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在距離縣城63公里的得妥鎮灣東村,灣東水電站職工羅永和甘宇在震后半小時內拉閘泄洪,避免了河水沖毀下游村莊,兩人也因此錯過了最佳逃生時機。9月8日,羅永在尋找救援途中獲救;甘宇直到9月21日才被發現。在這個“讓好人回家”的故事里,許多個名字應該被收錄其中。
英雄失聯
? 9月5日那天午飯后, 水工羅永、施工員甘宇和其他幾名工人在灣東水電站大壩的宿舍休息。突然之間,房屋劇烈搖晃,窗戶玻璃瞬間破碎,滾落的山石擊穿墻體進入房間。
? 強震之后,大壩下只剩下平時“點頭之交”的羅永和甘宇。羅永得救后,他與甘宇在大壩上的經歷被人們所知。雖然羅永說不泄洪他們也活不了,但在危急時刻,兩個普通人的本能反應產生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自救。
? 灣東水電站用于輸水發電的壓力管道垂直落差超過700米,途經灣東村多處民房、農田。地震后如果不及時泄洪,壓力管一旦爆管,沿線的一切都會被沖毀。羅永和甘宇提起的那兩道閘,不僅救了下游村民的命,還保住了廢墟上留存的財物——對受災群眾來說,那些能夠找回來的牲畜、家電、衣物乃至現金,實在太重要了。
? 隨著拉閘泄洪的故事傳開,外界對甘宇和羅永的稱贊聲撲面而來。然而對甘宇的父母甘國明夫婦來說,那十幾天無疑是他們人生中最煎熬的日子。
? 尋找甘宇的過程很不順利。羅永獲救后,受不利天氣影響,直升機沒能第一時間前往甘宇等候的那個叫芹菜坪的地方搜尋。后來,當地政府多次組織搜救力量上山,其中,以羅永堂哥羅立軍為向導的救援隊伍確實抵達了芹菜坪,卻只找到甘宇留下的衣服、手套等物品。兩天一夜后,他們的物資耗盡,被迫返程。
? 9月12日,因為資源有限,對甘宇的搜救暫停了。也就在這一天,比甘宇年長4歲的堂哥甘立權離開此前一直因疫情處于靜默狀態的成都,抵達雅安市石棉縣抗震救災指揮部。
? 灣東水電站大壩所在的那座山,海拔大約2500米,一側是瀘定縣的灣東村,另一側就是石棉縣的躍進村。甘立權想從石棉縣找到營救甘宇的新方案,同時,他還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信息,請求更多救援力量加入對好人甘宇的營救。
走到猛虎崗,就有村子
? 以羅永和甘宇在芹菜坪分開為標志,荒野求生的故事分為了前后兩段。
? 在大壩上度過地震后的第一個夜晚后,作為灣東村村民的羅永決定帶著甘宇一起自救。地震震塌了灣東村一側山腰以下的山體,羅永說往上翻過山頂到一個叫猛虎崗的地方就有村子。猛虎崗也成了甘宇后來獨自行動時一心想著的目標。
? 摘野果充饑,背靠背取暖,到9月7日,甘宇的手機短暫有過信號,公司方面告知他們有兩支救援隊正趕往大壩方向,可此時羅永和甘宇所在的芹菜坪已離大壩有大約20公里。甘宇體力不支,提出讓羅永返回迎上救援人員。羅永走前用安全帽給甘宇接了一帽子的山泉,摘了一包野果,承諾——“若我得救,你也一定得救!”
? 遺憾的是,羅永在大壩沒遇到救援隊,余震引起的山體垮塌又堵住了他回頭找甘宇的路。無奈之下,他只能在“幾乎沒有路”的情況下往灣東村行進,途中險些與黑熊正面交鋒。9月8日下午,靠撿到的一個打火機,羅永點燃一堆半濕的草升起濃煙,隨后被救援人員發現。
? 與羅永分開后,甘宇在芹菜坪呆了三天,一直沒有等到音訊。他擔心羅永途中出了意外,決定孤身向猛虎崗方向前進。不熟悉地形,又看不清路,甘宇一天只能走兩三個小時。在一處小溪間取水時,他的左小腿還被一塊落石砸傷——那就是后來他接受手術的部位。
? 與此同時,甘立權正在全力為營救堂弟想辦法。石棉縣受災區域道路垮塌嚴重,80%的救援只能依靠水路進行。9月13日,在位于大崗山的一個臨時渡口,甘立權偶遇了正在組織傷員轉移的北京市應急救援協會會長都海郎。得知甘宇的情況后,都海郎從專業救援的角度分析了他生還的可能性至少有20%,“值得試著救援”。
? 在此期間,灣東水電站不斷從各方協調搜救力量,甘立權在網絡上的求助也得到了回應。9月15日,都海郎團隊與來自石棉縣、瀘定縣的共13名搜救隊員、3名向導以及1只搜救犬從石棉縣王崗坪鄉出發,進山尋找甘宇。
錯過與抵達
? 9月15日的那次搜救中,從小在高原山林里長大的李明康是主張繼續往前走的少數人之一。2015年上山挖草藥時,一位同伴意外跌落山崖,李明康與另外3人以失蹤地點為圓心不斷擴大尋找范圍,成功找到并救出受傷同伴。在尋找甘宇的路上,李明康越走越覺得當地的山形、海拔都與7年前的情況很相似。山里有水有野果,再加之與羅永分開時甘宇并沒有受傷,“活下來的幾率是很大的”。
? 都海郎與李明康有著相似的判斷。9月17日,他召集雷波藍豹救援隊和重慶巴南救援隊的部分成員再次上山。在他看來,如果甘宇活著,以猛虎崗為出發點向山上草甸走一定能找到他;如果甘宇已不幸遇難,用無人機順著滑坡山體往下飛,至少也能發現他的遺骸。
? 搜救持續到了9月18日,隊員們依然沒有發現甘宇的蹤跡。當天下午,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指令,都海郎一行緊急撤回王崗坪鄉。
? 事后人們知道,找到甘宇的一大阻礙來自甘宇本身:他不斷在移動,而且因為天氣、傷病,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他移動的時間和方向也毫無規律可言。這意味著有很大的可能性,搜救人員會與甘宇在山中錯過。
? 甘立權決定親自上山找甘宇,“否則我一輩子都會感到遺憾”。他打電話給躍進村村民倪華東:“東哥,你最熟悉這片山,再幫我一次吧。”
? 倪華東是9月15日那次搜救的向導之一,也是曾出現在地震后失聯人員名單上的人之一。9月4日,40歲的倪華東與父親進山挖草藥。地震發生時,身處海拔4000米地區的父子倆僥幸逃過一劫,并憑著幾十年來對大山的了解,找到一條極其險峻的路線一路往下,于9月9日深夜回到躍進村。
? 9月20日晚上,甘立權隨倪華東上山至躍進村。第二天一早,包括倪華東的父親、妻子及姐夫在內的一行5人背上物資,拿起開路的彎刀,準備仔細在山里找上3天。不曾想剛出發不久,甘立權就接到了“甘宇獲救”的電話。
? 救下甘宇的躍進村村民倪太高說,他是從路過他家院子的救援人員口中得知山上還有人被困,才想著一邊找地震時跑丟的羊一邊找人。那支救援隊,正是9月18日往下撤的都海郎的隊伍。
? 從重癥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手捧鮮花過生日、接受術后康復訓練、出院……甘宇獲救后,他的社交平臺賬號持續更新著自己的相關情況,甘立權和甘國明則幾乎接受了所有的采訪要求。有意思的是,如果往回翻看,不難發現甘宇個人賬號此前只發布過幾條動態;他的父母更是離輿論場極遠的人。
? “在那么多人的幫助下,孩子‘撿’回一條命,我們應該給大家一個交代。”在甘立權的指導下,甘國明也開通了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在那些他花了不少力氣發布的信息中,幾乎每一條都包含著感激之意。
? 此前的9月23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羅永徒步好幾個小時回了一趟灣東村。在那里的廢墟中,他尋到并安葬了已辨不出模樣的母親。這次地震,羅永失去了3位親人,心中的悲痛難以言表。甘宇生還,不只讓羅永當初的承諾兌現,也給了他莫大的安慰。
(摘自《工人日報》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