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白潔 彭美琳

岳陽市第十九中學校長陳輝華
珍珠山下的岳陽市第十九中學,獨愛“珍珠”這個詞。校長陳輝華說,少年的心就如珍珠一般清澈明亮。
“培育珍珠少年,奠基幸福人生,需要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這個過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無疑是長期的、艱苦的,也是最具有生命感召力的”,陳輝華說。在洞庭之濱,他靜待每一位少年如珍珠一樣在浸潤中成長,外秀、有內涵。
陳輝華愛笑。對師生,對親友,他始終保持著微笑和善意。“加入珍珠團隊,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微笑。”這句話,陳輝華會說給每一個新生和新入職的教師聽。
陳輝華強調微笑對于人、微笑對于教育的意義。因為微笑可以改變一個人,感染一群人。
陳輝華教師生涯的第一站就在一所留守兒童占大多數的農村學校。年輕、熱情的陳輝華發現,學生的臉上難以見到笑容。原因有許多,譬如沒有父母的陪伴,對未來沒有信心。于是他決定,當一個“笑”的傳播者。他每天早早地在校門口等著學生。“早上好!”他大聲對學生說,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學生抬頭,回給他一個微笑:“老師早上好!”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溫暖了山村的早晨,也溫暖了學生的一天。
陳輝華說,微笑雖小,卻有著潛移默化的魔力,讓師生變得明亮、開朗、樂觀。在岳陽市第十九中學,他推動著這類“四兩撥千斤”的行動——用一首歌、一支舞、一本書、一顆心、一個夢計劃,將學生的成長如珍珠般串聯起來。
學校每周都有一次午休后的班級合唱,讓學生頭腦清醒,保持熱情;每周都有一個課間用來跳舞,讓學生大膽釋放自我;學生共讀一本書,一起分享心得體會;少年遇上難解的心事,學校的“心理驛站”為他們化解煩惱……這些細節被串起來,成就的就是一個個孩子的夢想。
“不要只把教育當成養家糊口的工作,它是你全部的生活和事業。”這是從教二十多年的陳輝華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理解。他常說,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對待事業,都要熱烈地去擁抱。
這位學理科的校長,擅長彈鋼琴、彈吉他,音樂令他內心柔軟;連軸伏案工作后,他會花時間打籃球、長跑,運動幫他鍛煉身體,釋放壓力。這些工作之外的事,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可愛,反過來,豐盈的生活,又為工作提供了能量。
陳輝華希望老師們也能夠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在學校組織讀書沙龍,開設瑜伽課,添置運動設施,還鼓勵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運動,享受生活。
“學校每月提供一本新書,每天開展共讀,讀完后交流分享。”負責讀書沙龍的謝娟老師說。這幾年,學校舉行了大大小小幾十場讀書會,陳輝華從不缺席。在分享會上,陳輝華和老師們談書、談教育、談課堂、談生活。
閱讀可以拓寬人的視野,增長人的見識。當然,要讓閱讀得來的智慧轉化為教學的智慧,還需要深入課堂的實踐。陳輝華尤其重視教研,他要求老師按教研組承擔校本課程的研發;從“備教批輔考評聽”七個維度,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規范;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業務考試,時刻提醒老師“專業立命,業精于勤”。
愉悅身心的興趣活動搭配嚴格的教研訓練,勞逸結合,老師們真切地體會到了職業的幸福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珍珠外秀,有內涵。它本是貝殼里的沙石,經年累月被磨礪,辛苦生長,最終成為珍珠。陳輝華提倡“過一種珍珠般的教育生活”,他希望老師們把孩子當作珍珠,悉心呵護,用愛磨礪。
剛來十九中時,陳輝華聽到不少學生反映,有位同學嚴重影響了大家的學習。家長對他放任不管,老師也束手無策。陳輝華關注了一段時間,發現這名學生的專注度很差,唯一能讓他安靜下來的是偶爾伏在課桌上畫畫。
在接下來的一次公開會議上,陳輝華把這名學生的作品用到了PPT 里,還不吝詞匯夸獎。從這一天開始,大家都看到了他身上的光芒,給他機會,為他點贊。這名學生心里的高墻被推倒,他不再和同伴針鋒相對,眼神變得溫柔了。
孩子的成長,一定會伴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若是老師置之不理,小問題會惡化成尖刺。陳輝華在校園里放上了異常醒目的“校長信箱”,主動與學生對話。“希望老師更溫和,更有耐心。”“我和爸爸媽媽關系很糟糕怎么辦?”“午飯可不可以增加西紅柿炒雞蛋?”……這些都是學生的困惑,事關老師、家庭、學習以及那些衣食住行上的事,陳輝華一一收集起來。他或者在升旗儀式上進行回復,或者私下里找來學生,幫助他們解開心結。
《天工開物》記載:“凡珍珠必產蚌腹,映月成胎,經年最久,乃為至寶。”陳輝華正用時間、專注和愛,滋養著校園里如珍珠一般的少年。
《繁星》是作家冰心年輕時創作的一部詩集,收錄了幾百首唯美的小詩,抒發了作者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繁星》善于捕捉剎那間的靈感。詩句雖短,卻折射出深刻的道理;語言樸實,卻流淌著真摯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