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單位:準格爾旗云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主創人:梁小軍 楊 林
創造人:鄭占成 楊春亮 楊建兵 閆玉群
準格爾旗云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串草圪旦煤礦原有生活污水處理站工藝為A/O工藝,處理規模為600m3/d,于2010年建成投入運行。污水處理工程主要包括化糞池、格柵、初沉池、調節池(缺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及沉淀池和污泥濃縮池等。該污水處理站與煤礦主體工程同時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由于原有設備已經老化且凈化工藝已經落伍,加之排水管道運行時間較長且腐蝕嚴重,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僅能達到原設計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的三分之一。同時,串草圪旦煤礦毗鄰黃河河道,位于環境管控敏感區。因此,準格爾旗云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15萬元,對生活污水處理站升級改造,新建格柵井、MBR池(MBR膜處理裝置)、回用水池、事故池等設施及配套管網工程,并使生活污水處置與井下疏干水處置系統完全分離;投產后可實現處理污水200m3/d。2020年3月,公 司 委 托內蒙古碧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了《準格爾旗云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串草圪旦煤礦生活污水處理站升級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于2020年6月3日得到了準格爾旗環境保護局的批復,項目于2020年9月開工建設,2020年12月投入試運行。
2020年12月,準格爾旗云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委托內蒙古碧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擔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工作。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以及該項目試運行情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收集資料,到現場踏勘、考察、咨詢并進行現場采樣分析工作。對該項目進行了大氣、廢水、噪聲等環境要素監測,并于2021年1月15日至16日對項目做了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監測結果符合有關環保管理要求,處理后的中水水質達到了國家一級A類水標準。2021年1月22日,組織專家進行自主驗收,并通過環保驗收。
本工程在充分利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新建格柵井、MBR池(MBR膜處理裝置)、回用水池、事故池設施及配套管網工程,處理規模為200m3/d。永久占地面積150m2,使出水標準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
具體建設內容見表1。

表1
主要設備一覽見表2。

表2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及排污點簡述如下:
生活污水經管網自流至化糞池,經多格折流厭氧消化后的污水自流入格柵井。格柵井內設置一道機械格柵,去除水中較大的懸浮、漂浮物和帶狀物,機械格柵清理出的雜物,定期外運;格柵井出水重力自流進入格柵池,格柵池出水自流進入調節池。

序號 主要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單位 數量17 膜清洗箱 2200×1000×3000 套 1 18 污泥攪拌箱 1600×1600×3000,配折葉漿式攪接拌,N=2.2KW,軸葉材質304SS 只 1 19 污泥泵 DFG32-125A/2/0.55,Q=4t/h,H=16m,N=0.55KW 臺 2 20 疊螺污泥脫水機 KT201,25KgDS/h,N=0.55KW 只 1 21 生化風機 HC80IS,Q=3.25m3/min,H=5m,N=5.5KW,配進出口消聲器,止回閥 只 1 22 氣液分離器 Φ1200×3000 臺 2 23 光觸煤除臭裝置 1600×1000×1300,Q=3000m3/h,N=3KW 套 1 24 除臭引風機 BFB3.5A-2P,H=1.5KPa,Q=3000m3/h,N=1.5KW,配彈性隔震墊,防爆 臺 2 25 缺氧池潛水攪拌機 QBJ4/6-320-960/S,N=4KW 套 1 26 PAC加藥 JNY2/1-7.6/0.35,二泵一箱 套 1 27 加藥箱 Φ570×850 臺 1 28 加藥泵 P066,Q=7.6L/h,H=35m,N=22W 套 2 29 MBR池曝氣裝置 WS240EP-DW03-0021,配調節支架及膨脹螺栓 套 1 30 缺氧池填料 YDT-150,L=1950,配填料架,見WS240EP-DW03-0022 只 1
調節池的作用是均化水質,均勻水量;保證后續處理工藝穩定連續運行。調節池污水可起到水解酸化作用,在水池酸化作用過程里,微生物主要完成水解和酸化兩個過程,大分子有機物在水解和產酸階段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從而提高了污水的生化性。調節池出水由一級提升泵提升進入缺氧池,缺氧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經過A級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缺氧池出水進入MBR池,在好氧生物膜的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徹底氧化,氨氮轉化成硝酸鹽。將MBR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前端,達到反硝化脫氮的目的,同時在MBR中投加PAC,使污水中的磷酸根形成磷酸鋁可沉物,在MBR中得以截留保證了出水磷酸鹽達標,通過混合液的回流保證了缺氧池的污泥濃度。出水進入消毒池進行消毒,經消毒后的微生物指標達到排放標準,暫存于回用水池回用于串草圪旦煤礦洗煤廠生產用水、煤礦廠區道路灑水、綠化用水,不外排。
系統排泥進入污泥攪拌箱,經攪拌后由污泥泵提升至疊螺式污泥脫水機,同時投加陽離子PAM,污泥經壓濾后定期處理,濾料回化糞池。
系統臭氣主要來自于化糞池、調節池、缺氧池、污泥攪拌箱等,在各產臭構筑物上設玻璃鋼集氣罩,管道統一收集后,經一級氣液分離器分離,二級光觸煤除臭后,由引風機排到15m高排氣筒排放,保證了周圍環境的空氣質量,防止二次污染。
項目廢氣主要是污水處理構筑物和污泥處置設施產生的臭氣,主要污染物為NH3、H2S、臭氣濃度。
項目在污水處理構筑物和污泥處置設施上設玻璃鋼集氣罩,臭氣通過管道統一收集后,進入一級氣液分離器分離+二級光觸煤除臭后,由引風機排到15m高排氣筒排放;廠區內不設置鍋爐,項目供熱由煤礦蒸汽管網提供。
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污水量200m3/d,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后,暫存于回用水池,定期回用于串草圪旦煤礦洗煤廠生產用水、煤礦廠區道路灑水、綠化用水,不外排。
項目產生噪聲的主要設備為污水處理站的泵類、風機。
項目污水處理站風機、水泵等設備均置于全封閉廠房內,并選用低噪聲設備,加裝了基礎減震裝置。
項目產生的固廢主要為污泥、柵渣及污水處理廠職工生活垃圾。
項目污泥產生量為2.5t/a,污泥自然晾干后,與原煤混合運至煤礦井工供熱鍋爐房焚燒處置;格柵產生的柵渣量為0.5t/a、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5t/a,集中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置。
在污水處理廠區東側地下設有一座500m3雙層塑料膜事故水池,一旦發生事故立即啟動應急方案,將污水排入事故池。
項目廠區采取地面水泥硬化、各處理池池底和池壁均進行混凝土澆筑、污泥池采用雙層防滲膜、采用優質閥門和管道、設置地下水監控系統等較完善的防滲措施后,滲透系數≤10-7cm/s。
本項目用電依托原有供電設施;項目無生產及生活用水,生產無需供熱。
1.空氣環境質量現狀
根據準格爾旗薛家灣鎮空氣自動監測站數據,除O3日最大8h平均質量濃度、PM10年平均質量濃度和百分位數日平均濃度、PM2.5年平均質量濃度外,其他各污染物平均濃度均優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修改單中二級標準要求,項目所在區域為不達標區域。
監測結果表明,TSP24小時平均濃度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 級 標 準 要 求;H2S、NH3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中附錄D中其他污染物空氣質量濃度參考限值,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較好。
2.地下水環境現狀
根據監測數據結果顯示,各監測因子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3類標準限值。
3.地表水環境現狀
項目區域地表水除溶解氧和總氮,其余各項監測項目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限值,說明該地區地表水水質較好。
4.聲環境質量現狀
本項目聲環境現狀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正常穩定運行,滿足驗收檢測技術規范要求。
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化糞池、調節池、缺氧池均有惡臭逸散。項目各水池上設玻璃鋼集氣罩,經一級氣液分離器,二級光觸煤除臭,由風量為20000m3/h的引風機排到15m高空排放。廠區合理布置,廠界四周設置綠化隔離帶,在廠區其它空地種植草坪、花卉等,可有效阻擋和吸收可能產生的惡臭。
綜上所述,項目運營期大氣污染物經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后,均達標排放,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2.廢水環境影響分析
污水采用厭氧+MBR聯合處理技術處理,中水回用于串草圪旦煤礦洗煤廠生產用水、煤礦廠區道路灑水、綠化用水,不外排。中水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限值。
廠區污染區執行嚴格的防滲措施,采用防滲建筑材料鋪設地面,防滲標準參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修改單中的相關規定,滲透系數≤10-7cm/s。項目廠區采取地面水泥硬化、各處理池池底和池壁均進行混凝土澆筑、污泥池采用雙層防滲膜、采用優質閥門和管道、設置地下水監控系統等較完善的防滲措施后,對地下水影響較小。
3.噪聲環境影響分析
該項目的噪聲主要是泵類和風機等設備產生的噪聲,源強一般80-100dB(A)左右,通過采取選用噪音低的設備、基礎減振、廠房隔聲、避免各種施工機械同時啟動等措施,并經距離衰減后廠界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
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污泥。項目柵渣產生量為0.5/a,由環衛部門收集后統一處理;污泥產生量為2.5/a,經壓濾后定期外運用于綠化堆肥。
項目位于準格爾旗串草圪旦煤礦廠區內原生活污水處理站,項目用地符合城鄉規劃要求。本項目廠址所在區域為2類區,符合準格爾旗魏家峁鎮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
1.生態保護紅線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工作方案的通知》內政辦發〔2017〕133號。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報國務院審批后,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實施,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
為了促進區域生態恢復治理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本項目根據生態紅線的主要劃定依據,評價區內無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特殊環境敏感區。
2.環境質量底線
本項目施工運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物,但在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類污染物的排放一般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不會改變區域環境功能區質量要求,能維持環境功能區質量現狀。運營期大氣環境主要污染為化糞池、調節池、缺氧池,均有惡臭逸散,采取各水池上設玻璃鋼集氣罩,經一級氣液分離器,二級光觸煤除臭,由風量為20000m3/h的引風機排到15m高空排放等防治措施后可達標排放。項目設施處理后的廢水處理后的污水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中水回用于串草圪旦煤礦洗煤廠生產用水、煤礦廠區道路灑水、綠化用水,不外排。固廢主要為柵渣及污泥,柵渣由環衛部門收集后統一處理;污泥產經壓濾后定期外運用于綠化堆肥,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3.資源利用上線
本項目主要資源消耗為電能及施工用水;用電依托原有供電設施,用水由煤礦供水管網提供。項目資源消耗量較小,能源利用率高,不會突破當地資源利用上線。
4.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主題功能區劃》,本項目未在限制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中,本項目所在地未在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內。
綜上所述,本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規劃,符合“三線一單”的要求。
項目建成后總量控制指標為廢氣:SO2:0t/a、NOx:0t/a;廢水:COD:0t/a、NH3-N:0t/a。本項目為環保項目。
生活污水處理站升級改造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通過對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調查、污染分析、環境影響分析可知,只要在生產過程中充分落實本環評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對策,認真做好“三同時”及日常環保管理工作,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可降至最小。因此,從環保角度出發,項目建設可行。2020年6月3日,準格爾旗環境保護局以“準環審字〔2020〕34號”文對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了批復。
依據《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HJ630-2011),本次驗收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如下:
1.現場環境保護設施須正常運行。
2.廢氣監測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動監測規范(HJ/T 194-2005)中的規定進行。
3.廢水監測按照《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91.1-2019)。
4.噪聲監測按照《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規定進行,噪聲測量儀符合《聲級計電聲性能及測量方法》(GB3785-1983)的規定。其中測量前后對噪聲測量儀進行校準,校準示值偏差不大于0.5分貝。
5.所有監測人員持證上崗,嚴格按照本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的規定開展工作。
6.所用監測儀器通過計量部門檢定并在檢定有效期內。
7.各類記錄及分析測試結果,按相關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和填報,并進行審核。
項目廠界四周無組織排放氨濃度最大值為0.03mg/m3,硫化氫最大值為0.07mg/m3,臭氣濃度為13,均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表1新改擴建限值要求,項目除臭系統排放口氨濃度排放速率最大值為9.8mg/m3,硫化氫排放速率最大值為1.7mg/m3,臭氣濃度最大值為977,均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15m高排氣筒排放標準值。
項目出口水質各項檢測指標均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限值,懸浮物、COD、氨氮去除效率分別為62%、95%、99%。
項目廠界晝間噪聲在39.4dB(A) -41.8dB(A)之間,夜間噪聲值在37.1dB(A)-40.6dB(A)之間,晝間、夜間噪聲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2類標準的限值要求。
2021年1月22日通過專家組驗收,項目執行了環保“三同時”制度,基本落實了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實現了達標排放,環境管理機構完善,環保檔案齊全,滿足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條件,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