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波
遼寧省建平縣沙海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建平 122431
豬氣喘病的病原體是豬肺炎霉形體,屬于微生物類疾病,形狀多樣性,其中球狀與桿狀較為常見。豬肺炎霉形體屬于兼性厭氧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如高溫、陽光都會影響其生長,在正常環境下不能夠長時間存活,48 h 內即發生死亡。在進行人工培養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肺炎霉形體的存活,需要嚴格控制生長條件[1]。
豬肺炎霉形體現階段只會感染豬只引起發病,對各個品種、性別以及年齡段的豬只均有一定感染性,其中仔豬與斷奶仔豬自身免疫力較差,患病率相對較高,其它豬只的機體發育相對成熟、自身免疫力高,即使感染病原體,也屬于慢性發病或者隱性感染,發病率較低。
豬氣喘病的主要傳染源為患病豬只與隱形感染豬只。該病四季均可發病,其中冬季與春季的發病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與春季的氣溫低。豬舍的飼養環境,如溫度、濕度、飼養密度以及衛生條件等多種因素都能夠影響到發病率、病情發展速度以及治療難度,同時也會誘發繼發性感染和并發癥[2]。
新發病的養殖舍,豬只患病會出現急性癥狀,豬只大面積死亡;若養殖舍有過發病史,則豬只主要為慢性癥狀,導致飼料利用率降低,影響正常的飼養生產。
豬氣喘病的臨床醫學癥狀可以大致分為急性型發病、慢性型發病與隱性型發病三種。
急性型發病主要出現于初次患病的養殖場,發病初期患病豬只會出現整體性癥狀,精神萎靡不振、垂頭下耳、目光渙散,為了緩解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并且增加呼吸頻率,咳嗽、嚴重的豬只會出現痙攣性鎮咳。急性型發病不會直接導致豬只發熱,但是會因為患病后機體免疫力下滑,出現繼發性感染,從而導致發熱現象。急性型發病的病程較短,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豬只死亡率極高,在1 ~2 周內出現大規模死亡。
慢性型發病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急性型發病豬只病情減緩轉變的,另一部分是有過患病史的飼養場豬只初次患病導致的,初次患病的后備母豬、育肥豬與仔豬多數為慢性型發病?;疾〕跗谪i只會出現咳嗽,采食與劇烈運動后咳嗽癥狀會明顯加劇。豬只的采食量、呼吸情況都受到病情的影響,病情嚴重會加劇。慢性型發病的病程時間較長,大部分病情控制在2 ~3 個月,少部分病情較重的豬只病程可以達到6 個月。慢性型發病的死亡率相對較低,若飼養條件不當會導致豬只營養供給不足,出現并發癥或繼發性癥狀,造成死亡率增加。
隱性發病主要是由急性型發病與慢性型發病后,病情減緩轉化而來的,發病后大部分豬只沒有明顯的臨床醫學癥狀,只有少量豬只出現咳嗽。隱性發病在有過發病史的養殖場較為常見,若飼養管理條件不足仍有患病情況嚴重的可能性,導致疫情復發、擴散;若飼養條件良好,豬只的生長飼養環境舒適、營養供給充足,則病情不復發。
豬氣喘病在患病后會造成養殖場大量豬只死亡,部分未死亡的豬只也會因為發病,導致飼料利用率降低,嚴重地影響了養殖場的正常飼養生產,因此針對豬氣喘病的防治措施,應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4.1.1 免疫接種
現階段針對豬氣喘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進行免疫接種,豬氣喘病疫苗可以大致分為雙重佐劑與新型佐劑的滅活疫苗,兩用疫苗均可有效預防豬氣喘病。母豬在受孕前應該進行免疫接種,確保仔豬在出生時可以從母豬處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有效地提高新生仔豬對豬氣喘病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正常情況下,豬只進行豬氣喘病的免疫接種需要進行兩針,部分患病率低的區域可以選擇進行一針接種[3]。
4.1.2 科學化飼養管理
規?;B豬場的飼養方法與傳統飼養模式有明顯差異,為了避免疫病造成規?;B殖場的大面積感染,提高豬只的飼料利用率,規?;B豬場應該堅持科學化飼養管理技術。堅持“全進全出”制度,合理調整養殖舍內的溫度、濕度等飼養條件,為豬只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首先用止咳因子,按照每套因子使用300 kg豬只進行配比,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然后將混感附弓康與副支喘康混合均勻后,充分攪拌入飼料中,讓豬只自由采食。
豬氣喘病嚴重地危害了豬群的健康,但隨著近年來豬只養殖逐漸實現規?;?,養殖數量與密度的增加也導致豬氣喘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已經成為養豬生產中的常見疾病。豬氣喘病不僅會造成豬只的飼料利用率降低,甚至會導致豬只減產、死亡,嚴重地影響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針對豬氣喘病的防控應該做到定期免疫接種,適當的藥物保健,并且在養豬的過程中做到科學化飼養管理,提高豬只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