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機會是企業堅定信心的基石。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原材料上漲、地產行業下行以及碳減排帶來的行業變革,注定讓前進之路充滿曲折。在宏觀形勢的圍堵中,政策引導下的建筑建材行業將走向哪里?東方雨虹作為穿透行業周期近30年的從業企業,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政策導向,分析行業未來發展的四大機會,期望在疫情背景下提振信心。

棚改升級為舊改,城市更新已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使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縱觀城市更新政策,這項工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統工程,不僅涉及住建、交通、教育等多個領域,還涉及城市群、都市圈中城市間的布局規劃調整升級。老一代存量建筑的修繕、城市公共建筑的優化以及布局規劃升級背后的更新換代,成為激活建筑修繕市場的一劑強心針。
憑借東方雨虹建筑修繕集團多年來在建筑修繕行業的積累與沉淀,雨虹到家服務在民用的防水修繕、翻新改造等領域具備天然優勢。在行業混沌期,東方雨虹建筑修繕集團率先提出“專業、規范、正規”的價值服務體系,重視技術創新,從智能檢測、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施工工藝、施工裝備乃至施工人員進行全面升級;開拓“百城千店”渠道體系,將內部服務體系及模式延伸至全行業,打造了一批優秀的地方服務中心。
同時,雨虹到家服務大力開展“戰略合作、異業合作”,聯合優質的建筑建材企業、保險公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先進制造研發中心及京東集團等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賦予到家服務更多的服務能力。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基建不僅是穩增長基調下重要抓手,亦是長遠戰略部署。
據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統計,近5年中國基建投資規模徘徊在17~18萬億元,分為三類:最大體量在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規模8~9萬億元;其次是包括“鐵公機”在內的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規模6~7萬億元;三是“電熱水氣”,規模2~3萬億元。
基建是除房地產行業外,能夠直接帶動建筑建材行業市場增量的一大利器,無論是水利、交通、倉儲,還是5G基站、新能源等新基建都離不開建筑建材產業。上半年疫情多點散發的情勢下,多地封控導致物流運輸、項目開工大大折扣,預計下半年隨著基建項目逐步提速,將刺激相關產業鏈持續回暖。
東方雨虹深耕行業近30年,在南水北調工程、港珠澳大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眾多基建項目中留下身影,并將優質產品應用于印尼白水水電站、埃塞俄比亞鐵路、中馬友誼大橋、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等海外項目,為基礎設施建設積淀能量,厚積而薄發。
雙碳戰略目標指引下,各行各業的降碳實施方案正處于下發密集期,在政策的引領下,我們的能源結構、生產生活都會發生巨大改變,建筑建材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期。尤其是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設,能夠帶來防水市場增量。據中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預計2022—2025年,光伏屋面防水市場年均存量+新建屋面貢獻的防水材料市場增量需求在150億左右。
材料上,高品質TPO卷材出色特性適用于光伏屋面防水。光伏屋面防水要求材料具備承受高溫、紫外線的強耐候性,如部分BIPV溫度超80℃。TPO卷材較其他卷材在極端溫度下耐候性更強、防水效果好。但部分品質較低的TPO卷材耐熱性不夠強,只有高品質TPO卷材才可滿足光伏屋面25年要求。
東方雨虹在光伏板塊起步早,有著先發優勢,早在2011年就對分布式光伏和TPO結合的方式進行過探索,目前已將光伏屋頂配套系統包括輔材、支座等關鍵技術環節發展完備,為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通信、煙草等眾多工程領域提供TPO屋面系統施工服務和技術支持。
歷經十余年發展迭代,東方雨虹“虹昇”分布式光伏屋面系統已形成涵蓋研發、制造、設計、施工、運行等各環節的全周期多維產業鏈條。除了技術優勢,東方雨虹通過跨界合作,激發市場潛力,簽約中綠能、深圳瑞和、上海晶日、安徽信義、晶澳科技、創維光伏等企業。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在當前經濟恢復中,需求不足問題較為突出,需要財政、貨幣政策協同配合加大調節力度,拉動投資、提振消費,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促進經濟持續穩步恢復。下半年建筑建材C端市場將獲得進一步的成長空間。
疫情期間對建材物流、建筑施工造成影響,對C端入戶裝修施工也有所影響,但隨著后疫情時期到來,C端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民用建材領域將成為發力焦點。
根據東方雨虹半年報,上半年C端快速增長,民建、德愛威零售快速放量。民建集團實現營收32.5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防水涂料同比增長50%,瓷磚膠同比增長110%,美縫劑等品類亦均實現翻倍增長。上半年,德愛威零售實現營收3.52億元,同比增長47%。
綜上,四大機會是自上而下的政策產物,也是將建筑建材行業蛋糕做大的可見路徑,認知力與執行力兼備的公司將在這一輪獲得長足進步。變革已來,把握機遇打磨好自身實力,“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在激流中把握機遇方能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