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趙雅麗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下,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壯大,不少渴望發展的東盟國家都希望利用本國優勢吸引外國車企投資。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因有限的空間更倡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此前一度對新能源汽車并不感冒。然而,面對新能源汽車這塊日益做大的市場蛋糕,新加坡很難不為之心動。于是通過出臺激勵措施、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新加坡最終選擇加入這一賽道。
然而,國土面積狹小的新加坡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扮演何種角色?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新加坡又有著哪些優勢與吸引點呢?
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對新能源汽車采取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對其課以重稅。新加坡相關管理部門曾認為,雖然新能源汽車在道路行駛的過程不會產生尾氣,但為其提供電力的發電廠卻會產生巨大的污染。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在新加坡推廣新能源汽車舉步維艱,新加坡政府甚至表現出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支持的態度。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馬善高指出,緩解氣候變暖更有效的方式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新能源汽車。
而這一態度從2021年開始出現轉變,新加坡政府一改往日對新能源汽車的抵觸,開始正式出臺一系列激勵計劃來推廣新能源汽車。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曾表示,從耗油量大的燃油車轉向新能源汽車會減少碳排放,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非常適合新能源汽車“快速生長”。
2021年2月,新加坡上調汽油稅大力推行綠色出行和環保政策,并承諾將在5年內為新能源汽車提供3000 萬新加坡元(約合1.45 億元人民幣)的補貼資金,并計劃于2030年在市區公共停車場及私家車位建設6萬余個充電樁;還將新能源汽車的道路稅率降低40%,從2022年1月起取消5000 新加坡元(約合2.4 萬元人民幣)的新能源汽車注冊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最多可獲得2 萬新加坡元(約合99750.2 元人民幣)的補貼。新加坡還規劃于2040年實現所有公交車輛電氣化升級,淘汰所有傳統燃油動力車型。
另外,作為綠色發展藍圖的一部分,新加坡政府領頭提倡綠化,推出“GreenGov.sg”計劃為公共服務領域制定更多大膽的目標。
除新加坡政府層面的支持,期望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也能得到更多財務支持。新加坡最大的銀行—星展銀行于2021年3月1日推出了新加坡首個綠色汽車貸款,對購買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提供年利率1.68%的汽車貸款服務。
盡管新加坡的原則是不鼓勵人們新購私家車,但對于已購車的人們則鼓勵他們改用新能源汽車。以上措施充分表明了新加坡對新能源汽車態度的轉變和發展的決心,隨著當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日趨穩定,新加坡有望開啟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時代”。

01/新加坡開始出臺激勵措施、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圖源:環球網)

02/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潮流(圖源:長江網)
新加坡不同于印尼與泰國有足夠的土地吸引汽車制造業落地。國土面積狹小使得新加坡汽車市場小,但這并不能阻礙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新加坡是全球企業設立亞洲總部的首選地點之一,與此同時,新加坡還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建立了完善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有著寬松的外資準入政策,對外資企業實行無差別的國民待遇。許多新能源車企看重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紛紛選擇在當地設立研發基地,以推動自身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
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2020年3月宣布將在裕廊設立全球創新中心,預計2022年便能投入運作,主要用于對新能源車小型生產設備進行測試。
而早在數年前,中國車企就已看準商機,在新加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埋下種子。新加坡科技研究局2014年宣布與比亞迪簽署聯合實驗協議,共同為新加坡公共交通開發新能源汽車系統;2016年,由前進巴士集團使用比亞迪制造的新能源巴士展開測試;2017年,首批使用比亞迪車型的全新能源出租車隊在新加坡公路開跑。
此外,2022年以來,中國車企在新加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快布局。2022年4月,中國深圳地上鐵公司和新加坡大眾快速交通公司旗下企業宣布合資成立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為新加坡的客戶構建新能源物流車輛標準工具、租售服務、充電運維、回收利用等全價值鏈的透明化運營體系,也為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城市發展提供綠色環保的交通解決方案。
蔚來也于2022年5月宣布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并計劃設立一個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研發中心。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在新加坡上市對蔚來全球業務發展計劃意義重大,借助新加坡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地位,蔚來進一步完善了全球資本市場布局。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角度來看,相較于成為制造中心,新加坡更適合作為研發和測試中心。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新加坡未來又能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什么?究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終點站還是中轉站?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未來的“戰場”不再是簡單的續航里程、補能速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也將是衡量新能源汽車的新標準。
而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更多智能化的功能,例如:人機交互、無人駕駛等功能,就意味著新能源車企需要強大的科技研發中心與高技術人才支撐。毫無疑問,新加坡依然是一個被看好的絕佳之地。李斌曾表示:“新加坡絕對是蔚來在本區域的重要據點,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與科技研究發展方面。”
一方面,新加坡致力于打造跨國公司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并且為跨國企業提供多項落地、發展和稅收等便利政策。新加坡還是全球自動駕駛成熟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從政策、市場、技術、用戶等維度,能為新能源車企的技術研發以及全球布局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新加坡對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仍不容小覷。新能源車企在智能化領域離不開高技術人才,而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南洋理工大學,在人工智能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全球領先,將為新能源車企研發提供“智力保障”。
基于以上,新加坡可以說是新能源車企在科技鏈中不可缺失的一塊“寶地”,而顯然,新加坡也希望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這個正在構建的新能源汽車全球產業鏈中的“高端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