孩子們工作,是她的“良藥”。
十年來,她身體力行,扎根基層,把“五老”隊伍建設與愛心學校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特有的關愛留守兒童“3+1”工作模式,整合“五老”做“代理家長”、社區人才和大學生志愿者優勢資源,做到工作力量、教育對象、教育資源有機統一。在她的努力推動下,不論是基層關工委組織和“五老”隊伍建設,還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寒、暑假期校外輔導站建設中全力推進“校站結合”,創出了荊山街道自己的特色。
為了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提高成績,增強自信,她聯系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辦起社區“五四”愛心學校,每周六上午開課,由大學生志愿者進行一對一輔導。每次上課,她都早出晚歸,忙碌一天,放學要等最后一個孩子被監護人接走她才離開。留守兒童小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境很貧寒,在她的幫扶下,今年考取了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這些年先后有9 名學生經過幫助和輔導,成績有了明顯提高,有4 個孩子還圓了大學夢。
2015年韓孝芳被查出惡性淋巴瘤,連續接受化療,頭發大把大把的脫落,身體極度虛弱。面對死亡,她很淡定,唯獨放心不下的是轄區內的貧困、留守的孩子們。
9月中旬正逢社區“五四”愛心學校新學期開學,有很多新同學入學,她放心不下,特意向醫生請求,將化療時間延后,準時參加開學典禮。化療這段時間,她的手上插有針管,頭發也掉得厲害,為避免孩子們不必要的猜測,她將手臂裹上幾層紗布,并讓女兒定制了一個假發,像往常一樣堅持工作。她就是這樣,把生死置之度外,她常說,“最好的藥,就是工作”。在她帶領下,該街道關工委被蕪湖市關工委評為“五好基層關工委”。她也多次受到市、區關工委的表彰獎勵,還先后榮獲“安徽省五好家庭”和“蕪湖好人”等榮譽稱號。
而今,那一聲聲“韓老師”、“韓奶奶”,仍是支撐她昂首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