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作禮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安徽六安 237000
母豬是養豬生產擴繁的關鍵,只有把母豬飼養管理好,降低母豬的生產成本,才能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
母豬可以看做是養豬場的發動機,豬場內母豬的配種率及其產仔數量直接影響到養豬場的最終效益,其中母豬的產仔數量對豬場盈利尤為重要。
作為種用的后備母豬質量對后續仔豬質量的影響很大,因此,在對后備母豬選擇時,需要優先選留出體態肢蹄健康、外部性器官良好的母豬。自2018 年以來,非洲豬瘟開始進入我國,國內生豬出現供不應求,養殖者為了快速恢復生豬產能,開始大量補充三元后備母豬進行生產。這是養殖者們的無奈之舉,因為此類母豬弊病較多,主要包括:母豬發情時特征不夠明顯、產仔數量很少、胎盤效率較差、乳腺發育不良等。養殖者欲要提高三元母豬的繁殖性能,應當從母豬營養著手,例如,當三元后備母豬質量達到70 ~75 kg 范圍內時,應在食物中相應的添加維生素E、葉酸等微量元素,或富含淫羊藿苷的獸藥產品,這兩種方法都能加強后備母豬乳腺和性器官的發育,同時,還能使母豬初情期表現更明顯,卵泡發育更快,有助于配種率的提高[1]。
當后備母豬達到配種階段時,養殖者應該選擇活力好、密度大的精液來配種,使受精卵著床的概率增大。此外,應該提高配種員自身職業素養,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更加熟悉了解查情和配種技能,能夠準確識別出母豬的發情期,并及時對其輸精配種,以期提高母豬配種率和產仔數。比如說,針對發情時間相對比較長的母豬,可以適當延遲配種時間;針對發情時間短的母豬,則可以提前進行配種。在配種的過程中時間的選擇至關重要,一般來說發情開始后的24 ~36 h 內開始第一次配種,第一次配種成功完成之后,間隔8 ~12 h 再進行第二次配種,兩次配種順利完成之后,如果一段時間后有母豬依然無法成功受孕,或者是在受孕之后體內胎兒死亡,那么則需要對母豬進行檢查分析,然后根據檢查結果考慮是否需要淘汰該類母豬。
病原對母豬生殖系統具有極大危害,為了規避其影響,后備母豬應提前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圓環病毒病等疫苗的免疫。這幾類病毒性病原都能夠進行垂直傳播進而感染仔豬,輕則使其發育受阻,重則造成仔豬死亡。
母豬配種后對環境有一定要求,噪音、驚嚇和免疫注射等因素可能會使母豬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由應激反應引起的激素分泌過量會進一步導致孕酮的分泌量下降,使得受精卵不能著床,最終影響到產仔數量,甚至還可能引發返情現象。此外,對配種后母豬的喂料量也需控制,配種后的一個月內是受精卵著床的重要階段,對母豬的喂料量過多,會增大其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導致孕酮含量濃度降低,進一步導致部分受精卵不能著床。因此,配種初期需要對母豬喂養進行限料,對于剛斷奶時膘情較為消瘦的母豬,可以在其配種7 d 后適當增加喂料量。對于配種中后期的母豬,同樣需要控制喂料量,養殖者可以根據母豬膘情來合理調整,盡量將母豬膘情維持在7.5 ~8 分范圍內,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母豬過肥而導致的乳腺發育不良、產后奶水不足以及胎豬過大造成難產的現象。
仔豬皮下脂肪組織很薄,對于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過低的環境溫度會增加仔豬的腹瀉率,延長仔豬的發育時間,還可能導致仔豬脫水致死。因此,需要合理調節豬舍溫度,夏季做好防暑工作,冬季加強豬舍保暖,還要控制好產房溫度。此外,合理控制豬群的養殖密度,讓豬群有充足的場地活動,以加強豬群抵抗能力。豬舍環境應保持干燥衛生,對糞便尿液及時進行清理,要注重豬舍的消毒工作。在母豬順利產仔后,要及時查看仔豬的狀態,迅速將其口鼻處的黏液擦拭干凈,避免仔豬的自主呼吸受阻,影響其健康生長。同時還應當第一時間讓仔豬吃上初乳,初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仔豬在從母體娩出之后食用初乳時間越早,那么其抗病能力也就越強。
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哺乳仔豬缺乏營養,例如,母豬奶水不足、仔豬發育速度過快。因此,一般建議在母豬產后的1 ~2 周內對仔豬投喂教槽料,此方法能夠及時彌補母豬奶水分泌量不足,增加哺乳仔豬的營養攝入,還能促進仔豬腸道發育。仔豬斷奶投喂飼料不能過于倉促,而是要注意循序漸進,如果仔豬身體狀況不佳,最好不要急著斷奶,否則容易導致仔豬病情加重,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導致仔豬死亡。此外,在仔豬生長過程中還需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比如說,仔豬生長期間容易出現黃白痢,針對這一類疾病需要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予以治療,以保證自主健康生長。
夏季豬群容易出現熱應激反應,此反應會使應激激素分泌大大增加,降低豬只胃腸蠕動效率,臨床表現為豬群采食量嚴重下降;此外,還會增加母豬的呼吸頻率,使其供氧不足,降低了懷孕母豬的胎盤效率,導致胎豬營養缺乏和缺氧。同時,會使懷孕母豬在產仔時產力下降,產出的仔豬出現弱仔、死胎現象。因此,養豬場在夏季一定要注意控制豬場溫度,預防豬群出現熱應激[2]。
非洲豬瘟的危害不可忽視,目前防范的最有效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在母豬養殖過程中,必須要管控好人流、車流和有害生物流。盡管處在“金豬時代”,養殖者們不能只顧沾沾自喜,更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預防疾病,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增加效益。在對非洲豬瘟進行防治的時候,必須要提高警惕度,所有養殖人員在進出養殖場時,必須要做好自我消毒清潔工作,如果發現有生豬感染疫病,要第一時間將病豬隔離喂養,根據生豬的免疫需要,及時為它們接種疫苗,提高生豬的免疫力。
總之,母豬是生豬養殖的主力軍,在養殖過程中要想降低成本并保證母豬健康成長并非是一項簡單事情,養豬場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授精配種工作,并加強疾病的預防,這樣才能將各類問題扼殺于搖籃之中,保證母豬產下更多優質仔豬,提高養豬戶經濟收益,促使我國生豬養殖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