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先生

“老子掙錢兒子花”這種看似人之常情的傳統觀念,往往會因事先未征得妻子同意,而暗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之嫌,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近日,廣西一家法院家事法官依法對一起妻子訴丈夫私自給前婚兒子“大紅包”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作出一審裁判,認定丈夫私自轉款行為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判決丈夫須向妻子返還部分錢款。案件經二審終審維持原判,現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丈夫背著妻子轉款46 萬元,錢款涉及夫妻財產被訴
丈夫常振(化名)與妻子唐菁(化名)于2006 年結婚,二人婚后未生育子女。常振與唐菁再婚前,與前妻育有一子取名常煒(化名)。2016 年,常振在10 個月內,分98 筆將其銀行賬戶內的錢款共計46萬元轉入兒子常煒卡內。
唐菁察覺后,認為常振在其不知情的情形下,私自向常煒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損害了其合法權益,遂試圖與常振、常煒進行協商溝通。多次溝通無果后,唐菁無奈將常振、常煒訴至法院。訴請常振、常煒共同返還該筆涉案錢款。在本案訴至法院之前,常振還曾于2017 年向法院起訴離婚,被法院判決不準離婚。
丈夫能否擅自轉移“炒股”收益?
柳北區法院依法開庭對該起案件進行了審理,雙方對涉案錢款性質,意見不一,各有說法。
●妻子唐菁認為
丈夫常振從2016 年開始,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炒股”投資和收益款以及現金等錢款,分98筆共計46 萬元,相繼以轉賬方式給付他與前妻所生兒子,錢款去向不明,用途不明。2017 年期間,丈夫常振還向法院提起了離婚訴訟。這種一邊起訴離婚,一邊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屬于惡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懇請法院判決常振和常煒共同返還被轉移錢款。
●丈夫常振認為
丈夫常振不同意妻子唐菁的講法。他認為,自己和唐菁結婚后,錢都是各自管理,自己從銀行轉給兒子常煒的46 萬元,是自己早年公司股權分紅投入股市后的“本金+盈利”。現在小孩生活上需要用錢,自己將個人婚前財產給予小孩并無過錯,亦不用征得他人同意,況且自己與唐菁二人現在仍是夫妻關系,這種分錢不分家的做法沒有意義,不同意分割。
●兒子常煒認為
父親常振給自己錢用很正常,無需征得繼母唐菁同意,亦不對唐菁負有告知錢款用途的義務,唐菁的講法沒有法律依據,懇請法院依法駁回。
法院經審理認為,常振給常煒的46 萬元,包括常振在證劵市場的投資和收益款、工資、現金等,經查,常振名下證劵賬戶的開戶時間是在常振與唐菁結婚后一年內,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常振在證劵市場上有頻繁交易,常振主張該筆錢款系婚前個人財產,其所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且婚姻當事人并沒有另行約定,故該筆錢款依法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常振私自向常煒轉錢的行為確有不妥之處,侵犯了唐菁所享有的夫妻共同財產利益,故法院依法有權受理雙方婚姻存續期間,一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另一方起訴要求分割的家事案件。但鑒于唐菁與常振的婚姻關系仍然存續,在分割時依公平原則等分處理,唐菁享有該共同財產的一半即23 萬元,故常振應給付唐菁23 萬元。
關于唐菁主張常振、常煒共同返還46 萬元,本案中沒有相關證據證明常振、常煒存在惡意串通、共同侵害唐菁財產權利的事實,故對唐菁的該項主張,法院不予支持,依法判決常振給付唐菁23 萬元,駁回唐菁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作出后,常振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案件經法院二審審理,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
處理家事,牢記“告知”二字
家事法官介紹,我國原《婚姻法》及2021 年1月1 日開始施行的《民法典》對夫妻共同財產有著明確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本案中,雙方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證劵市場的投資收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應為夫妻共同財產。司法實踐中,一方在買入股票這類有價證劵后,進行了積極的管理操作,或者以婚后財產追加投入的,一般來說應視為投資所得收益,股票增值部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常振轉給常煒的46 萬元,因為其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該筆錢款系婚前財產,依法應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后果,故法院對該筆錢款作出系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離婚后,如果前任的子女還未成年,作為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義務,向其支付一定的撫養費符合法律規定。因此,現實中,父母一方再婚后,為其上一任婚姻關系中的子女購買房產、車輛或其他資產的情況較為普遍,引發的糾紛也較多。
希望讀者能以本案為鑒,依照法律規定,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在生活中,夫妻因日常生活或生產投資,一方需要進行較大開支時,請不要漠視對方享有的夫妻共同財產利益,應主動告知,把事情原委跟對方講清楚,才能避免糾紛,免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