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海燕
(臨滄融媒體新聞社,云南 臨滄 677099)
“媒體融合”這一概念自2014年提出至今,在各行業取得的成果是非常顯著的。而所謂的媒體融合其實是新聞和信息通過多平臺出口的一個過程,即在媒介傳播中,其媒體融合概念的植入,除了可以優化媒體資源的配置外,也可以讓新聞媒體在傳播中實現效率最大化。比如,央視新聞、機構等平臺,為實現內容的高效傳播,均在內容生產前,搭建高質量的優質公眾平臺,來加速內容的傳播和裂變。比如,媒體融合和推廣的過程中,新聞信息的發布及多樣化特征已經成為融媒體的特點。如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平臺均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讓傳播的形式和媒介資源發生改變。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以傳播部門內控的新聞媒體為例,這些媒體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除了采取合適的方案調整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企業也在全媒體運營的過程中去考慮媒體部門人員的組織、技術及資金等,從而確保媒體部門能持續在新媒體和短視頻火速發展的當下,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傳播。
另外,隨著媒體融合的背景影響,其實部分內容生產大廠在人力資源和技術匱乏的條件下,采用委托生產和制作的方式邀請其他的文化傳媒企業加入到內容矩陣的制作和生產中。而以新聞媒體為代表的人民日報及其他平臺已經不單單是單一的渠道進行內容的宣傳和原因,他們除了借助現有的網站媒體平臺進行美容的生產和創作上,部分報紙媒體已經將焦點放在社交媒體平臺及綜合門戶網站選擇外,部分紙質媒體也會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內容持續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擴散。
雖然媒體融合賦予新聞傳播和編輯更多的機遇,但是因為大部分新聞編輯記者受到傳統紙媒的影響,在撰寫新聞稿件和做內容矩陣的過程中,依舊問題重重,其具體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受傳統體制束縛,缺乏改革創新
雖然媒體融合一直都是現在傳媒行業變革的根本,但是在實際改革的過程中,大部分報紙新聞媒體和編輯的思路依舊被過去傳統的媒體體制禁錮,他們除了更多關注內容生產和管理的維度,并沒有在現有基礎上拓展媒體平臺及尋找高流量和點擊量的信息網站,來加強新聞信息的傳播和擴散。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雖然媒體融合過程中,大部分媒體均采用短視頻平臺及新媒體等形式,來持續在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和傳播。然而,也有部分紙媒行業受傳統的思維禁錮,在過去的幾年間在疫情波及下,有30余家其他受到停刊和休刊處理,尤其是對外傳播的頻道和媒體也因為整改出現停頓。
其實這些紙媒企業出現停刊和休刊,部分原因還是新聞編輯的媒體運營觀念滯后導致的。因為他們在真正的媒體傳播和擴散過程中,大部分從業者均用紙媒或者報刊的形式去迎合新媒體和信息化新聞媒介的發展,從而導致媒體融合的改革速度慢,甚至改革不成功就已經落幕。
2.融合過程中同質化嚴重
媒體融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從新聞媒體的大廠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渠道看當下,其實在主流媒體的營銷和擴散中,大部分主流的傳媒企業和紙媒在改革中,同質化信息和融合空心化因素影響非常大。甚至部分媒體融合的大廠進行信息整合和改造的過程中,雷同新聞信息內容的情況依舊比比皆是。因為在媒體信息流通時代,新聞內容注重時效性和響應速度。而對于生活中大部分新聞事件,都是統一時間報道出來。而大部分新聞編輯為了尊重客觀事實,均根據新聞時間、事件、人物及事件經過方式展開新聞的撰寫。這也導致媒體平臺發布的新聞信息同質化比較嚴重。雖然大部分受眾了解新聞事件本身,但是大家透過簡短的新聞資訊,并未挖掘重要的信息和元素。因此,對于新聞編輯而言,挖掘有價值和高互動性的內容變得非常有必要。
另外,在媒體融合的區域看,其實媒體融合當下,東部地區的新聞編輯的專業素養、媒體平臺的實際應用等功能明顯比西北地區、珠三角地區要高。其實造成地域性差異大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國內各地區的媒體從業人員及編輯的生活方式、個人藝術性特質和自我對外界感知不一樣。因此,在進行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對于報紙行業而言,還是需要結合受眾的閱讀愛好、點擊頻次及人群偏好等因素,深入剖析內容,形成再加工和生產高質量的內容矩陣,來加倍提升媒體和傳統紙媒行業的融合。
3.傳統媒體被動,平臺化優勢日趨明顯
媒體平臺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大部分還是有時效性制約。而對傳統的媒體平臺而言,他們大部分還是以訂刊、定版的形式去制作和生產內容。雖然傳統的雜志和期刊在傳播中依舊有部分讀者青睞。然而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增加,已經有很多讀者將焦點放在社交媒體或者門類信息網站,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紙質媒體其價值也逐漸被弱化。雖然圈內也有部分傳統紙媒行業在開發自己獨立的客戶端或者小程序,然而在碎片化時代,內容的質量、稀缺性和可讀性也成為當下讀者評判內容質量好壞的標準。
因此,在信息五花八門的今天,平臺化的崛起自然也導致部分讀者將焦點放在了這些信息門類網站上,從而忽視傳統媒體內容的內容傳播。加上傳統新聞編輯的思維與互聯網編輯思維差異性大,這也是新聞編輯在傳統媒體下顯得更加被動的原因。
信息技術和新聞采編的融合,對于從業者而言,在撰寫素材和寫作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有豐富的新聞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信息化技術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因為隨著各類新聞媒體門戶網站、社交平臺等渠道的多元化發展,對媒體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那么,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工作具體有哪些特點?
新聞素材的采集,在過去多還是以傳統的錄音和速記去完成,而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大部分新聞編輯在采集第一層信息來源的過程中,采集的形式也發生轉變。他們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均采用在線視頻互動、在線錄音及在線訪談的形式去收集新聞寫作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對于編輯而言,在做采編的過程中,需要熟練掌握新聞專業知識及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所謂的信息技術職業素養的提升,即新聞采編人員在素材采集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電子化和媒體技術手段。比如,采訪英雄人物對于采編人員而言,除了可以借助訪談等形式外,還可以針對新聞人物的特殊情況,開展視頻訪談或者線上訪談等形式向受眾展現更多的新聞內容及信息,以增強整個事件的可讀性。
信息化的發展,催生自媒體行業和短視頻行業飛速發展,尤其是當下,新媒體的興起,對于采編人員的要求更高。他們在日常的新聞素材的采編過程中,除了需要注重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外,還需要注重與訪談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豐富寫作素材,才能在新聞內容創作的過程中進行創新。
另外,隨著自媒體平臺和新媒體渠道的增多,對于新聞編輯而言,可以利用其提升寫作的能力,豐富寫作素材,而且在提高文章質量的同時,新聞編輯也能從粉絲閱讀、互動中去尋找多元化的寫作思路。比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及其他媒體平臺都是目前主流的媒體宣傳渠道。而由于平臺的特點和特殊性,也就意味著新聞編輯撰寫素材的時候需要掌握平臺的相關規則和信息,這樣撰寫和發布的新聞內容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
隨著互聯網評論平臺和自媒體平臺的開放,除了新聞編輯撰寫和創造內容外,其實在自媒體傳播的過程中,還有部分自由寫作人群和日常喜歡發表自己觀點的人群會創作大量互動性高的內容。因此,在當下,做好媒體融合和尋求平臺的規則,然后豐富寫作方式及掌握各種寫作和傳播渠道,已經成為傳統報紙新聞編輯的必修課。
媒體融合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體驗,也帶來了新聞編輯工作方式的變化。對于報紙新聞編輯而言,現階段需要掌握網絡中各種平臺的寫作模式和平臺推薦機制外,還需要對之前的采編、素材撰寫進行改革和創新。比如,過去大部分報紙新聞編輯在做內容的過程中均喜歡融入人物采訪及個人經歷,但是隨著媒體融合和創新后,人們對于新聞編輯創作的內容要求越來越高。這個階段新聞編輯除了需要掌握嫻熟的寫作能力外,還需要結合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體驗,創作優質的視頻采訪內容并以素材為主。
因此,從現階段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要點可以分析出,媒體新聞編輯還是需要加深自己閱讀能力的培養,即針對不同的新聞素材內容,撰寫不同角度的內容,才有助于讀者進行多形式的閱讀體驗。另外,對于媒體工作中而言,在日常工作中,還是需要加強自身采編工作的能力的培養,對于采編工作進行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新聞編輯的創新和職業素養能力的提升。
隨著媒體融合的發展以及各渠道交互性的加強,在日常的媒介傳播中,以報紙為載體的信息傳播方式也在原來的渠道上發生了變化。然而大部分報紙新聞編輯在日常工作和互動中,還是被過去傳統的寫作方式和采編方式所禁錮,所以在內容創造和發布的時候依舊存在滯后性。媒體融合介入報紙及其他傳統的媒體行業,也就要求新聞編輯在采編的過程中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信息化時代挖掘出更多比報紙內容更豐富的新聞素材,并將其持續輸出至其他的新媒體渠道平臺。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加深內容創造已經成為新媒體融合后媒介傳播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媒體融合的推廣,也催生出眾多的社交渠道、新媒體平臺及內容資訊網站。因此對于報紙新聞編輯而言,挖掘有效的新聞素材和開展高效的新聞采編工作,也成為當下發展紙媒和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但是對于報紙新聞編輯而言,在采編的過程中,除了需要不斷對之前的采編能力進行深入提升,還需要結合時代媒體的發展,學習視頻采編、在線采編等工作方式,才能加倍提升自己的新聞采編能力,為后續編輯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和新聞時間等打下基礎。
新媒體的發展,催生出眾多的媒體渠道。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因此對于新聞編輯而言,需要隨著受眾群體的改變,對內容生產和創作進行新的思考。
1.加強與受眾的互動
對于新聞編輯而言,傳統的采編和撰寫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顯得比較滯后,因此新聞編輯在進行內容采編和創作的時候,需要分析受眾喜好,并根據受眾的建議和意見對現有的內容素材進行升級。在內容創作的角度上,不能單單從個人的觀點出發,而需要增加互動式的內容,吸引受眾持續關注。
2.創作受眾喜歡的內容
過去報紙新聞編輯大部分以記錄真實的新聞事件為主,而隨著信息化和網絡的飛速發展,其實紙媒新聞已經不具備高效傳播的時效性。伴隨著媒體融合,新聞編輯在創作平臺新聞及報紙新聞的時候,需要深入挖掘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愛好。即編輯出用戶感興趣和能打動他們內心的內容,這樣才能撰寫出高質量、高互動性的新聞作品,實現在媒體渠道中高效傳播。
1.精心策劃內容選題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下,新聞編輯已經不單單以創造內容為主,因為他們在新聞媒介傳播過程中,還是要針對新聞素材及事件進行規劃和選題。不僅可以作出相關的寫實新聞報道,還可以從其他層面融入選題分析,這樣才能增強新聞寫作內容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另外,選題內容除了符合時代發展,還需要有及時性和互動性。
2.具備一定的運營能力
在媒介傳播和媒體融合的當下,提高營銷策劃能力,還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曝光率。而且有效的運營能力策劃,除了可以加深閱讀者和寫作人員的聯系外,大部分內容還有助于體現讀者的習慣、愛好等。為了讓這些新聞素材和熱點除了符合讀者需求,新聞編輯還可以策劃相關營銷內容,來帶動新聞品效傳播。
3.做好信息篩選
雖然信息化時代要注重信息內容的豐富性,但是對于信息有效性的篩選也是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而新聞編輯在創作內容和采編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改變自己的采編思路,從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出發,甄選出更多有閱讀價值和有效信息的內容。切忌在采編的過程中摻雜進過多無用的內容,這樣不利于新聞信息的有效傳播。
新聞編輯在當下,除了需要提高采編和寫作能力外,還需要利用大數據分析及信息挖掘系統有效挖掘更多高質量的內容。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新聞編輯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即通過豐富采編技術和掌握大數據等工具,來增強自己對現代技術的運用。另外,新聞編輯還是需要了解和掌握國家相關廣告法規,提高新聞人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在信息化時代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
媒體融合已經是新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對于新聞編輯而言,想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除了需要加強自己的職業素養培養外,還需要學習信息化技術,學會利用大數據工具,以便于在采編和創作的過程中挖掘更多有效的信息,為后續更好地開展新聞創作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