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周斌

送證上門暖民心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要義。公安機關作為社會治理的主力軍,必須致力于基層基礎工作提升和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秉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精髓內涵,探索創新“楓橋警務模式”的新載體、新方法、新路徑,為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基保障。
陜西省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居川、陜、鄂、渝四省交接部位,轄1市8縣3區,常住人口300余萬人,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分散,社會環境與治安形勢復雜。如何把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構建契合山區實際的楓橋警務工作模式,護航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安康公安機關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從這個角度看,安康市公安局黨委結合本地公安工作實際,探索和推進“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建設,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是加強公安基礎工作的迫切要求。基層基礎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安康公安按照“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工作思路,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實施重點攻堅,推動基層基礎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但加強新時代派出所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基層警力不足問題仍然突出,管理機制體制還沒理順,基層基礎薄弱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通過建設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進一步豐富內涵、拓展載體、創新方法,堅持發揚“楓橋經驗”,探索創新“楓橋警務”模式,可以切實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高基層戰斗力,力推派出所工作邁入快車道。
二是深入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群眾路線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征。安康市近年來平安建設滿意度始終位居全省前列,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期望越來越高,公安機關在服務質效、辦事效率、規范執法方面存在短板不足,成為影響警民關系的頑癥痼疾。建設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有利于樹牢“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群眾轉”的工作理念,構建以民意為導向的警務新模式,搭建警民溝通橋梁,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更好地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
三是維護治安和諧穩定的實際行動。維護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是公安機關的主職主責。當前,安康市社會治安總體穩定,但不確定、不安定因素仍大量存在,打擊違法犯罪、推進治安防范、深化基層治理任務艱巨而繁重。建設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就是堅持把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深化社會治理統一起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著力解決影響社會治安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維護社會治安持續向好,護衛人民群眾安寧康泰。
四是打造安康公安品牌的創新舉措。近年來,安康公安圍繞實施強基戰略,著力打造了“三個精準防范”“指尖警務”“一警一點”“全民反詐”“挨戶防”“破小案暖民心”等警務品牌,成為安康公安的亮麗名片,也是加強派出所基礎工作的風向標。建設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是安康市公安局黨委緊扣“科學分類、精準施策、追趕超越”工作要求,緊抓創建全省“先行示范區”工作目標作出的創新舉措,通過聚焦品牌引領,聚力先行示范,夯實發展根基,為推動安康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平安共建聚民心
建設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作為安康公安機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有效載體與構建山區基層警務的創新實踐,核心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主題黨日活動
一是鑄造基層一所一品“孵化點”。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主線,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將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基點鑄造與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按照“黨建引領有陣地、創建品牌有特色、硬件建設有改觀、群眾路線有渠道、源頭治理有抓手、平安守護有成效、規范執法有提升、智慧警務有創新、隊伍建設有提高、宣傳造勢有氛圍”的“十有標準”,堅持全面創建、重點培育,注入“楓橋基因”,匯聚“楓橋元素”,鑄就基層派出所楓橋警務模式建設的“孵化點”,推行“一所一品”,打造一批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樣板派出所,推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百花齊放。
二是厚植縣域多元集群“楓景線”。緊扣山區社會治安形勢要求,豐富內涵、拓展載體、創新方法,鑄點連線擴面,構建縣域板塊亮麗“楓景線”,扎實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百花齊放、綻放活力:恒口、漢陰、石泉構建川道沿線平安守護“楓橋走廊”;紫陽、旬陽、嵐皋積極打造改革創新、科技賦能、智慧增效“楓景線”;寧陜打造秦嶺生態守護“楓景線”;石泉構建“十全十美楓景線”;平利打造“最美鄉村楓景線”;白河、鎮坪打造秦巴山區“平安楓景線”;漢濱、高新打造中心城區多元集群“楓景圈”;漢江沿岸派出所打造“一江兩岸楓景線”;嵐皋、石泉、寧陜旅游縣(區)圍繞綠色旅游和警營文化打造 “綠楓”與“藍楓”品牌。
三是構建市域兩廊一圈“長廊區”。將建設“楓橋警務示范長廊”融入平安安康建設和市域治理總體布局,構建全市橫貫東西、貫穿南北“兩廊一圈”的“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南北“楓景長廊”以安康市最北端寧陜縣廣貨街派出所為起點,沿經7個縣(區),到最南端鎮坪鐘寶派出所。東西“楓景長廊”以安康市最東端白河卡子派出所為起點,沿經4個縣(區),到最西端紫陽瓦廟派出所。漢濱城區5個派出所、城區周邊6個派出所及高新3個派出所構建中心城區“楓景圈”,整合區域資源,做好銜接提升,推動示范引領,帶動全面發展。
四是全力打造十大楓橋“新品牌”。把“楓橋經驗”的基本要義落實到護航發展、防范風險、打擊犯罪、推進治理、服務群眾等方方面面,融合政治建警、安保維穩、改革創新、要素管控、智慧賦能、護航發展等要素,探索構建符合山區實際的“楓橋警務示范長廊”。緊扣部、省、市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實施意見,結合派出所等級化、規范化、智慧化建設,遵循先行先試、實踐引領的思路,緊抓“東西線、南北線、護城圈”三個主戰場,構建黨建引領、群眾路線、基層治理、創新驅動、便民服務、科技引領、情報預警、治安防范、資源整合、隊伍建設“十大特色楓橋品牌”,通過主題創建,總結成效,提煉做法,將“楓橋警務示范長廊”打造成安康公安強基固本引領品牌。
隨著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建設的有力推進,其社會治理成效逐步彰顯。漢濱打造派出所“一警一點”網格警務、寧陜構建派出所 “四位一體”護學崗工作機制、嵐皋城關派出所推行“智慧治安”“全域旅游”警務模式、旬陽創新構建派出所警群聯動“挨戶防”治理模式,推動“楓橋經驗”落地生根。漢濱分局西城派出所被命名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漢陰城關、紫陽蒿坪與旬陽城郊派出所被命名為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市20個派出所、40名民輔警被評為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全省首期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踐行交流活動在安康舉行,全市社會治安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滿意度不斷提升,為山區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借鑒啟示。“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建設的實踐,也引發了我們對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幾點思考。
一是必須抓住“黨建統領”這一核心要義。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治理各個方面、整個過程,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推進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 建設中,無論是市(縣)、分局黨委縱覽全局、協調推進的統領作用,還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及警力較少的鄰近派出所形成大支部聯建的作用,或是派出所一線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都體現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之中。只有把握黨建之魂,貫徹始終,實現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同頻共振,才能確保秦巴山區“楓橋警務示范長廊”建設進一步健康蓬勃發展。
二是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一根本方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就是堅持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初心所在、力量所系,公安機關是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先行者、排頭兵,要堅持“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理念,順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理念、思路、方法,持續加強派出所基礎工作,不斷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推動警力下沉、警務前移、陣地前控,著力構建以民意為導向的“楓橋警務”模式,依靠群眾化解社會矛盾和治理社會風險隱患,回應人民群眾公共安全、公平正義、公共服務方面的新期盼新要求。
三是必須運用“創新驅動”這一利器法寶。創新是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力量源泉。要堅持科學分類、精準施策,深化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完善“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深化“所隊融合”改革,推行“一警多能、一警多專”警務模式,推動“警力整合、職能融合”落地見效,加快推進智慧型派出所建設,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手段集成運用,拓展“基礎+網格”“傳統+科技”“專業+智慧”“指尖+腳板”工作思路,形成資源手段融合運用、社會力量協同聯動、矛盾隱患精準治理、基礎要素動態管理、警務機制高效運轉的山區警務治理模式,從局部“盆景”向整體“楓景”縱深推進。
四是必須注重“三治融合”這一手段方式。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規矩、以德治揚正氣,綜合運用“三治融合”模式,運用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極促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大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推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道德情感、外化為自覺行動,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弘揚傳統美德,發動依靠社會組織等自治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做到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構建秉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共同體。
五是必須著眼“強基導向”這一整體布局。基層基礎是一切公安工作的源頭活水,必須著眼推動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資源下傾,推進派出所減負提質增效,強化支撐保障,創新群眾路線路徑方法,夯實社會治理平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