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生瓊
美術欣賞是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美術欣賞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對藝術的感受和體驗,還可以提升幼兒對事物的審美和欣賞水平。幼兒的思維方式比較活躍,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藝術欣賞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組織良好的教學活動,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多種方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美術教育要重視培養幼兒的藝術思想和創作能力,通過美術欣賞教學,幫助幼兒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提高幼兒的美術創造力[1]。
首先,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了解對稱和平衡美等的基本概念,感受形式和內容的美,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美術欣賞教學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廣闊空間,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和創造水平,并激發其創造欲望。
其次,美術欣賞屬于視覺的心理活動,是從對作品的視覺感觀開始,通過感知、聯想轉變為情感和意志的過程。幼兒需要接觸更多的美術作品,并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如此才能對美術作品形成一定的欣賞能力,并以此培養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力。因此,對幼兒進行美術欣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培養幼兒對各種藝術作品的感知、敘述和分析能力,使其了解如何欣賞藝術作品,進而能夠評估自己的藝術作品,提高審美水平,豐富自身情感。
再次,美術欣賞活動是全面的認知活動和思維活動。幼兒通過美術欣賞活動不僅能收獲對美的理解,還能學到許多相關的知識,如人文、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從而形成一種蘊含多元文化的知識結構。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采用感知、解釋、分析和評估作品的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幼兒觀察、分析、判斷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最后,美術欣賞活動是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觀眾與作品之間的對話來進行的,而任何對話都必須通過語言來實現。在美術欣賞活動中,這些類型的對話是交織在一起的。通過對話,幼兒不斷豐富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通過這些實用的表達方式,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夠得到迅速發展。這種發展不僅表現在表達的流暢性、長句的頻繁出現、多種詞語的廣泛使用,尤其是與情感和感受有關的詞語的廣泛使用上,還表現在幼兒的表達意愿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上。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人們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忽視較為普遍。雖然當下對幼兒美術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但仍有許多幼兒園教師沒有足夠重視幼兒的美術欣賞教學活動,而且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問題和接受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必須改變潛意識中對美術欣賞活動的偏見,重視美術欣賞活動,充分滿足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幼兒園美術欣賞教學。教師的引導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及藝術能力,根據幼兒的年齡選擇合適的藝術作品。同時,教師要發揮美術作品的創造價值,充分探索并找到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使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充分增長自己的見識。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師應根據現有的美術欣賞理論來欣賞作品,通過不斷觀察、分析和討論藝術品的形態來表達對藝術品的評價。為了提高這些能力,教師應不斷增強自身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感受,通過對藝術品的認真分析,與美術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并使用易于理解的語言向幼兒講解,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拓展幼兒的思維,提高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幼兒的年齡較小,缺少生活經驗,難以理解一些深奧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美術和幼兒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使幼兒對美術有更生動和深刻的認識。教師要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意識;可以結合教育內容,引導幼兒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親近自然,發現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深入觀察花草樹木和建筑物,讓其通過了解花草的顏色和建筑物的形狀來進行輔助想象,同時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清晰的認知。這樣在美術欣賞活動時,幼兒就能進行比較直觀的對比。如果正在對與動物有關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式去觀察動物。
例如,在“美麗的蝴蝶”的美術欣賞教學中,若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幼兒只能看出畫的蝴蝶好不好看,無法提高美術欣賞水平。這時,教師可以先將幼兒帶到花園,讓他們自主觀察蝴蝶的舞動,并觀察不同顏色的蝴蝶。為了加深幼兒對蝴蝶形象的記憶,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解蝴蝶的生活方式,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向同齡人分享自己喜歡的蝴蝶,從而為其積累相應的知識。回到教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如此幼兒就能從各個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不再是單純地看蝴蝶好不好看,而是在美術作品中從蝴蝶的形態、顏色、動作等不同層面進行分析,從而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美術欣賞活動進行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自由想象和能夠激發幼兒創造欲望的舒適環境是前提。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就是給每位幼兒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讓所有的幼兒都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強迫幼兒接受權威的結論或意見。教師可以通過討論適當地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每位幼兒的感受,給幼兒提供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寫實的藝術作品,人們的理解和表達情感的傾向是不一樣的。當個別幼兒的理解有所偏差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討論、發表各自意見等方式,適當引導幼兒。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幼兒討論,逐步引導幼兒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意境。
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也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動期間,教師必須使用更多的教育材料,以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拓展思維,培養創造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多地被教師應用在美術教學中。受年齡的限制,在教師的簡單指導下,幼兒在進行活動時很容易失去興趣。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聲音、繪畫和動態卡通等集于一體,引導幼兒集中注意力,在幼兒觀看的過程中為其講解知識。與單純的口耳相傳的教育方式相比,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圍繞《星空》開展的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電子屏幕設置成畫紙,進行互動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幼兒用自己的小手動一動,就可以在“畫紙”上描繪出自己所想象的星空的樣子,并為之涂上自己喜愛的顏色。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充分體驗美術欣賞活動的樂趣,展開想象的翅膀,讓美術欣賞活動變成生動的、動態的情感體驗活動,從而提高美術欣賞水平,激發想象力,培養創造力。另外,互聯網的積極發展使信息更容易獲得。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更接近幼兒興趣點的材料,從而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首先,需要理解藝術觀念的深度。除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外,教師還需要讓大班幼兒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深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感受。凡·高《星月夜》的成功不僅在于他精湛的繪畫技巧,還在于他想要表達的感性和藝術理念。畫作中蘊含著中世紀藝術家獨有的夢幻色彩和浪漫感性。幼兒園大班幼兒要全面理解大師作品中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師要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幼兒多想象,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創造。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或創造故事情境來幫助幼兒理解。例如,教師問:“當你看到這樣的畫時,你有什么感受?凡·高在畫畫時有什么感受?”有的幼兒說:“我覺得凡·高畫畫時應該心情很好,因為顏色看起來好鮮艷。”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探索,教師需要設置其感興趣的話題,充分利用其年齡特點,引導幼兒進行自由想象。教師還可以采用幼兒喜愛的故事形式,向其介紹凡·高當時的創作背景,以加深其對創作藝術理念的理解。
其次,運用多種材料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幼兒園大班的幼兒相對來說對繪畫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給幼兒準備豐富多樣的素材,讓幼兒可以自由地、創造性地進行繪畫。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豐富的樹葉、紙、蠟筆、彩筆、排筆、顏料等材料,讓幼兒自己選擇,為幼兒的創造力展示提供足夠的材料支持。有的幼兒想用一片葉子來裝扮房子的形狀,有的幼兒說想把顏料和蠟筆結合起來,讓顏色更豐富、更漂亮,還有的幼兒想大膽地用彩色鉛筆畫出自己喜歡的線條……教師應專注于幼兒的體驗,讓其自主選擇創作方式,無限制地表達內心的想法,盡情發揮創意。
最后,以分享和溝通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讓幼兒獨立分享和交流,介紹自己的靈感、表達技巧和創作氛圍,學會分享、表揚和肯定他人的作品,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
在幼兒美術欣賞活動中,幼兒展現出奇妙而豐富的創造能力,特別是關聯物體的能力及對物體的幻想。教師在幫助幼兒建立聯系時,應注意不要在幼兒提出建議之前提出建議,這會限制幼兒的思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具體的、多樣的模式,避免幼兒的思維局限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上。例如,教師可以在紙上畫一條弧線,在特定的繪畫過程中反映弧線的各種位置、大小和弧度。幼兒將弧線與橋梁、彩虹、象鼻等聯系起來,展現出豐富的聯想能力,在美術欣賞活動中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有著相對來說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的繪畫,同時調動相關記憶。例如,在“獅子的故事”的美術活動中,在講解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幼兒了解和觀看獅子的相關內容,如在關于獅子的圖片、圖書或視頻中觀察獅子的外貌,加深幼兒對獅子的認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有效積累有關獅子的知識,從而更準確地了解獅子的外貌和生活方式,還可以幫助幼兒建立關于獅子的知識體系,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想象獅子的生活狀態和具體的生存方式,引申出豐富而具體的故事,以此來提高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都處于薄弱環節,知識、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仍處于發展階段。不論教師在活動中如何教授繪畫技巧,幼兒的學習效果都很難達到教師的期望狀態。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應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待幼兒的作品,而應根據完成程度、想象力和是否反映出幼兒的創造力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用積極的態度去欣賞比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的判斷不應過于主觀,而應貼近幼兒的心理并傾聽幼兒的想法,有效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創造力和綜合素養。
美術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因此,美術欣賞教學可以使幼兒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創造力進行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