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柱
(江蘇有線網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金湖分公司,江蘇 淮安 211600)
2015年,金湖縣開始了智慧城市建設探索,金湖縣人民政府與江蘇有線網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智慧金湖”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智慧金湖”建設,經過深入實地調研,結合金湖實際情況,編制了《“智慧金湖”頂層設計規劃方案》,全縣一盤棋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先后建成了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電子政務、大數據中心、雪亮工程、智慧旅游、社會治理一體化、無線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水務、智慧環保、地下管網、應急廣播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二十多個智慧類項目,在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產業發展和便民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各自為政,部門信息不暢通、資源共享不徹底、公共配置不完善等問題[1]。為解決以上問題,金湖縣投資近五千萬元,建設了城市大腦聯動指揮中心,統籌項目共建共享、高效整合公共資源、協同應用聯動指揮、集中管理運維降本、統一觀摩展示體驗,同時進一步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在數據匯聚共享、集約服務的基礎上,打造了城市大腦聯動指揮平臺,加強項目建設的統籌管理、提升信息數據的聯通共享、增強資源整合的經濟效益[2]。
城市大腦整體技術架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能力支撐層、能力開放層、智慧應用層、用戶接入層、安全保障和運營運維部分組成,各層描述如下:

圖1 城市大腦技術架構圖
(1)ICT基礎設施層,包括物聯感知、網絡通信、云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平臺;
(2)能力支撐層,提供算力支撐、數據支撐、人工智能支撐、業務支撐和人機交互等核心能力;
(3)能力開放層,提供應用集成、數據集成、消息集成、服務保障和開放服務等能力;
(4)智慧應用層,實現城市治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等各類智慧應用;
(5)安全保障,為城市大腦信息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服務能力的自主、安全、可控提供完善的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支撐;
(6)運營維護,提供城市大腦運營管理和運維管理能力。
城市大腦數據架構如圖2所示。數據是城市大腦的核心資源,按照“集中統一管理、按需共享交換、有序開放競爭、安全風險可控”原則,推動政府、企業等組織的數據資源匯聚互聯,加強數據治理,加快建設基礎數據庫、主題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加強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形成覆蓋全地域、全行業領域的數據樞紐。

圖2 城市大腦數據架構
城市大腦聯動指揮平臺在數據匯聚共享、集約服務的基礎上,接入各委辦局業務數據和項目數據[3]。金湖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接入22家委辦局業務數據,入庫條目化信息423.1萬條,形成信息資源目錄156項、規劃有條件共享數據項65項、無條件共享數據225項。各單位可以通過內網進行數據交換和共享共用。在項目數據接入方面,已完成9家委辦局13個智能化項目的平臺接入。
平臺打造三個聯動指揮應用場景,覆蓋基層治理、公共安全、防洪抗洪、醫療衛生、文化旅游等領域,整合匯聚公安和社會面監控資源,融入AI智能算法,對視頻資源進行智能分析,為聯動指揮提供基礎支撐,同時打造縣域視頻會商系統,橫向打通全縣8個鎮街、19家部委辦局,在處置應急事件時,借助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數字集群、350 MHz集群、警務通、執法儀、視頻監控及車載視頻等多類型通信系統于一體的融合通信系統,實現跨部門聯合調度、多領域聯動指揮,對緊急情況進行快速響應,為重大活動、緊急事項及安全事故處置等指揮調度工作提供決策支撐[4]。
在海量數據匯聚的基礎上,平臺對全域數據進行抽取、分析,結合可視化的儀表盤或各類表格,實時展示城市運行指標,可視化地反映城市運行狀態,為政府決策者提供“一站式”決策分析支持平臺“決策中心”,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和調整城市的發展戰略和方向。金湖城市大腦決策中心,建設了縣域社會治理、遠程視頻會商、實時疫情防控、營商環境分析、數據分析研判、綜合監測預警及基層黨建引領共七個模塊。其中,實時疫情防控是基于金湖縣的地圖數據,通過一張圖展示全縣境內的核酸采樣點、隔離點等信息,輔助在實時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類重點決策的制定,為決策者進行各類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數據分析研判是在數據匯聚共享、集約服務的基礎上,構建覆蓋經濟指標、公共安全、城市運行、輿情熱點、社會服務、經濟發展及衛生防疫等領域的分析體系[5-6]。
經過七年的探索建設,金湖智慧城市建設已初具規模,十四五開局之年,金湖縣將智慧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在前期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遵循“信息應接盡接、平臺應統盡統”的原則,加快數據整合,加強數據治理,加大數據安全保障,建設更多應用場景,促進城市發展數字化轉型,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全面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