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厚明
賈厚明,江蘇省首批教學名師,高級教師,鹽城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享受鹽城市政府“高層次教育人才”特殊津貼。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你品,你細品”,大致意思是,“你體會一下,好好體會一下”。聯系到寫作上,我們發現,這句話值得細品。寫作,離不開“細品”,品人,品事,品物……這一組習作,無疑都是“品”出來的佳作。
細品,要求我們學會“慢察”。品事物,需要“慢慢走,欣賞啊”的精神。這一點,周舒衍同學的習作《品讀南京》給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周同學帶著發現的眼睛去觀察自己居住了十三年的家鄉南京。其“慢察”的過程,時空上從兒時到今天,從白天到黑夜;內容上有人物、有風物,有定點、有動點,品出了南京城的煙火氣息和文化韻致,把自己眷戀的南京城“畫”在了字里行間。
細品,要求我們學會“巧思”。品而不思則淺,品跟思往往是緊密相連的。這就需要大家對品的人物進行思考與提煉,總結出其與眾不同之處。寫老師的習作不少,湯睿同學的《我的語文老師》為啥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其奧秘在于湯同學在品人——語文老師孫老師時,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歸納總結出了孫老師在語文教學方面的不同之處:教學富有情趣,“有著無盡的魔法”,能夠引領大家在語文的世界里暢游。
細品,要求我們學會“深悟”。在品一件事時,如果能做到感悟深刻,那么大家的習作就會多一些理趣。楊玥宸同學的《白蝶與蛺蝶》就是“深悟”的結晶。楊同學從自己參加畫作比賽失利寫起,隨后聯想到“白蝶與蛺蝶”的故事,進而從中品出了諸如“結果怎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經努力過、付出過”“人生重在經歷,而不是結果。即使成了艷壓群芳的蛺蝶,也不必炫耀自己。因為,生命是活給自己看的”等道理,給人以啟迪。
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作過程中,“品”出的道理只是“點睛”,“細品”離不開“畫龍”——需要具體豐富的人、事、物、景等內容支撐。以此觀之,楊玥宸的《白蝶與蛺蝶》對“我”的故事和“蝶”的故事的雙線敘寫偏少,而感悟占比較多,有失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