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湖北日報》此前發布的一則“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 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的報道,經過多天發酵后登上微博熱搜。在部分不了解事實全貌的自媒體誤導下,不少網友擔心這是要回到“統購統銷”的時代。事實上,供銷社從未離開過我國的經濟體系。雖然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供銷社的形象僅僅是一家“小賣部”,然而在現實當中,供銷社早已經不是過去的概念。
供銷社早已不是“小賣部”
時間邁入新世紀,供銷社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小賣部了。據湖北省襄陽市供銷社辦公室馬通介紹,在重點抓現代化農業服務的同時,供銷社原本的四大體系承擔著農資、日用百貨、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的回收和銷售的職能,“鄉下常見的廢品回收站、農產品收購點大多和我們供銷社有關,即便是一些個體戶也有的會掛著我們的牌子,由我們為他們宣傳同時也做出一些監管。”
記者注意到,在體制變遷中,原本從中央到縣級大部分供銷社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人員有編制,但是在轉企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的部分合作社轉成了企業。“目前,全國各級供銷社都設有自己控股的國有企業‘供銷集團,這些集團企業主要是將煙棉茶這些大宗商品相關的業務分離了出去,做得好的中國棉花集團有限公司還多次進入中國農資企業500強。”馬通介紹說,“不過,農資用品這種事關農業根本的東西還是牢牢掌握在事業單位手中。”
記者梳理發現,供銷總社也在不斷轉型,現在還有下屬事業單位16家,15家主管社團,16家直屬企業單位由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或控股持有。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指出,全國供銷社系統現有3.1萬家,擁有網點近40萬個。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系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7591億元、日用品銷售額14925億元。
中央一號文件已多次關注供銷社改革
根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官網介紹,從2013年開始,歷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關注了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和改革工作。
例如,2014年,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列入中央改革辦2014年工作要點,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制定供銷合作社條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
從上述中央一號文件近年來的表述可以看出,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改革已經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展開。“深化供銷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近年來地方各級供銷社在年度工作總結中最常用的標題之一。
對于網絡上部分網友擔心的“統購統銷時代”“做大壟斷”等問題,馬通認為并不會發生。他表示,一來即便是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也必須有全國統一集采集購的數字化平臺支持,這在目前是并沒有的,即使未來有,也是基于通過集采集購降低消費者成本;二來,增加的基層社也僅僅是基層的門店,眾多同類商超不會因多一家就被擠壓,即使形成一定的競爭,也會是利于各大企業自身發展和消費者消費的良性競爭。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未來的供銷社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馬通認為,未來它更會像一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北京商報》、中新社訊、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