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勇
(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 平邑 273300)
垂直傳播感染的卵或雞胚出現死亡,即使雞出殼后也會在數日內發生急性死亡。雛雞感染后體溫升高,羽毛蓬松,冠髯發紺,發抖、嗜睡,臥地不起,腹瀉,排出的糞便呈白色或黃綠色。慢性病雞精神沉郁,冠髯發紺,劇烈腹瀉,所排糞便呈灰白色并混有血液,死前抽搐,個別雞斜頸、轉圈。有時患雞出現全眼球炎,怕光、流淚,隨后一側眼瞼腫脹并有黏膿性或干酪樣分泌物,最后發生角膜穿孔、眼球外凸、失明。蛋雞發病多因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引起,主要變化為出現卵黃性腹膜炎,其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僅產蛋量減少,后期病雞冠髯蒼白或發紺,精神萎靡,漸進性消瘦,腹部膨大下垂,呈企鵝勢,臥地不起,以死亡告終。
2.1 西藥治療 一般可選用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硫酸安普霉素、鹽酸林可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有條件的可進行藥敏試驗,根據抑菌環直徑大小選擇敏感藥物進行治療,避免盲目用藥。
可肌肉注射卡那霉素30 mg∕kg 或鏈霉素50~100 mg∕kg,每天早晚分別注射一次,連續用藥3~5 d。癥狀較輕的可使用5%強力霉素可溶性粉混飲,連續用藥1周。雞感染后,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嚴重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和產蛋雞的生產性能,配合使用益生菌能較好地促進雞體內的微生物菌群平衡,可促進西藥在體內的分解與吸收。治療過程中可選用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酸制劑等調節腸道功能,增強雞的免疫力。
2.2 中藥治療 雞大腸桿菌病屬邪熱充斥三焦、臟腑實熱或濕熱之病癥。中藥治療以清熱解毒、燥濕為主。
方一:黃連15g、黃柏15g、黃芩15g、赤芍10g、牡丹皮10 g、蒲公英10 g、魚腥草5 g,加水煎至100 mL 后,溶于1 000 mL 飲水中讓患雞飲用,每天1次,連用3 d。
方二:水牛角10 g、地黃20 g、白芍15 g、牡丹皮20 g、地榆10 g、梔子15 g磨成粉末拌料使用,每天1次,連用5 d。
方三:白頭翁50 g、黃柏30 g、黃連30 g、秦皮30 g、黃芪20 g、砂仁20 g、蒼術20 g、豬苓15 g、澤瀉20 g、厚樸15 g水煎兩次,每次加水1 000 mL文火熬制,合并兩次煎液1 000 mL,以1∶10 的比例稀釋,供500只雞飲水,每天1次,連用3~5 d。
方四:水牛角20 g、地黃30 g、玄參20 g、竹葉心20 g、金銀花20 g、連翹20 g、丹參15 g、麥冬30 g、干草15 g,加水2 000 mL,制備成1 000 mL水煎劑后稀釋10 倍,供1 000 只雞飲用,每天1 次,連用5 d。