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紅麗
【導讀】新疆紅棗得天時地利眷顧,聲名遠播,但在生產過程中也難免遭遇各種病蟲害侵擾,影響紅棗產量與品質,進而阻礙紅棗產業的健康發展,值得業界同仁重視。
新疆光熱資源十分豐富,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種植紅棗。新疆紅棗色澤深紅鮮亮,皮薄、棗果飽滿、口味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新疆紅棗種植規模在經歷了小幅回落后已漸趨穩定。紅棗依然是部分地區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在促進當地農民增產增收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紅棗種植時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害,影響紅棗品質和產量。因此,加強紅棗病蟲害的防治至關重要。
棗瘋病被稱為棗樹的“絕癥”,危害非常大,主要特點是易傳染、難防治。病原為類菌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有機體,通過接穗、嫁接等生產方式或葉蟬等昆蟲傳染。與其他病害不同的是,棗樹的根、莖、葉、花、芽以及果實在受到棗瘋病的侵襲后都會出現一些損傷[1]。癥狀表現為:感染后,樹勢越來越弱,紅棗產量下降。隨著病程的發展而不斷蔓延,棗樹枝葉也漸漸枯死。如果不及時防治,病害很快蔓延到其他棗樹上,甚至可能會毀壞整個果園甚至整個紅棗種植區。
防治方法。一是剪除、銷毀染病的枝條,盡快對樹體殺菌消毒;去除不能結果的枝條,避免病害在棗樹之間蔓延;如果需選擇嫁接枝條,可以選擇酸棗作為砧木進行嫁接,或者從沒有感染棗瘋病的樹上培育出健康樹苗。二是加強果園管理,合理施肥以及澆水,密切關注棗樹生長狀態。三是對于很有經濟價值、表現出棗瘋病初期癥狀的棗苗,可在病樹根莖上鉆孔,春季紅棗發芽的時候注入0.1%四環素液500 mL。選擇四環素液時,要注意把握好四環素液的純度,不要混入別的藥物,以免干擾四環素液防治效果。還應控制農藥的劑量,以免藥劑濃度過大對棗樹造成藥害。四是不能判斷棗樹是否感染棗瘋病,應加強觀測,盡早作出判斷以及處理。
棗銹病又稱棗霧煙病、棗串葉病,屬于棗樹的主要病害。棗銹病主要是由棗層銹菌引起的,病害嚴重時,葉片早早脫落,樹勢逐漸變弱,棗的品質以及產量均會下降[2]。紅棗葉子剛開始感染棗銹病的時候,葉背面往往散布著淡綠色的小點,之后逐漸變成淺灰褐色。病斑內分布著黃褐色孢子堆;夏孢子初期在表皮下生長,成熟的時候突破表皮,放出黃色粉狀孢子。后期葉片對著孢子堆的正面逐漸呈現許多不規則的綠點,即逐漸產生褐色斑點,此后紅棗枝葉會逐漸干枯脫落。冬孢子堆通常形成于病葉落地后。通常來說,降水量大、溫度偏高的年份,棗銹病出現頻率較高。
防治方法。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在種植過程中,及時疏除密枝,改善紅棗冠層整體通風透光條件。注意雨后第一時間排水,降低棗園濕度。冬季集中采集病葉,運至棗園外進行深埋或焚燒,杜絕病菌越冬[3]。二是實施棗樹根外追肥,提升著果率,增強對棗銹病的防治效果。三是棗樹感病期可以噴施0.5%尿素液,或者0.3%磷酸二氫鉀液2~3 次。對病害較重的棗園,7 月初可以對樹體噴灑25%丙環唑乳油4 000 倍液。通常在棗銹病即將出現或發病初期進行噴藥最佳。
棗裂果病屬于一種生理病害。通常發生在棗果實白熟至紅熟期,果肉青白時,如果遭遇連續多日陰雨,果皮出現裂紋,果肉微微露出、裂開,果實就會腐爛變質。果實開裂后,還容易導致一些病原菌侵入,從而加速果實腐爛變質,影響紅棗品質。秋季高溫土壤干旱逢多雨天氣時,極易導致棗裂果病害。此外,果實鈣元素含量不足,也容易引發裂果病。
防治方法。一是在紅棗種植過程中要及時澆水,確保土壤干濕適當,要防止土壤長時間受旱,雨后濕度急劇變化造成果實開裂。嚴格管控紅棗生長后期的水分條件,防止土壤受旱。二是果實成熟前,噴鈣素葉面肥或400 倍碳酸鈣溶液,并且對氮肥用量要合理把控,增加有機肥施用量。也可選擇生長調節劑來促進紅棗加快成熟,從而錯開雨季。三是適時修剪紅棗樹枝,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雨后棗果表層的快速干燥,從而減少裂果病害的發生。
棗黑斑病主要危害棗果實,棗葉感染黑斑病的幾率非常小。棗黑斑病的癥狀最初在棗的著色階段,通常呈圓形或稍凹陷,顏色往往為黑色或深褐色,侵入紅棗果的直徑一般為3~5 cm,并且病菌發展緩慢。一般在8 月,隨著降雨量增加,立秋節氣后田間露水反復浸濕,期間導致紅棗出現棗黑斑病。多數染病果實在雨水沖刷后會開裂,病菌經傷口迅速侵入果肉內部,果實病變區表面會生長黑色霉菌。一旦紅棗遭遇黑斑病,會影響果實品質,還導致其無法貯藏,給果農造成極大經濟損失。
防治方法。一是加大清園力度,秋季積極清理棗園,及時將棗園內外的枯枝、枯葉、落棗深埋或焚燒,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繁殖。二是依據棗樹樹體生長情況,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增強紅棗的抗病性[4]。三是選用保護性殺菌劑對棗黑斑病進行防治。棗樹展葉期到現蕾階段,為棗黑斑病防治的關鍵階段。這時選擇適宜的殺菌劑,能夠較好地減少初始菌源。紅棗生長后期需要采用保護性和內吸性殺菌劑相結合的方式,控制黑斑病的發生和傳播。此外,需要注意,不能盲目使用殺菌劑。要針對紅棗生長情況適量調節農藥,同時要嚴格控制藥劑用量,科學合理地控制紅棗黑斑病原菌的傳播和蔓延。
棗步曲又叫棗尺蠖,是對棗樹危害非常大的一類害蟲。在紅棗萌芽時,棗步曲的初孵幼蟲開始對嫩芽造成危害,嚴重時會將棗芽吃光,導致紅棗大量減產。棗樹展葉開花時期,幼蟲的蟲齡不斷變大,食量也隨之增加,可以將所有樹葉以及花蕾吃光,導致紅棗絕收。
防治方法。一是采取合理的農業防治措施。在棗步曲成蟲羽化出土前,通常在3 月可以在棗樹樹干基部距地面5~10 cm 位置綁1 條10 cm 左右的塑料布,接口用小鐵釘釘緊,使得棗步曲雌蛾無法上樹;還可以在樹干基部塑料袋下,堆筑圓錐形土堆,上面埋住塑料布1.5 cm,使塑料布緊貼樹干,棗步曲無縫進入。二是刮樹皮殺卵、挖蛹、捕捉成蟲等方式對棗步曲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三是選擇高效低毒的菊酯類殺蟲劑毒殺棗步曲。
棗癭蚊通常是通過幼蟲危害棗樹的葉子,對紅棗的幼葉、花蕾以及幼果均會帶來危害。幼葉受損時會逐漸卷曲,幼蟲以卷曲的葉子為食,老熟后入土化蛹,受害葉片因喪失功能會逐漸脫落。受害后的棗樹,棗吊上有花蕾無葉片,花而不實,對棗樹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清理干凈蟲枝、蟲葉以及蟲果,集中焚燒,要經常翻土層,盡可能多地減少越冬蟲源。二是在8 月底前,用地膜覆蓋紅棗樹根部土層位置,防止成熟幼蟲進入紅棗園土層越冬。三是發現田間出現幼蟲的時候,噴灑農藥,可噴灑阿維菌素、吡蟲啉等防治棗癭蚊[5]。
紅蜘蛛屬于棗樹發生幾率極高的一類害蟲,又稱紅葉螨。紅蜘蛛繁殖能力非常強,5 天左右可以繁殖一代。這種昆蟲喜歡高溫和干燥的環境。在此氣候條件下,繁殖迅速,危害嚴重。紅蜘蛛大多聚集在葉子的背面并織網以破壞它們。除了自行爬行外,紅蜘蛛也經常依靠風雨傳播。紅蜘蛛很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呈橙色或紅褐色。因為它們體積小,很難找到它們。待發現為害時,通常已經受到嚴重損壞。紅蜘蛛通常是用口器刺入葉片吸汁,使葉綠素受損,葉片為灰黃色斑點或斑塊,葉片逐漸脫落,使得紅棗品質和產量大幅下降。
防治方法。一是消滅越冬的紅蜘蛛,并翻耕土層,清理果園,冬季澆好水,盡可能減少蟲源。二是樹干扎防蟲帶,可以在棗樹萌芽前綁防蟲膠帶,防止越冬的紅蜘蛛爬到棗樹上。三是充分利用草蛉和益螨、瓢蟲來控制紅蜘蛛的繁殖。四是在棗樹發芽前噴石硫合劑,防止紅蜘蛛暴發。
大球蚧為紅棗主要害蟲,在新疆一年可發生一代。球蚧以若蟲、雌成蟲刺吸紅棗樹樹木、葉片和枝條營養,若蟲口密度特別高,它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對葉面、果實造成污染,對樹體生長、果實商品性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6]。
防治方法。一是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增強樹勢,增強紅棗樹體抗蟲害能力。二是5 月上中旬,人工刮除膨大蟲殼,降低蟲口基數,將大球蚧的危害降到最低。三是結合夏季修剪,及時剪除有成蟲或若蟲的枝梢,并將其進行集中燒毀處理。四是在大球蚧產卵初期,可用植物源殺蟲劑300 倍液、噻嗪酮1 000~1 500 倍液、48%樂斯本乳油1 0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能有效減少大球蚧產卵量,降低大球蚧發生率。化學防治時應注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交替使用農藥種類。
一是加強紅棗病蟲害監測工作。農業植保部門應加強紅棗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只有對紅棗病蟲害發生趨勢和危害程度進行準確預測,才能科學指導棗農進行適時防治。要強化監測人員的培訓,提升紅棗病蟲害監測技術水平。還要在各主要紅棗生產區布設病蟲害監測點,構建覆蓋全種植區的監測體系,實行定點、定人、定期監測,及時發布病蟲害情報,為紅棗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
二是加強紅棗病蟲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新疆各紅棗產區應高度重視紅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為有效防治紅棗病蟲害,各個地區加強紅棗病蟲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通過微信、微博、LED 顯示屏、專題講座等方式宣傳紅棗病蟲害防治工作。為了確保宣傳實效,技術人員、志愿者應深入紅棗種植區,發放紅棗主要病蟲害宣傳手冊,普及紅棗病蟲害知識,強化種植戶對紅棗病蟲害的認識,增強農戶防治紅棗病蟲害的能力,切實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三是應用科學的防治技術。在紅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緊抓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對于不同的病蟲害,選擇適當的農業、化學、物理等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結合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地防治措施,或者多種方式防治技術相結合。此外,要強化紅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工作,集中技術力量解決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面臨的技術難關,追蹤、借鑒國內外最新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不斷提升紅棗病蟲害科學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