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各地多點爆發,給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貨運物流困難對企業影響嚴重。為深入實際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熱處理行業的影響,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遇到的困難,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專家委對重點企業1~4月的經濟運行情況開展調研,現匯總如下。
大多數企業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降10%~30%,個別企業下降50%以上;約20%企業同比持平;少數企業有所增長(增長幅度<10%)。企業利潤減少幅度20%~40%。汽車零部件和工程機械零件熱處理的企業至4月同期(含進入5月)生產任務下降30%以上。上海熱處理企業4月份設備開工率僅10%。
1)熱處理裝備制造企業總體運行困難,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15%。
2)供應鏈受貨運物流限制無法滿足需求,原材料供貨商交貨不及時,電器元件等進口零配件交貨期大幅度延長,甚至無貨中斷供應,造成去年的訂單無法按時完成,影響交付,出現違約問題。
3)熱處理裝備多半是定制的非標設備,需要制造企業上門安裝和調試。受疫情阻礙,安裝、調試、驗收工作推遲,進一步降低項目收入,利潤減少。
4)部分通過網上中標的項目進展遲緩。訂單與同期相比明顯下滑,減少近30%。
熱處理工藝材料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主要體現在物流受阻、生產人員被封控、售后服務人員出行困難。采購的原料比正常情況晚到十天左右,影響產品交貨時間,導致部分訂單流失。個別地區企業受疫情防控影響,1~4月處于放假狀態,銷售額和利潤分別下降70%和90%。總體預計,上半年熱處理工藝材料企業經濟指標較去年同期下降10%~30%。
今年以來,出口業務受疫情影響嚴重,如:浙江高強度緊固件有限公司發往墨西哥的價值幾百萬元的化工工程緊固件產品本應在4月份交貨的產品一直無法發運,導致貨款無法收回。南京長江工業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熱處理裝備出口大戶,出國調試人員的機票價格上漲10多倍,還出現登機前被取消,返回人員,遇大使館限制登機,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熱處理生產嚴重不飽和,產品單位能耗明顯增加。疫情影響導致物流運輸問題突出,送出外地加工的貨運司機需要申請通行證,且申請審核流程繁瑣,公司自有司機無法前往外地,因物流困難和油價持續上漲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如湖南寧鄉物流運費上升110%)。同時,到貨時間不可控,造成生產計劃混亂,開爐率下降60%(上海熱處理企業4月份設備開工率僅10%),不僅增加制造成本,且由于熱處理工藝特殊性,反復停爐和開爐導致產品單位能耗大幅增加。
2.用電計劃難以預估,企業遭受非正常損失。如浙江省今年1月份實行供電模式改革后,售電公司要求企業月度尖電、峰電、谷電計劃不得超過±10%,超過則罰款。在疫情影響下,上游企業生產計劃變化因素增加,直接造成熱處理企業生產計劃不穩定,用電量難以準確預估,致使月度實際用電超過計劃偏差范圍受到罰款。
3.熱處理工藝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熱處理用生產輔料丙烷、甲醇、液氨、液氮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最高時液氨上漲33%、淬火油上漲10%、甲醇上漲100%、丙烷上漲8.2%、工裝材料上漲15%~20%。根據1~4月電價數據分析,整體電價較2021年上漲約10%~15%,企業運行壓力倍增,利潤下降30%以上。
4.受疫情及國際形勢的影響,熱處理裝備制造企業配套的材料和器件價格均在上漲,設備配件不能按時到達,尤其是受匯率影響,進口配件以及檢測設備配件價格每天都在變化,交貨期延長一倍。新增設備調試期延長,項目的利潤嚴重下滑。
5.安裝調試人員被兩頭封控隔離,人員差旅費增高,不僅延誤工期,而且企業利潤大幅下降。
6.企業現金流出現嚴重困難。應收款難以收回,即使回款,大多是銀行承兌匯票,甚至是商業承兌匯票。而發工資、交稅、交電費等必須用現金,企業只能貼現,財務成本增加。
本地用工人員基本穩定,但通勤員工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上班,工資收入會比去年下降,部分企業出現人員流失情況。
今年我國熱處理企業經濟形勢主要受制于疫情狀況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若6月底疫情好轉,回復到疫情前的正常狀態,除少數企業維持去年水平或稍有增長外,大部分企業全年總體營業收入同比仍可能下降10%~30%,個別企業下降會達40%以上。預計企業利潤下滑可能達40%,嚴重的會出現虧損。
1.建議出臺政策,控制電價上漲,或者對能源利用效果好的企業予以稅費方面適當補助或者減免。
2.因熱處理企業生產任務不飽滿,建議政府取消收取的變壓器容量費,取消用電計劃偏差罰款。
3.建議政府加強承兌匯票管理,限制商業承兌匯票。
4.加強政府間協調,打通疫情防控期間的運輸堵點,降低物流成本。
5.加大對熱處理企業在節能技術改造、引進智能生產設備、生產管理軟件等方面投入的資金補貼及獎勵力度,促進熱處理企業數字化節能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