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儀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羅江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容縣 537522
保育豬是仔豬斷奶后到育肥期前的這段生長時期,這一階段的生豬自身各項機能尚未發育完善,脫離母源抗體的保護后抵抗外界病原侵襲的能力較差,容易感染多種疾病。此外斷奶后的仔豬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很弱,容易發生應激反應,從而發生各種疾病。這一時期的仔豬若飼養管理不善,容易導致疾病發生甚至死亡,嚴重影響后期的生長發育,但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則會使仔豬健康快速地生長。目前看來我國保育豬的養殖問題仍較為突出,需要更加關注保育豬的飼養管理措施,進行科學合理的養殖,為生豬后期的健康快速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剛斷奶的保育豬,其自身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體內僅存在少量的胃蛋白酶,消化功能不健全,導致其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不完全,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不足,若此時飼喂成年豬的飼料,未消化的植物性蛋白質通過仔豬后腸段的發酵,會產生大量氨類等有毒有害的物質,最終導致保育豬出現嚴重的腹瀉問題。此外,保育豬的飼喂量過大,供給太多的營養物質也會給發育不完全的腸道造成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瀉等情況。這種情況下保育豬不但沒有吸收到營養物質,反而引起了腹瀉疾病。
由于仔豬斷奶后對外界環境處于慢慢適應的過程,通常會出現各種應激現象,這時保育豬表現有食欲不振甚至絕食等情況,導致保育豬體重下降,生產性能顯著降低,但這屬于正常過程,養殖者不必過于擔心,通常7 d 左右即會逐漸恢復,飼養人員只需細心呵護,等待其自身免疫機能提高,采食逐漸正常即可。在這一階段切忌盲目用藥,若10 d 后保育豬的體重仍然沒有恢復提高,則需請專業的獸醫診斷檢查。
保育豬處于仔豬剛剛斷奶的階段,無法再從乳汁中獲取營養物質,且自身的消化機能不完善,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飼料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與乳汁中的營養相差較大,均會導致保育豬在斷奶初期缺乏營養,長期的營養缺乏則會導致保育豬生產性能較差。同時,這一時期的仔豬新陳代謝與生長發育均比較快,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比較大,營養供應不足則會導致保育豬出現發育遲緩,嚴重者則會導致僵豬出現。
保育豬階段很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腹瀉問題,病豬的糞便通常呈水樣的黃色或者黃綠色。這時飼養人員應減少保育豬植物性蛋白質的飼喂量,增加一定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有利于腸道的消化與吸收,同時應注意每次的飼喂數量,采取少食多餐的飼喂方式,防止給該階段的仔豬胃腸道造成負擔。仔豬斷奶后的一段時間應進行精心觀察與呵護,關注保育豬體重,及時發現問題。飼養人員應保證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保證足夠的動物蛋白含量,確保營養物質充足,同時還需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等,保證這一階段生豬各項機能的正常發揮。另外,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酶制劑、益生素以及酸化劑等可以有效改善仔豬的腸道微生態,調節其胃腸道的酸堿度,提高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保育豬的生長發育,常見的有蛋白酶、淀粉酶、糖類以及纖維素分解酶等。
保育豬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這一階段的免疫力較差,對環境衛生的要求較高。做好養殖環境與器具的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保育豬感染疾病的風險,首先應保證豬舍地面、飼槽、設備設施等清潔衛生,可以使用2%~3%的氫氧化鈉溶液消毒2 次后,再空欄7 d 左右才能將保育豬轉入。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應定期對飼舍進行清潔、消毒,注意每天將糞便、剩料、雜物等清理干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應保證最少1 周消毒一次,還可以使用二氧化氯進行帶豬消毒。
保育欄舍的環境溫濕度應維持在適宜的范圍,仔豬剛斷奶時應維持較高的溫度,第一周在28 ~30 ℃為宜,隨日齡增加可每周下調1 ~2 ℃,待降到18 ~20 ℃即可保持不變。相對濕度則應維持在60%~70%之間,相對濕度過大容易引起保育豬出現應激反應,并且容易導致病原菌的大量滋生,引起腹瀉和皮膚性疾病等。相對濕度過低則會導致空氣干燥、粉塵較多,引發豬群的呼吸道疾病。
在保育豬飼養過程中還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養殖密度過大,數量過多均會使得飼舍空氣質量較差,聚積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氨氣等有毒有害的氣體,容易引發保育豬出現呼吸道疾病,但通風過度,容易造成環境溫度降低,導致豬群受涼而發生疾病。因此,在實際養殖中應兼顧通風和保溫,嚴格控制通風換氣的程度,做好觀察與監測工作。
在保育豬轉群之前應做好欄舍中設備和設施的完善工作,檢查欄位、飼槽以及保溫設施是否能夠正常運轉,飼舍中的電器、電路是否完好,檢查飼槽下料情況,保證豬群能吃到飼料,檢查風機等運轉是否正常等,若有問題應及時進行更換。
由于仔豬飼料形式由母乳變為固態飼料,使得保育豬階段對水的需求增加,飲用水缺乏會影響保育豬的采食量以及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功能,降低保育豬的生長性能。同時保育豬處于特殊生長時期,各項生理機能較弱,應避免飲用水對腸道的刺激,提供清潔衛生,溫度適宜的飲用水,避免引發豬群腹瀉。另外,還應控制好豬舍中自動飲水器的位置,定期檢查裝置的運行,避免造成保育豬無法飲水的情況出現。
保育豬階段仔豬的免疫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多種疾病侵襲,其中偽狂犬、藍耳病等是這一生長階段較為常見的疾病,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是保護豬群的有效措施,但疫苗接種過于頻繁則容易引發應激反應,降低生長性能,另外注射細菌類疫苗還容易引發免疫應答抑制。因此,保育豬階段的疫苗接種應合理地控制接種時間與數量,根據疾病流行情況合理計劃接種疫苗的種類。此外,還可以通過飼料添加適量的中草藥和益生素等提高保育豬的自身抗病能力,進行疾病預防和保健。
綜上所述,做好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保證保育豬的良好生長狀態可為后期生豬的育肥和生長性能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殖者在這一階段應注意飼喂的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充足;做好環境管理,保證清潔衛生和適宜的溫濕度;做好設施設備的完善工作以及疾病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