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星
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行業取得了蓬勃發展。近些年建筑項目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工程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結構實體檢驗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質量驗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各類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被廣泛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檢驗水平也需要不斷提升才能滿足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結構實體檢驗工作的開展需要多方共同完成,包括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監督方、檢測方等。結構實體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施工方缺乏技術指導、監督方監督重點不明確、檢測方檢驗手段單一等方面。針對以上問題,相關人員要制定合理的檢驗方案,確定重點監督內容,加強對檢驗技術的應用,才能提高檢驗工作的針對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建筑結構質量問題越發凸顯,結構實體檢驗工作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包含不同專業、不同工種之間的交叉工作,現階段檢驗工作開展存在諸多問題,相關人員只有明確現階段檢驗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才能提高該項工作的有效性,為建筑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持續時間長,受到人為因素、地理地質條件、施工工藝、施工設備等方面的影響,在項目建設階段會頻繁出現諸多質量問題。建筑項目覆蓋范圍廣,出現質量問題之后不易察覺。施工方缺乏技術指導,質量目標不明確,盲目施工、搶工期、趕進度經常發生,導致對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控制不到位,結構質量出現問題,進而引發二次返工、大面積修整等問題,延緩施工進度的同時對結構整體的穩定性也會造成影響。針對以上問題,施工單位必須要樹立質量目標,明確各個人員的主要責任,把好結構質量關,才能使結構實體檢驗工作順利高效開展。
現階段,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在建筑工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些工作人員在質量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秉承傳統的工作思維,導致檢測方式、檢測手段與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不符,導致建筑主體質量檢測全面性不足、針對性不強,對重點檢測內容不明確。而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較為完善的質量監督制度,質量監督部門工作效率低,未能結合檢測工作的實際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督方案。同時由于檢測手段單一,未能結合現階段建筑主體新型施工工藝確定監督方案、制定監督目標。針對這一問題,監督人員首先要明確建筑主體結構特征、施工材料特征,進而確定監督流程和監督原則,明確質量監督內容,保證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要深入了解主體構造的數量、位置,提高監督方案的針對性。建筑工程項目規模大,監督抽檢時要保證所選位置的代表性,選擇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構件,以發揮質量監督工作的作用。
建筑工程結構實體檢驗工作在驗證建筑整體質量、建筑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常見的檢驗方法主要有外觀檢測、儀器檢測,重點檢驗項目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數量、鋼筋間距、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等。
外觀檢測法是結構實體檢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該檢測方法操作簡單,不需要應用復雜的儀器設備,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紙所規定的建筑尺寸、結構、外觀等參數進行檢測。外觀檢測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對建筑整體結構的外觀進行細致勘察,觀察表面是否出現破損、裂縫,混凝土結構是否出現麻面、蜂窩等質量問題,并對檢測結果進行詳細記錄,當發現影響建筑結構整體穩定性、安全性的問題時,要及時通知施工單位進行整改,以保證建筑整體質量。第二,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尺寸標準對構件相關尺寸進行測量,保證各環節施工的標準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第三,檢驗建筑材料的安裝和穩定性。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建筑工程項目實施中產生的材料損耗、資源浪費等問題,與之對應的質量檢測方式也要及時創新。例如,針對裝配式構件施工內容,要對相關構件安裝的穩定性進行仔細檢查,保證各類構件安裝施工完成后能夠滿足建筑質量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外觀檢測法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綜合能力、工作經驗要求較高,相關人員要嚴格按照既定標準開展檢測工作,才能及時發現建筑主體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時效性。
儀器檢測法是利用相關儀器設備對結構進行細致化檢測。相比外觀檢測法來說,儀器檢測法的精準性、全面性更強,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小,在具體檢測過程中以施工設計圖紙所規定的相關參數為標準,通過儀器對建筑主體各類參數進行測量,包括內部鋼筋、混凝土強度等多項內容。結合結構實體檢驗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儀器檢測法主要包含無損檢測法和有損檢測法兩種方式。
有損檢測法是利用相關設備、工具對需要檢測的部位進行鉆孔、施壓等操作,會對構件造成損害,在結構實體檢驗中主要表現為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該方法的應用要點在于,在檢測工作開展之前,首先要結合建筑主體工程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鉆芯位置,所選位置要在建筑主體的關鍵節點處,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全面性、代表性和有效性。通常情況下,鉆芯位置都要選擇在建筑主體結構受力較小并且能夠代表主體強度的部位。在鉆芯位置選擇時, 檢測人員要與設計方、施工方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建筑主體中鋼筋分布的情況,避免從鋼筋數量密集的區域進入,不僅不能代表所檢測位置的結構強度,還會對鋼筋結構造成損傷。鉆芯法是一種直觀、可靠、準確的檢測方法。但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周期長、成本高,對構件會造成損害。盡管如此,鉆芯法仍是主體結構混凝土強度檢測的仲裁方法。
所謂無損檢測法,是指所運用的檢測方式在檢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建筑主體結構不會造成破壞,利用電場、電磁、聲波的技術原理對建筑主體結構內部情況進行勘察,并做好數據記錄,該類檢測方式具有檢測效率高、破壞性小,數據可靠等優勢。無損檢測技術作為建筑主體質量檢測的重要技術,在提高主體結構質量檢測效率和準確度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以鋼筋探測儀電磁感應法檢測為例,對具體的檢測方法展開討論。如圖1所示為鋼筋探測儀。

圖1 鋼筋探測儀示意圖
(1)電磁感應法在結構實體檢驗中的應用
鋼筋混凝土構件是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主要由截面尺寸、截面有效高度、鋼筋強度和配筋量決定,加強對鋼筋強度、截面有效高度和配筋量的控制有助于提高建筑質量。電磁感應法在鋼筋工程檢測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該檢測技術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檢測全面等諸多優勢。主要利用鋼筋掃描儀開展檢測工作,鋼筋掃描儀是由探頭和主機兩部分組成,探頭部分的工作原理是電磁脈沖。在探頭內部裝設磁場線圈和感應線圈,磁場線圈的主要作用是在檢測對象中產生高脈沖的一次電磁場,當檢測到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時,鋼筋等金屬構件將會產生二次電磁場(位于第一次電磁長之內),每次磁場線圈所產生的電磁場脈沖間隙會引起第二次電磁場的衰減,感應線圈內部會產生電壓變化,技術人員通過分析電壓變化情況,收集和分析相關數值,計算出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數量、間距和保護層厚度,再與設計指標進行對比,判斷混凝土結構質量。
(2)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在明確混凝土中的鋼筋具體位置時,需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進行檢測,具體要求為:①對鋼筋公稱直徑和探測儀的量程范圍進行合理設定,確定垂直于所檢鋼筋軸線方向為探測方向,檢測部位應平整光滑,同時需要避開鋼筋接頭、綁絲及金屬預埋件,對第一次檢測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進行讀取的過程中,還需要對鋼筋相同位置進行再次檢測,之后讀取第2次檢測的保護層厚度數值。②如果同一位置所檢測保護層厚度的數值差值超過1mm,應判定為該組檢測數值無效,需要對該位置進行重新檢測。如果重新檢測仍然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查明原因,更換鋼筋探測儀或者使用直接法。③如果鋼筋檢測儀的最小顯示值大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實際值,需要在探頭下方放入墊塊再進行檢測。同時避免新增墊塊對檢測儀的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加強對各方向厚度值偏差的控制,不可超過0.1mm。另外,計算過程中需要排除增加墊塊的厚度。
縱向受力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值允許偏差對板類構件為+8mm,-5mm;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板類、梁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需要分別進行驗收,并滿足以下要求:①如果所有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90%,判定結果為合格。②如果所有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90%,但≥80%,需要再次抽取數量相同的構件進行檢測;如果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90%,判定結果為合格。③對每次抽樣檢驗結果的不合格點而言,其最大偏差均需要低于所規定的允許偏差的1.5倍。
如圖2所示為鋼筋保護層檢測要點示意圖。

圖2 鋼筋保護層檢測要點內容

在建筑主體結構中,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是結構實體檢驗的重點工作內容,檢驗對象主要包括影響主體結構構件承載力和耐久性的構件和部位,例如梁、板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導致鋼筋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比較多,建筑工程施工環境復雜,人為因素、施工現場環境、施工工藝、鋼筋材料質量和規格把控不嚴格都有可能引發質量問題。此外,鋼筋位移也是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常見的質量通病,例如,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沖擊、振搗干擾、施工人員踩踏都可能造成鋼筋保護層受損,受彎構件出現變形,不僅會造成大尺寸偏差,還會影響截面的有效高度,導致承載力不足。質量檢測人員只有在明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才能提高鋼筋保護層檢測的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性。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結構實體檢驗對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協調能力要求較高,檢測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及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應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合理的檢測方案進行針對性檢測工作,為混凝土結構質量驗收把好質量關,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