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增,崔家凱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昆區供電分公司,內蒙古 包頭 014010)
2022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活動主題是“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這也是電力企業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入手點。
學習決定思考,思考決定行動。2021-09-01起施行的新《安全生產法》(簡稱新安法)是我國對《安全生產法》進行的第三次修訂,共修改了42條,其內容有四個重要變化。
(1) 堅持黨的領導和“一崗雙責”寫入新安法。新安法第三條規定:“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等。
(2) 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新安法將原第四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修改為“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因此,生產經營主體責任需要進一步責任到人,既要盯住負責人,也要建立健全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3) 從只“管人”到要“管心”。新安法第四十四條新增:“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關注從業人員的身體、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嚴格落實崗位安全生產責任,防范從業人員行為異常導致事故發生。”
(4) 違法將更多追究刑事責任。新安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不落實崗位安全責任,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由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總之,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能夠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需要,有利于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有利于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有利于制裁違法行為。要實現這一系列的目標,生產人員就必須把學法、懂法、守法提升到思想第一高位,爭做學習、遵守、維護《安全生產法》的第一責任人。
電力作業具有高危性、協調性、精細性的特點。對我國近些年電力安全生產事故的分析可發現,電力行業實施的安全制度及安全保障成熟程度與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總數、電力生產設備事故數量、電網事故數量均呈明顯的反比關系,其中偶然事故占2 %,物因事故占21 %,人因事故占77 %。相關數據反映出在當前電力工業生產管理系統的軟硬件功能性及穩定性日益優化的背景下,人為因素導致事故的問題凸顯;加之,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外來施工隊伍參與到電力建設中,作業也由傳統的本企業班組直接工作形式向外協隊伍與本企業班組共同協作演變,這就需要更多具有較強安全素質、較高技術水平、較廣專業知識的第一責任人對電力設備進行運行、維護、管理,面對組織措施錯綜復雜、技術措施嚴謹周密、安全措施日異月新、作業環境繁雜迥異的新職業需求,注重員工安全心理是“當好第一責任人”必須思考的課題。
新《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四條對從業人員的身體、心理狀況提出了詳細要求。《電力安全心理評估研究》通過對國網湖北公司職工的調查、研究發現:電力行業員工時常存在著安全壓力大的情況,員工易出現生理耗竭、心智枯竭、情緒衰竭、價值枯竭的問題,外在表現為激情喪失、情感干涸、煩躁易怒、悲觀沮喪、焦慮孤獨等情緒,從而在日常工作中出現麻痹、冒險、僥幸、緊張、倦怠的心理。
要解決上述問題,各級第一責任人可以從強化安全心理、利用從眾心理、培養認同心理、激發模仿心理方面培養員工心理定勢。
強化安全心理。各級第一責任人可以在自己職權范圍內,表揚或獎勵與本企業安全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批評或懲罰與本企業安全文化相背離的思想和行為,并且利用物質獎勵或懲罰使員工看得見、摸得著,不斷強化員工的安全心理。
利用從眾心理。第一責任人可以主動利用從眾心理,運用網絡、報紙、板報等輿論工具大力宣傳企業安全文化,使得員工行為與企業倡導的安全目標相一致。這樣也會對外圍成員形成心理向上的凝聚力,達到全員在知覺、判斷、認識、行動上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實現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良性循環。
培養認同心理。第一責任人取得被管理對象的認同是十分必要的,當被管理者對第一責任人產生了認同感、歸屬感,就會心甘情愿地服從其所倡導的安全觀念和行為規范,從而形成第一負責人所期望的安全凝聚力。
激發模仿心理。模仿“先進模范人物(集體)”是一種常見的人際互動現象,即用身邊的人激勵、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可以適度加大表彰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安全標兵的弘揚力度與密度,使他們的事跡循序漸進地深入人心,這樣會在企業、團隊、班組、小組內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也會給先進人物(集體)帶來新的動能,促進安全生產目標的達成。
學習、思考、行動是水乳交融的整體,行動取決于學習高度和思考深度。電力作業人員應按照國務院安委辦的要求,在“學好”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的同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并與“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等有機融合,讓安全成為員工的一種習慣性行為,在全社會營造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