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山東省金鄉縣羊山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杰紀念館館長童方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武鳳珠
山東省金鄉縣,是王杰烈士出生成長的故土。在金鄉縣西北部羊山古鎮,紅色文化紀念園內,占地66畝的王杰紀念館,用展覽陳列贊頌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
為紀念王杰烈士誕辰80周年,本刊記者日前特別采訪山東省金鄉縣羊山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杰紀念館館長童方明,感受王杰紀念館對王杰精神的展現弘揚、王杰精神在烈士故鄉的傳承賡續。
“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像李玉和那樣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鐘。”王杰在日記中寫下這句話的1965年6月28日,距離他英勇犧牲僅剩半月有余。
出生于1942年的王杰,與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年齡相仿。同雷鋒一樣,王杰也習慣將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感寫在日記里。10萬余字的《王杰日記》,是濃縮凝結王杰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是學習王杰精神的重要史料。
在童方明看來,《王杰日記》中最打動人心的內容,是王杰對入黨的認識和態度。“我入伍已經兩年多啦,工作干得也可以,可是自己的組織還沒有解決。”在1964年3月4日的日記中,王杰寫下自己追求進步、期待加入黨組織的心路歷程,“我恨自己,進步不如別人快,當我看到別人加入了組織自己就難過”。
“入伍后,王杰一直表現很好。他有入黨的想法,入伍4年連續遞交了4份入黨申請書,但是一直沒有入黨。”童方明介紹,對待入黨問題,王杰從來都是檢討自己、反省自己,“想著怎樣更加努力、做得更好,爭取早日入黨”。
虛心學習,向內歸因。王杰找來毛澤東主席著作,對照查找自己的不足,“我仔細檢查自己,發現思想改造較差,有單純為入黨而入黨的想法”;再對照入黨條件,“在很多主要方面由于自己平時努力不夠,離黨員條件還有很大距離”。他在1964年8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未來要從提高覺悟入手,加強思想改造,“一心一意地為黨工作,爭取早日加入組織,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生”。
從1962年2月加入共青團,到1965年7月壯烈犧牲,王杰雖然未能在生前正式入黨,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生”的莊嚴承諾。1965年7月14日上午,在江蘇省邳州市(原邳縣)張樓公社,王杰組織民兵開展埋排雷和爆破訓練時,炸藥包意外爆炸。危急關頭,他毅然撲向爆炸點,為保護在場民兵和人武干部,獻出了年僅23歲的生命。
半個多世紀后,童方明閱讀《王杰日記》,從中感受王杰短暫卻絢爛的一生,感動于他對入黨的執著追求。“沒入黨我不埋怨別人不埋怨黨,是我做得不夠,今后加強,爭取做個黨員。”年輕戰士的期盼、終生不滅的追求,在日記中永遠留存。王杰英勇獻身后,所在部隊黨委根據他的生前表現和心愿,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一生堅守、一腔赤誠,終于得償所愿。
“為了完成國防施工,不怕粉身碎骨。現在苦些是為了千萬人民不受苦,什么樣的苦我都能忍受。”這是王杰1964年2月19日寫在日記中的話語。
心懷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方能做到敢于吃苦、不怕犧牲。王杰出生成長的金鄉縣,位于誕生了無數英雄豪杰的齊魯大地。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像許多同時代青年一樣,王杰也聆聽著革命英烈的故事長大。1961年8月,尚不滿19歲的王杰應征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王杰留給戰友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第一個帶領全班戰士在堅硬的坦克道上進行埋雷訓練。”童方明講述了王杰在日常訓練中“不怕苦”的故事。
1962年,中蘇全面交惡,中印邊境危機四伏,國際形勢異常嚴峻。如何提高實戰本領,成為部隊練兵的新課題。“戰場怎么打,我們就怎么練,敵人的坦克從哪里來,我們就要把地雷埋到哪里去!”童方明介紹,這就是王杰給出的坦克道埋雷訓練理由。“被坦克多次碾壓過的道路堅硬無比,在這樣的道路上挖地雷坑,是非常費力耗時的,難度可想而知。王杰就是這樣進行實戰化訓練的!”
王杰還是所在部隊第一位寫血書請戰的戰士代表。1964年,美國對越南發動侵略戰爭。“美帝國主義在越南北部狂轟濫炸,在越南南部釋放毒氣,殘殺越南人民,犯下滔天罪行。1965年5月1日,王杰了解到這一切后,當即刺破中指,寫下請戰書,血書震撼了整個軍營!”童方明說,王杰從學生時代就十分崇拜董存瑞、黃繼光等革命英雄,平時也十分積極向雷鋒、歐陽海等先進模范學習,“正是在對英雄模范的學習中,他踐行了‘不怕死’的精神”。
千錘百煉,方能成鋼。入伍半年,王杰就被評為“打錘標兵”;入伍兩年,他就考獲了工兵專業五大技術“滿堂紅”;第三年,他被原濟南軍區授予郭興福式“四會”教練員稱號,并升任班長……在1963年3月17日寫下的日記中,王杰用“捍衛、建設祖國的純鋼”形容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在高爐烈火中沸騰,燒掉自身一切雜質,“變成品種多樣的鋼材,運到農村,送進工廠”。
“在部隊4年,王杰年年都被評為‘五好戰士’。部隊大熔爐把王杰鍛造成了一塊‘純鋼’。”童方明認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體現在王杰日常生活工作的許多故事中。
王杰出生的金鄉縣原華堌村,如今已經更名為王杰村。王杰烈士紀念館舊館坐落在這里。2009年,金鄉縣委、縣政府整合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在魯西南戰役遺址所在地——羊山古鎮選定新址,建設起全新的、現代化的王杰紀念館。
“館藏文物主要是王杰生前在家鄉和部隊學習、生產、生活使用過的物品,以及20世紀60年代宣傳弘揚王杰精神的書籍、宣傳畫、幻燈片等。”童方明介紹,為更好發揮紀念館的宣教作用,王杰紀念館專門邀請專家對館內文物進行評定。“目前,館內登記在冊的藏品有708件,其中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37件。”
紀念館主體建筑前方,漢白玉雕成的王杰全身雕像高達6米;紀念館內,展現王杰撲向炸點、英勇犧牲瞬間的大型雕塑引人矚目。
“在展陳布展中,我們以王杰生平和王杰精神的影響為主線,運用聲、光、電技術營造空間效果,展現王杰出生成長、性格為人等方方面面的故事,豐富觀展群眾的視覺、聽覺體驗,使瞻仰者獲得親身感知、感悟與感動。”童方明介紹,紀念館展覽陳設以“千年古縣·厚植根基”“革命熔爐·淬煉成鋼”“閃光日記·精神豐碑”“九州傳頌·永放光芒”“弘揚精神·奉獻時代”等板塊為主要內容。
在展陳設計上,紀念館也別具特色,不僅專門設置“日記展廳”,使觀眾在展廳中真實感受王杰的精神世界,而且聘請知名藝術家創作大型浮雕、油畫、版畫等,對王杰生平進行“場景還原”。“此外,還設計了主題為‘英雄壯舉’的多媒體幻影成像,通過情景再現生動詮釋王杰精神。”童方明介紹。
在童方明看來,王杰精神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英雄精神。“57年前,王杰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革命偉業,用實際行動和血肉之軀為‘兩不怕’精神作了最好的闡釋。”
王杰壯烈犧牲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號召全國軍民學習和發揚王杰“兩不怕”精神。1965年11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社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學習王杰同志一心為革命的崇高精神》,高度評價王杰:“他為革命而生,為革命而死,他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樹、贊譽王杰精神。在新時代,我們必須學習踐行好王杰精神,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低頭,面對危險敢于擔當、不怕犧牲。”童方明表示,王杰精神是民族精神,是永遠的社會財富,必將永載史冊,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