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亭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松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容縣 537522
隨著我國養豬業規模化與集約化的不斷發展,豬氣喘病也出現了擴大的趨勢,病情加重,較難控制,給養殖場的管理與疾病預防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據資料顯示全球豬氣喘發病率可達50%以上,該病在我國的陽性檢出率約為40%。患豬感染后飼料轉化率會降低14%左右,生產性能則會下降16%左右,給豬養殖業帶來嚴重損失。
豬氣喘病的主要致病源為豬肺炎支原體,病原呈多邊形,無細胞壁,在液體培養基內會發生變位,呈球狀存在,在固體培養基上會形成菌落,肺炎支原體的直徑在0.2 ~0.5 μm,該病原革蘭氏染色為陰性,對四環素、泰樂菌素等抗菌藥物敏感,但青霉素對其沒有抑制效果。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年齡、品種特征,但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豬,仔豬感染后癥狀更為明顯,同時圍產期母豬發病率也較高,成年豬感染后無明顯癥狀,通常為隱性發病。
該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傳播速度快,新發豬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要比老發病的豬群高,在老疫區通常呈慢性或隱性流行,無明顯臨床癥狀,死亡率較低。本病主要對豬易感,其它動物不會感染,無明顯的季節特征,全年均可發生,但在氣候較為寒冷的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更高。病原體通常存在于患豬或隱性帶菌豬的呼吸道、肺、縱隔淋巴結和肺門淋巴結等組織中,可經呼吸道、飛沫或者直接接觸進行傳播。
急性型的患豬一般多為首次感染的新豬群,仔豬和圍產期母豬多發,表現為突然發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廢絕、口鼻有白色沫狀黏附物、輕微咳嗽、呼吸急促,可達60 ~80 次/min,有的患豬還會發出哮喘聲,呈現坐式或者腹式呼吸,急性經過一般在一周左右,病死率較高。
慢性型患豬通常是急性期耐過的,表現為持續性咳嗽,尤其在早、晚運動后以及采食過后更為嚴重,嚴重的患豬會有痙攣性咳嗽等癥狀,呈腹式呼吸,有的患豬還會發生嘔吐,病程繼續加重會有采食減少和停止等癥狀出現。慢性型病程多在2 個月以上,有的甚至長達半年以上,死亡率較低,對于較小的患豬則會出現黏液性或膿性鼻液,逐漸消瘦,生長發育逐漸停止。
隱性型患豬多由急性與慢性型病豬轉化形成,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有的病豬在清晨或運動過后會出現咳嗽等癥狀,隱性帶病豬通過X 射線檢查可以看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病變。該類型多發生于老病區,養殖場飼養管理條件較好,患豬仍可以正常生長。
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見肺部出現明顯的水腫、氣腫等癥狀,還有部分出現支氣管炎,肺心葉病變嚴重,發生半透明樣變,表現為淡紅色或者灰紅色,由于類似肌肉狀,也稱為“肉變”。隨著病程進一步加重,肺心葉逐漸變為類似胰腺狀的不透明的完全灰白色,又稱為“胰變”。
根據患豬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本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可做出初步推測,但由于癥狀多變且隱性患豬較多,不能根據癥狀做出確診,為進一步確診疾病還應進行實驗室診斷,可進行病原分離培養診斷,這種傳統的診斷方法耗時較長,且對檢測人員的操作經驗要求較高,目前并不作為常規檢測應用。現階段實驗室檢測應用較多的有血清學診斷或者分子生物學技術,如ELISA、免疫熒光、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以及PCR 等實驗。
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措施是保證生豬健康的重要一步,根據養殖的不同階段供給營養搭配合理的全價飼料,保證飼料的品質優良,確保豬群生長所需的營養供應充足。控制好豬群的飼養密度,確保飼舍通風良好,干燥、清潔衛生,保證豬舍內溫濕度適宜,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注意加強保暖,并進行適當的通風,良好的飼養環境可以降低豬只因各種應激反應而發生疾病的概率。另外,還應加強養殖場內的生物安全管理,盡量保持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場內禁止飼養犬、貓等動物,嚴防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進出,加強滅鼠措施,防止上述動物將疾病傳播進入場內。還應加強日常的衛生和消毒防護措施,豬場內可使用濃度為2%的次氯酸鈉和濃度0.3%的過氧乙酸交替使用消毒,每次轉群前后都應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應保證最少1周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保育豬群和母豬群應3 d消毒一次。
通過對易感動物進行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對于豬氣喘病的防護可以給豬群接種豬氣喘病弱毒凍干苗。該疫苗在注射前應提前用注射用水按比例進行稀釋,并且在2 h 內全部注射完,在注射過程中應注意不同窩次的豬只及時更換注射針頭,避免出現疾病交叉感染的現象。一般情況下仔豬應在1 ~2 周齡時進行首次免疫,到8 ~11 周齡時進行第二次免疫,免疫效果可持續9個月以上;對于種豬以及后備母豬通常在8 ~10月進行一次免疫注射,接種過后應進行抗體監測,保證免疫防護效果。對于外場引進的豬只,應進行血清學檢測,及時檢出陽性患豬,防止疾病大規模的傳播。
場內出現疑似患豬時,應及時隔離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對于患豬可使用泰樂菌素和魚腥草,按照0.2 mL/kg 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若病豬發生繼發性感染,則可配合使用抗病毒1 號進行肌肉注射,并按40 g/40 kg 飼料添加復方替米先鋒,連續用藥1 周。對于妊娠母豬和可在生產前后1 周內飼料混喂250 μg 的水溶性阿莫西林、100 μg 的支原凈以及強力霉素進行預防,后備豬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預防。對于仔豬和保育豬可使用土霉素和復方替米先鋒進行預防;對于耐過患豬通常呈現慢性經過,患豬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明顯,在后續飼養過程中應注意提供足夠的營養,保證氨基酸、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供應。
豬氣喘病是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傳播快、范圍廣,可對養殖業造成嚴重的影響。加強生豬養殖的飼養管理,對于防止該病發生極為重要,合理飼喂,加強生豬自身的抗病能力,保持環境的清潔衛生與良好的通風,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做好疫苗防護與藥物防治均可有效地避免該病的發生,促進我國豬養殖業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