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進風
這三篇文章,本質上說,都屬于敘事抒情類作品。
在具體的行文過程中,小作者都較好地運用了細節描寫,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表達效果。
《與美好相逢》中,小作者著眼于天色變化的細節,從“稠”到“沉下去了些”,從“還未完全攪拌均勻”到“已完全暈開來”,寫出了時間的變化,為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而“我驚奇地發現臺階上多了些貓糧和面包”這一細節,則暗示還有不少熱心人士也關愛著這群小生靈,看似閑筆,實則為后文抒寫“這世界啊,它璀璨如歌”埋下了伏筆。
《臺階》中,老屋的“恬靜美好”,新房的“清冷”,以及文末小野花“在柔和的風里,輕輕地搖曳著”,這些細節前后呼應、對比,既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又巧妙地體現出奶奶的心理變化。“她就靜靜地坐在臺階上,一點點地將那韭菜擇凈,整齊地放在身旁”,“坐”“擇”“放”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奶奶田園生活的悠閑自得,和后文寫不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很好的對比。
《寶地》中,“秋日潑灑著金光,均勻地,在田地里照耀出一片燦爛”這處細節描寫,一方面點出了時節,另一方面也寫出了爺爺奶奶勞作環境的宜人,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敘事抒情類文章,如何處理好細節與情節的關系,是很值得探究的。老師想說,一處細節有如一顆珍珠,而一篇優秀的敘事抒情類文章就是由許多細節串起的一串珍珠。敘述生動、精致、富有文采,這樣的文章,多么精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