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蕊 談智 欒海燕 本刊資深主筆 高凡婷 圖/朱俊霖
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油田一直力圖走出生死存亡邊緣,謀求“長”和“遠”。
求“新”求“變”,追“風”逐“日”,讓這個已開發83年的老油田有望徹底“換了人間”。
金秋時節,西北茫茫戈壁陽光燦爛。
在312國道距離玉門油田老礦區20多公里處,沐浴著陽光的清泉光伏電站組件方陣延伸至遠方,一眼望不到邊。
“看!這就是2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參與者、玉門油田新能源項目開發科負責人陳勇一邊用手指著遠方,一邊向記者介紹,言語中透著自豪:“這也是中國石油首個集中式光伏發電示范工程”。
從無到有,不斷突破。追“風”逐“日”讓玉門油田真的換了人間。
經過80多年的勘探開發,玉門油田勘探對象日趨復雜、勘探難度不斷加大、資源品質明顯變差、資源基礎薄弱,長時間虧損、產量下降、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發展進入瓶頸期。
觀念一變,天地寬。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告“3060”目標,猶如浩蕩春風吹遍了全中國,也吹到了玉門關,讓上下求索的玉門人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新答案。
“幾次礦權流轉,進一步拓寬了油田發展空間,油氣資源優勢已初現;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地處河西走廊,風、光、電和地熱資源豐富,‘陸上三峽’和‘新能源富地’的區位優勢明顯”,在分析了自身優勢后,玉門油田領導層確立了“油氣并舉、新老結合”的發展戰略。
“開拓新能源業務,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的外在要求,也是油田實現扭虧脫困、探索轉型發展之路的內在需要”,玉門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戰君說。
萬事開頭難。在新能源業務規劃之初,爭取并網指標難度較大、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關鍵技術掌握不充分、產業人才基礎薄弱等諸多問題接踵而來。玉門油田抱著“笨鳥先飛、率先轉型”的必勝信念,“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一條新能源發展“探索之路”。
利用酒泉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玉門油田聚焦清潔替代和能源結構轉型兩大產業,優化風光電開發布局。按照“從現在到2030年打造‘多能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2030年到2050年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目標,油田分兩個階段部署實施清潔能源長遠發展規劃。
結合已有的基礎設施,經過反復論證測算和預評審、評審、審批等多個環節,玉門油田開始向新能源業務發展邁出第一步。2020年11月,玉門油田第一座太陽能綜合利用試點示范項目——老君廟采油廠太陽能綜合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建成投運。項目總裝機容量為887千瓦,年發電總量155萬千瓦時,可減少碳排放1545噸,節約標煤626.2噸。
自此,“追風逐日”成為玉門石油人新的戰略目標和重拾輝煌的發力點。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每當人們提起地處西北戈壁的玉門,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在“追風逐日”的轉型中,新一代玉門石油人“引得春風再度玉門關”,使得昔日油流滾滾的石油城,如今“風光”無限。
2021年,玉門油田被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列為“十四五”新能源業務“六大基地”之一的清潔轉型示范基地,甘肅省將玉門油田確立為全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玉門油田“油氣并舉、多能驅動”的發展戰略由此成型。
“油田利用建設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優化風光電開發布局,有望打造成為中國石油新能源的搖籃”,在油田干了30年規劃的石油“老兵”、公司副總經濟師王小華感慨道:“在臨近退休時,還能參與到油田新能源規劃中,真是與有榮焉?!?/p>
中國石油高度重視玉門油田清潔轉型發展,規劃總院戰略所、儲運所、經濟所、煉化所、油氣田所、天然氣所組成了研究團隊,與玉門油田開展了多層次專家研討論證,緊密對接集團公司新能源發展整體戰略布局,跟進上游新能源業務推進進展,先后編制了50余版次規劃材料、提交3輪報告、進行5次經濟測算,通過反復完善基地建設方案,于2021年11月最終形成了《玉門油田清潔轉型示范建設基地》規劃,明確基地建設將重點圍繞電、氫兩條產業鏈發展七大業務、打造“一地三中心”。
2021年10月4日,中國石油首個集中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在大漠戈壁開工建設。
“按照80天倒排工期,要求設計工作15天內完成,主要設備材料50天內到達現場,由于疫情原因,施工人員、光伏組件都無法按時進入施工現場,這對項目如期投運造成了極大困難”,項目負責人祁錄軍回憶當時的情景感觸頗深。
設備催貨、并網進度、升壓站施工進度一時間成了壓在祁錄軍身上的三座大山。每天除了梳理并網前的關鍵節點、逐個落實辦理進度外,他還要緊盯升壓站施工進度。祁錄軍和同事憑著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硬是攻克了所有難關。
2021年12月27日,隨著并網發電指令下達,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并網成功,這是中國石油首個成規模的集中式并網發電示范工程,年均利用小時數達1652.5小時,可實現清潔能源替代11.43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28.01萬噸。
玉門油田“多能驅動”的新紀元由此真正開啟。
截至今年9月6日,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累計發電2.3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7萬噸,創效1800萬元。玉門油田不僅重新煥發了生機,而且走在了中國石油新能源事業發展的前列。
如今,綿延數10公里、4.9萬塊光伏發電板、64個光伏矩陣組成的“藍色海洋”,正不斷滋養著玉門油田新能源發展的未來……
氫能,一直被業界人士稱作“21世紀終極能源”。玉門油田,就在這一終極賽道上邁開了腳步。
今年6月28日,甘肅省首條中長距離輸氫管道在玉門油田建成投運。這意味著,玉門油田在氫能賽道又開始了一次新探索。
2021年,玉門油田利用煉化總廠富裕氫氣,建成投運了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集氫氣壓縮、裝車系統和儲氫設施于一體的氫氣加注站,氫氣充裝壓力20兆帕,充裝能力3000標方/小時,純度穩定在99.9%以上。在甘肅-寧夏-新疆區域,玉門油田已初步形成了氫氣供應鏈,今年5月氫氣充裝量已突破10萬立方米。
輸氫管道的正式投運,打通了儲運環節的“最后一公里”,不僅解決了玉門油田煉廠產品銷售后路問題,促進區域循環經濟加速形成,還助力玉門油田在新能源制氫、儲氫、運輸、加注、應用、氫能裝備制造等業務領域延鏈補鏈,標志著中國石油在西北地區展開了氫能源的深入布局。
接下來,在國家“雙碳”目標和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戰略部署下,玉門油田將通過節能、清潔替代等措施實現“應替盡替”,在業內率先建成“油氣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
同時,逐步擴大綠氫生產規模,探索綠氫轉化為甲醇、合成氨等高效厚利化工產品的路徑,以新能源與煉化融合發展推動減油增化進程,實現玉門煉廠綠色轉型。玉門油田還配合當地政府氫氣入企、入戶部署,深入開展氫燃料電池車示范項目,推動氫能產業園、氫能社區等多場景應用,助力河西走廊建成中國西部“氫谷”。
往昔,絲綢之路上的商旅繁華早已消散于古道黃沙。今天,憑借豐富的“風光”資源及處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走廊帶和能源大通道等區位優勢,玉門油田正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努力打造中國石油“新能源搖籃”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