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導 語
2022 年北京冬殘奧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運動員們奮力拼搏的身影,已深深刻進我們的腦海里。殘缺的身體一樣可以綻放美麗。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可敬的運動員,走進他們的故事,感受自強不息的精神,獲取前進的動力……
來自遼寧省莊河市的孫鴻勝,6 歲時因一次電擊意外失去雙臂。這次事故讓孫鴻勝的父母痛不欲生,但孫鴻勝并未因此消沉。為了安慰父母,他主動克服各種困難,慢慢學會了用腳做家務、用腳翻書寫字,甚至學會了騎自行車,奔跑速度在同齡人中也是佼佼者。
孫鴻勝出色的身體素質與協調能力被沈陽殘疾人游泳隊發現。2008 年,他與體育結緣。
在游泳隊的時光,孫鴻勝的協調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高強度的訓練也讓他的心性得到了磨煉。經過刻苦的訓練與大大小小的比賽,孫鴻勝飛速成長,開始向往更為廣闊的天地。2016 年,孫鴻勝進入國家殘疾人滑雪隊。
不過,孫鴻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在滑雪時,由于沒有雙臂幫助平衡身體,做飛躍動作時容易被側風吹倒,甚至沖出賽道。為了鍛煉在雪上的平衡能力,鍛煉在受到強大外力時保持重心穩定的能力,他雙腳站在瑜伽球上,不僅要穩穩立住,還要躲避教練朝他投擲的足球和籃球。除此之外,教練還會用一兩公斤重的球在孫鴻勝的肩膀上敲打,為他模擬高山滑雪回轉項目中身體觸碰旗門的感覺,克服沒有雙臂帶來的不適應感。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22 年3 月5 日進行的滑雪比賽上,孫鴻勝以1 分28 秒的成績獲得了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站姿)項目的金牌。
(新華網)
素材點評:雖然失去雙臂,但努力與拼搏讓孫鴻勝擁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當他沖下高山掠過終點的時候,所有的奮斗與磨礪都得到了回報。他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感動,還有戰勝困難、不斷超越自我的力量。
適用話題:身殘志堅、自強不息、苦難、奮斗、榜樣等。
2022 年3 月7 日,在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的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女子全能視障組的比賽中,中國選手朱大慶和引導員閆寒寒,憑借出色的發揮和默契的配合,再獲一枚銀牌。
32 歲的朱大慶來自河北省,從小患有嚴重眼疾,可見視力僅有10 厘米。談及獲獎感受時,她對自己的引導員閆寒寒充滿感激,認為功勞都是閆寒寒的。
根據規則,比賽時引導員要滑在選手之前,彼此之間相隔大概一個旗門的距離。引導員用對講機或揚聲器,溝通速度和地形細節。因此,選手需要100%信任引導員,因為引導員就是選手的“眼睛”。作為引導員,比賽時閆寒寒既要快速準確地判斷賽道情況,更要成為朱大慶的“眼睛”,為她提示路線、角度、彎道等。
鮮為人知的是,引導員閆寒寒實際上是一位先天性右臂殘疾運動員。中學時,他是一名殘疾游泳運動員,后來轉練滑雪項目,憑借出色的能力入選國家殘疾人男子高山滑雪隊。但是,這位年輕的小將甘當幕后英雄。每次比賽開始前的5 分鐘里,他都要和朱大慶相互鼓勵,一起再梳理一遍賽道難點。
3 年多的相處,讓兩人建立起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關系。不少網友感嘆:“冬殘奧會版‘你是我的眼’并肩作戰了不起!”
(《北京日報》)
素材點評:作為一名患有嚴重眼疾的人,朱大慶在比賽過程中離不開引導員閆寒寒的幫助和鼓勵。閆寒寒不僅充當了她的“眼睛”,還給了她拼搏的動力。他們用默契的配合,創造了一個個奇跡。感謝朱大慶奮力拼搏,為國爭光,也感謝閆寒寒無私奉獻,甘當陪襯。
適用話題:信任、配合、幕后英雄、榜樣等。
2022 年3 月6 日,當張夢秋越過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巖石賽道最后一個彎道,躍入人們視野并全速沖向終點時,守候在終點區域的中國隊教練組、技術官員和志愿者人群,已經開啟了狂歡模式。最終,她奪得了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站姿)金牌。
張夢秋出生于2002 年,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有一定的運動功能障礙。14 歲時,她被河北省殘聯選中,成為一名高山滑雪運動員。剛到隊里的時候,教練說要想滑好雪,就必須練好體能。在一次完成體能訓練后,她的雙腿已經疼到走不了路了,她想過放棄,但看到隊友每天都在努力訓練,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堅持了下來。
第一次穿上滑雪板站在雪道上的時候,她在一個小緩坡上摔了好幾跤,后來慢慢掌握了一些技巧,越滑越好。第一次參加河北省殘運會時,張夢秋沒能登上領獎臺。看到站在領獎臺上的隊友,她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站上領獎臺。終于,她在自己參加的首次殘疾人全國高山滑雪錦標賽上,拿下一銀一銅,并順利進入國家隊,開始向更高的目標發起沖擊。
參加完世界杯比賽后,張夢秋感覺自己和國外運動員的差距特別大,于是加倍努力。
2020 年,張夢秋在殘奧高山滑雪世界杯瑞士站的比賽中為中國隊拿下一金一銀。隨后她又在當年的世界杯分站賽中分別贏得了獎牌。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前,她被國際殘奧委會官網認為是承載“東道主”奪冠希望的選手。
奪得金牌之后,當記者問她想給人們傳遞怎樣的價值觀時,她說:“我腦瓜子笨,不會說。”思考了一會兒,她緩緩地說:“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
(新華網)
素材點評:張夢秋先后獲得了2022 年北京冬殘奧會女子滑降(站姿)銀牌、女子超級大回轉(站姿)金牌、女子全能(站姿)銀牌、女子大回轉(站姿)金牌和女子回轉站姿銀牌。這份成績單的取得,是她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的結果,更是她面對挫折堅持不懈的結果。張夢秋用自己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殘疾運動員的風采。
適用話題:身殘志堅、刻苦、堅持、夢想、風采等。
在2022 年北京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傳統技術—視障)比賽中,42 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奪冠,這是他個人生涯中第14 塊冬殘奧會金牌。此后,他又奪得了北京冬殘奧會越野滑雪男子短距離(自由技術—視障)比賽金牌和殘奧越野滑雪男子中距離(自由技術—視障)比賽金牌,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與冬殘奧會歷史男子第一人、德國高山滑雪選手格爾德·舍恩菲爾德的“16 金之最”持平。
從2002 年鹽湖城冬殘奧會開始,麥基弗已是第六次參加冬殘奧會。歷次冬殘奧會他都有所斬獲,可謂冬殘奧會越野滑雪“常青樹”。鹽湖城和都靈兩屆冬殘奧會,他各有兩金入賬,此后溫哥華、索契、平昌連續三屆冬殘奧會,他更是驚人地各奪三金。北京冬殘奧會前,他已經累計奪得13 金,所有金牌均來自越野滑雪。
輝煌源自熱愛。盡管年過40 歲,麥基弗對于這項考驗體力和毅力的運動熱情不減。麥基弗3 歲接觸滑雪,12歲開始參加比賽,19 歲時因遺傳父親的眼底黃色斑點癥導致視力下降,此后成為殘奧越野滑雪選手。長期訓練和參賽,令他深受傷病困擾。2008 年,麥基弗在訓練中肋骨骨折;2009 年參加加拿大全國錦標賽時發生意外,左肱骨骨折;2010—2011 賽季,鼻竇炎和肺炎一直困擾著他;2017 年,脊椎受傷……
堅持不懈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為麥基弗贏得諸多榮譽。在2018 年加拿大年度體育獎評選中,他被授予冬季體育年度最佳男運動員獎;2016 年,加拿大授予布賴恩和他的哥哥羅賓“功勛獎章”。
(新華網)
素材點評:六屆冬殘奧會的堅守,16 塊金牌的輝煌成就,讓布賴恩·麥基弗成為滑雪賽道上真正的英雄。細數這一枚枚獎牌,我們仿佛看到了布賴恩·麥基弗頑強拼搏的身姿,看到了他對這項運動的喜愛,看到了他堅韌的眼神,看到了他燦爛的笑容……
適用話題:興趣、理想、堅持、堅韌、拼搏、榜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