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軍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火山灰作為一種混凝土摻合料,目前在道路工程、水利水電大壩工程中已有使用[1]。多項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火山灰作為混凝土的摻合料,對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成本降低、環境保護等有諸多優勢。我國目前在鐵路混凝土中已大量使用粉煤灰,且很成熟,但還未大面積推廣應用火山灰[2]。在云南地區,粉煤灰資源稀缺,但當地的火山灰資源非常豐富,就地取材,配制水泥火山灰碎石樁(簡稱CPG樁)十分經濟[3]。借云南大瑞鐵路工程設計選用CPG樁的機會,探討CPG樁混凝土的配比設計和CPG樁的施工工藝,有利于工程建設效果的提升。
新建云南大瑞鐵路(大理至瑞麗)保山至瑞麗段DRBRTJ-6標段,位于德宏州芒市和瑞麗市境內,全長59.739km,設計CPG樁78230根。CPG樁設計文件要求:樁身采用P·O42.5水泥摻入量不宜大于200kg/m3;摻入活性指數≥60%的優質火山灰,摻量為≤150kg/m3;混凝土總膠凝材料用量≥300kg/m3,施工中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坍落度控制標準為: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法為160~200mm,混凝土28d標準立方體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5MPa,混凝土56d電通量<1500C。
(1)水泥:云南芒市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P?O 42.5級水泥。
(2)天然火山灰:騰沖縣華輝石材有限公司生產;優質火山灰:保山市恒銀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其技術指標見表1。

表1 天然火山灰和優質火山灰的技術指標對比
(3)細集料1:芒市遮放戶勒采石場生產的機制砂,細度模數3.3,石粉含量6.0%。
(4)細集料2:畹町九州砂場的河砂,細度模數2.7,含泥量0.5%。
(5)粗集料:瑞麗市畹町芒另采砂場的5~20mm碎石,壓碎指標值8%,含泥量0.5%。
(6)減水劑:山西黃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的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減水率28%。
(7)水:拌合站井水,依據TB10424-2010表6.2.7-1檢測,各項指標滿足技術標準要求。
(1)設計的思路:通過對現場料源的調查,選擇了一種水泥、一種碎石、一種外加劑,選擇了兩種火山灰和兩種細骨料,進行交叉設計、試配,最終做出CPG樁混凝土要求的指標,通過工藝性試驗選出所需的配合比。
(2)遵循的原則:滿足CPG樁混凝土和易性指標,保坍不泌水;滿足技術指標,確保構件安全;滿足施工工藝要求,實現可泵性;滿足經濟原則。
(3)配合比設計依據:CPG樁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分別依據GB/T50080-2016、GB/T50081-2002和GB/T50082-2009進行試驗檢測。
(4)不同配伍滿足和易性要求的配合比見表2。

表2 CPG樁混凝土配合比試配
(5)各配合比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CPG樁混凝土配合比試配結果
(6)試配結果分析。
對于天然火山灰:當摻合料選用天然火山灰時,CPG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力學性能滿足設計要求。要滿足每方水泥用量小于200kg,火山灰摻量>100kg,總膠材用量大于≥300kg的要求;不管采用機制砂或河砂,混凝土的含氣量均在6%左右,且混凝土出現泌水,坍落度損失過快,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混凝土電通量均在3000C以上,不能保證現場施工要求;當每方水泥用量突破200kg,火山灰的摻量在總膠材用量20%左右時,混凝土的各項工作性能均滿足設計要求,但56d電通量未達到設計要求<1500C。
對于優質火山灰:當摻合料選用優質火山灰時,采用機制砂(石粉含量介于6%~10%)試配結果各項參數滿足設計要求,且混凝土的電通量明顯降低,但是優質火山灰生產成本高且產量較小,不能滿足施工實際需求。
對于河砂和機制砂:考慮本地河砂產量有限,且價格要高于機制砂,從經濟合理性原則選用機制砂節約成本,另外從試驗結果看出,選用河砂時混凝土的粘聚性較差且包漿不好,不利于現場泵送,摻入機制砂的混凝土(石粉含量介于6%~10%)粘聚性明顯優于摻入河砂的混凝土。
綜上所述:各配合比對應的強度均大于設計強度,但把膠凝材料調小后混凝土泌水較嚴重,無法滿足施工工藝要求;當混凝土的含氣量較大時,電通量也會增大;除2#配合比坍落度稍小外,其它各配合比均滿足坍落度要求;3#、4#、5#、6#配合比含氣量過大,產生的原因是火山灰摻量較大(火山灰是多孔材料);7#、8#使用的是優質火山灰,從結果看除降低了混凝土的電通量外其它指標仍未改善。
結合全線各配合比試配情況,對于水泥摻入量不宜大于200kg/m3,可根據配合比用量調整,優質火山灰價格過高,同時沒有產品標準,采用天然火山灰完全可以達到設計目的。最終采用1#、4#配合比做試樁。
(1)試樁目的:通過試樁確定混凝土配合比的適應性(坍落度、攪拌時間、灌注時間間隔等參數);確定施工工藝參數(混凝土灌注速度與提管速度、泵壓、樁頭預留長度等);確定機械與人員配備。
(2)試樁布置選擇:試區1:試樁樁號為C1-1、C1-2、C1-3、C1-4共4根,樁徑0.5m,樁間距1.6m,呈正方形布置。試區2:試樁樁號為C2-1、C2-2、C2-3、C2-4共4根,樁徑0.5m,樁間距1.6m,呈正方形布置。試樁位置地質為表層10m的淤泥質土,其下為10.6m的粉質黏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虛樁頭預留要求不少于50cm,試樁虛樁按照60cm預留。混合料泵送過程中,鉆桿在混合料內埋深保持在15~25cm之間。試樁完成后,28d后做單樁承載力檢測,進一步確定樁基施工工藝參數。
(3)試樁配合比:選用天然火山灰作為摻合料,細骨料選擇機制砂,試區1采用1#配合比;試區2采用4#配合比。
混合料攪拌采用混凝土集中拌和,按照配合比進行配料,每盤料攪拌時間控制在120s,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運輸采用混凝土罐車運輸到施工現場。試區1試樁混合料出機坍落度185mm,出機含氣量2.3%,現場坍落度180mm,入模溫度28.1℃,現場含氣量2.4%,35min坍落度損失5mm;試區2試樁混合料出機坍落度175mm,出機含氣量5.0%,現場坍落度170mm,入模溫度28.1℃,現場含氣量5.0%,35min坍落度損失10mm。混合料拌合物性能均能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且滿足現場施工需要。現場采用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法施工,成樁過程連續無間斷。混合料使用量為3.1m3,施工中投料量大于設計灌注量2.55m3,整個成樁過程無異常。
試樁成樁7d,開挖樁頭檢查試樁樁頭外觀質量;成樁18d時,采用低應變檢查樁身完整性;成樁28d時,進行單樁地基載荷試驗;28d時在樁體中心處、樁長范圍內垂直鉆孔取芯,觀察樁體完整性、均勻性,在樁身上、中、下取不同深度的不少于3個試樣作抗壓強度試驗。樁體檢測結果如表4。

表4 成樁檢測結果
從試樁施工和成樁質量檢測來看,兩個配合比均能滿足施工和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火山灰為多孔結構的粉末材料,當摻加量較大時,混凝土的含氣量較大,導致電通量過大。在一般環境下,對電通量無要求時,火山灰的摻量可以放大,但對電通量有要求時,火山灰的摻量受到限制。通過大瑞鐵路CPG樁的施工,火山灰作為樁基處治加固地基的混凝土摻合料完全可行,對粉煤灰匱乏的云南地區,采用火山灰替代粉煤灰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